• 字體:

歲末年終 飯局增多
( 2009-01-02 )





歲末年終將至,職場上的飯局也增多。“只統計飯局的數量,就知道現在大概是一年的哪個階段了。”行銷經理沈琦最近一天的飯局電話,從以前的平均兩三個增加到平均五六個,這些飯局,少數是真誠請他,多數是請他過去買單。

      沈琦從飯局電話中,聽到了歲末年終將至的飯局高潮的前奏。
      零點調查公布的《中國居民溝通指數》總結了中國人的社交趨向,其中“飯局社交”仍是中國人最為普及的社交方式。在調查中,選擇“聚餐”這種社交方式的人達到46%,而排在第二位的體育活動僅佔13%。據《廣州日報》報道,作為社交方式的中國式飯局,向來在社交中佔據重要位置。一圈人有機會團坐席間,要辦的事先不說,先吃,這樣就沒有勢利感,一種“自己人”的感覺讓彼此頓時比平時親近三分,事不成就喝酒,也不傷面子。
      在推杯換盞中,許多在辦公室裏無法搞定的事情,在酒酣耳熱之際就會輕輕鬆鬆地搞定。桌面上,人人紅光滿面,卻說不定各懷心事,於是飯局有了中國式職場特色。

“銷售苦 飯局恐怖呀”
      “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需要貌似融洽的人際關係認同,所謂人脈、圈子、社會關係、資源、友誼、生意和交易,最後統統繞不開飯局。”沈琦認為,懂得社交的人不會真正把飯局當作吃飯喝酒的地方,因為,每一場飯局下來,個人都會得為自己的社交關係信用卡,添上一筆不等值的透支金額。
      做銷售做了十幾年的老葉,在多年飯局酒精考驗下,被檢查出了中度脂肪肝,“不曉得是否可以拿這個診斷書推掉一些飯局呢?”老葉晃醫院的診斷書,自嘲道。作為集團的銷售高手,36歲的老葉每年的業績提成都讓同事們眼紅到抓狂,但是他卻一副欲言又止、有口難辯的模樣,“銷售苦呀,飯局恐怖呀!”他歎氣道。每到節前年終,是完成一年銷售任務的關鍵時期,老客戶關係必須維持,新客戶還需要爭取,方方面面都需要在飯桌上適當潤滑和打點,一日三餐,老葉常常吃出五六餐來,但腸胃仍然處於飢餓狀態,“那些飯局,哪里是為了吃呀,你不僅得事前精心策劃、組織邀請,飯桌上還得滿桌應酬、察言觀色,適時適度地把自己想辦的事情摻和進去……一頓飯下來,累死你!”
      做醫藥器材類銷售的胡先生,這段時間的聚會接連不斷。他說,快到新一年,這個節點的酒“最難喝”,別人敬酒不能不喝,你還得回敬。每次活動,向他敬酒的人接連不斷,作為回應,他也常常端杯滿場回敬。而很少有人知道,他隨身都帶有降血壓的藥,以防萬一。身為某公司副總的劉先生最近也在為各種聚會和應酬四處趕場。有時候,兩場聚會“撞車”,不得已,他趕了一場又趕另一場。趕完兩場活動後,劉先生也沒有閒,而是約一名朋友到咖啡館見面。這位朋友幫過他的忙,他一心想答謝對方。因為馬上要到外地給多名經銷商拜年,日程安排得非常滿,他得與時間賽跑,搶在出差前請朋友坐坐,以表達心意。當晚回家後,一身疲憊的他突然發現,晚上雖然跑了三個地方,酒水喝了不少,但發現肚子還在咕嚕咕嚕地喊餓。
      在29歲的外企女職員武媛看來,每日的職場午餐,“吃”出內容與各種利益關係密切相關。“例如公司的市場部和客服部雖然在業務連接上環環相扣,但是兩個部門絕對沒有人會混在一起吃午餐。公司的人都知道,這兩個部門的‘頭’有過節,因此兩個部門的人即便私底下是好朋友,也不會公然在公司附近一起吃午餐的。”武媛聳聳肩說道。
      一個月前,兩個女同事競爭一個出國培訓機會。她們在公司內迎面走來都會調開眼神或故意繞道,餐桌上更恨不得走平行線,座位以看不到對方為宜。但她們私底下卻關注對方的一舉一動。你在其中一人面前提到另一人,她都會打探:“你什麼時候看到老闆找她啦?”“她有列印過計劃?”
      “午餐的對象基本都是和我們有密切工作或情感聯繫的同事,從餐桌上的人員更替中必然能反映出職場形勢的變化。”曾經與武媛非常要好的一位同事,以前兩人在一個部門時,天天一起吃午餐。“那個時候,不管工作多辛苦,每天和她吃午餐,想到自己能在辦公室裏有個無話不談的女友,覺得欣慰極了。”然而兩個月前,這位閨密同事陞遷到其他部門後,兩人午餐的格局就發生了變化,一起吃飯的次數越來越少,吃飯時間越來越短。午餐格局的變遷讓武媛感覺失落的同時,也感受到壓力。

“搞不好就是場鴻門宴”
老實內向的技術員小孫,因為剛從校園畢業不久,說話做事顯得非常稚嫩,平日裏多是少言寡語,只管埋頭做事。工作日的午餐時間,同事們經常結伴出去點餐,小孫則常選擇點外賣,一邊玩電腦一邊吃,“同事的午餐邀請,我一般都不敢去。”對小孫來說,很多邀請下都埋藏職場陷阱,沒准是哪位同事有意差遣他幫忙。一個月前,一個資深老員工就用一頓普通規格的午餐讓小孫頂替了她“十.一”期間的值班任務。上司的午餐邀請則更讓小孫忐忑不安、心有余悸,“我工作這一年多來,被我們上司請過一頓午餐,那頓飯吃得我終生難忘。”那是去年年底,上司在午餐時間特地開車帶他去一家飯館吃飯。
      整個飯局前半段,上司都是在和風細雨地關心他,從他的家鄉風情、家庭情況、成長經歷聊到他在工作地廣州的生活習慣和工作情況。
      直到飯局快結束,一直忐忑的小孫才明白了上司請他吃午餐的真正意圖。原來,單位當時新引進了末位評級制度,每個部門到了年終都必須評出一個“C”級員工。
      “身為上司,我知道部門同事都很賣力工作,成績也是不相上下,所以這個名額攤給誰我都很難交代……你是新人,業務上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而且,即使今年被評為‘C’級,單位還是會給你們時間繼續學習和考察的……”上司話說到這個地步,小孫唯有回答:“上司放心,我不會介意這次評級的,以後我會更多向前輩們學習的。”
      跟在上司身後跨出飯館的大門,小孫如釋重負的同時,心裏又不免有些酸酸的委屈,“上司的飯局不好赴啊,搞不好就是場鴻門宴。”他由衷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