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共黨外部長任職記
( 2008-12-25 )



前排自右至左,依次為新中國成立的第一任司法部部長史良、張瀾、沈鈞儒攝於1946年初。綱上圖片

     中共建政前夕,毛澤東就考慮到如何籠絡黨外知名人士,以壯大共產黨的聲勢。他曾在各種場合一再提到,要安排黨外人士在即將組建的政府中擔任職務。
      1949年10月19日,在毛澤東主持下召開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對政務院組成人員的任命,其中的21位政府部長中,有10位是黨外人士:輕工業部部長黃炎培、郵電部部長朱學範、交通部部長章伯鈞、農業部部長李書城、林墾部部長梁希、水利部部長傅作義、文化部部長沈雁冰(茅盾)、教育部部長馬敘倫、衛生部部長李德全、司法部部長史良。
      擔任政府部長的10位黨外人士,來自不同的方面,也有不同的閱歷:傅作義是國民黨起義將領,黃炎培、史良、馬敘倫、朱學範等是著名民主人士和社會活動家,梁希是學者型的專家……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他們都在各個歷史階段對中共的“革命事業”有過幫助。那麼,他們是怎樣走馬上任的?現選擇部分人物略加敘述。
      茅盾(沈雁冰)作為著名作家,原本無意擔當政府職務,他是在毛澤東的親自勸說下就職的。他的子女在《父親茅盾的晚年》一書中,有比較細緻的回顧:
      還在建國之初,周總理動員他出任文化部長時,他就婉言推辭,說他不會做官,打算繼續他的創作生涯。媽媽更有她的如意算盤:她想在西湖邊買一棟房子,定居杭州,讓爸爸從從容容地寫作。後來毛主席親自出面找爸爸談話,說文化部長這把交椅是好多人想坐的,只是我們不放心,所以想請你出來。爸爸問:“為何不請郭老擔任?”毛澤東說:“郭老是可以的,但他已經擔任了兩個職務,一個是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一個是中國科學院院長,再要他兼任文化部長,別人更有意見了。”又說:“聽說你不願意做官,這好解決,你可以掛個名,我們給你配個得力的助手,實際工作由他去做。”這樣,爸爸就當上了文化部長,一幹就幹了15年。
      梁希的心態與茅盾有些近似,林墾部是在他的提議下成立的,但他並不想當部長。梁希是著名的林學專家,1949年前長期擔任中央大學森林系教授。1949年9月,在一屆政協會議上,梁希提議成立林墾部。周恩來採納了他的意見,並提名他為林墾部部長。梁希當場寫了一張紙條遞給周恩來:“年近七十,才力不堪勝任,仍以回南京教書為宜。”周恩來看後也提筆寫了一句話:“為人民服務,當仁不讓。”梁希看了回條,頗為激動,又寫下“為人民服務,萬死不辭”的紙條,交給周恩來。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就這樣走馬上任了。
      黃炎培以前曾多次拒絕擔任國民政府的高官,中共建政後,他依然無意當官。周恩來親往其家中拜訪,誠懇地請他出任輕工業部部長。經反復考慮,黃炎培答應了。
      李書城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同盟會會員,中共“一大”就是在他家召開的,後來他也做過不少進步的和有益於“革命事業”的事情。周恩來提議他擔任農業部部長時,有些中共官員疑惑不解。周恩來親自做工作。經周恩來協調,李書城擔任了中共建政後的第一任農業部部長。
      在擔任部長的黨外人士中,傅作義是唯一一位起義將領。籌備成立新政府時,周恩來征求他的意願,他自告奮勇地出任水利部部長。
      以後,又陸續有黨外人士擔任政府部長,如李四光、劉文輝、章乃器等。公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