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招不到工 趕不出貨 鶴山3鞋廠相繼倒閉
( 2008-12-25 )



曾幾何時,鶴山鞋業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圖為在一家鞋企內,工人正忙製鞋。新華社

      廣東鶴山鞋業是依靠做貼牌生產起家的,由於一直以來品質較好,曾一度出現非常繁榮的局面。然而受長期來小作坊的搶人才“舊患”和金融危機“新愁”的影響,江門不少鞋企現正面臨生產萎縮,甚至停產的危機。根據統計,截至10月,鶴山已有3家外銷加工型鞋廠相繼倒閉,兩家上規模外向型鞋廠處於半停產狀態。

     在鶴山製鞋企業相對集中的沙坪中東西村,一位鞋企老闆看清單上列的教育費、水利堤圍費、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企業開支,長歎一聲:他的企業正面臨縮減生產線、用工荒、信譽受損和資金周轉艱難的困境。
     為了削減開支,他不得不大幅減產,五千多平米的廠房,近1/3閒置,企業處於名副其實的半停產狀態。
   《江門日報》報道,這個一千多平米的廠房區一片死寂,很多皮箱子和鞋材設備零亂堆放。去年花六十多萬買回來的一台電腦操作的高科技器械,已像古董一樣毫無生氣,噴爐、噴漆機、定型、包裝等設備上都布滿了厚厚的灰塵。
      “設備是一流設備,但因為沒有工人,(資金)又難以周轉,只好把廠房轉讓出去。”這位鞋企老闆很無奈地感歎。
       這種境況,如今代表了鶴山部分鞋企的生存現狀。
       而美元貶值、匯率損失、訂單縮減、資金周轉困難、原料成本上漲、勞動力成本提高、內部管理欠完善等,都給鶴山鞋企帶來嚴峻的考驗,甚至是致命的打擊。
      除了大經濟環境的影響,員工的緊缺則是鶴山鞋業內存在已久的“硬傷”。
      有報告顯示,早在2006年,鶴山鞋企“用工荒”就已凸顯,難招工和招不滿工是不少鞋企的共同難題。
      原因在於,一些鞋企嚴重侵害工人的合法權益,拖欠工資,不和工人簽訂勞動合同,動輒炒魷魚。
      一部分管理人員或熟手工人因此離開企業,自立山頭,投資幾萬元購置幾台設備就開起了小作坊式的鞋面加工店。
      也正是這些上下班較自由,白天上班晚上就能拿工資的鞋面加工店,搶走了鶴山鞋企急切需要的人才。
      一鞋企老闆因此感歎今非昔比:“以前是工人排隊到我的廠門口找工作,如今卻是我們滿大街地去找工人。”
      人才流失到了鞋面加工店,同樣需要這些人才的鞋企則陷入了困境:接到了單,招不到人,趕不出貨。一旦失信於客戶,生意就將流失,於是為了趕貨,一些鞋企在企業門口和大街小巷貼滿諸如“訂單充足,環境舒適”、“薪金優,糧期准,有食宿,歡迎新老員工前來應聘!”的招工啟事。有的鞋企則同鞋面加工店之間心照不宣地形成了秘密合作的“潛規則”,還有的鞋企老闆干脆自己在外開起了加工店。

創自主品牌  鞋企有憂慮

      種種不利因素,影響了鶴山鞋業前進的步伐,然而讓人欣喜的是,鶴山鞋業也顯示出逆勢走強的勢頭。據統計,今年1至10月,鶴山註銷、關閉的鞋類生產企業(含銷售、門市)129家,但新增有252家。通過一減一增,不但鞋業經濟規模壯大了,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面對挑戰更大,但優勢仍存的情況,鶴山市政府為鞋企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打造區域品牌,通過強大的品牌效力開拓市場,增強鶴山鞋企的抗風險能力。
      據悉,鶴山市政府今年以來先後帶領鶴山鞋企到溫州考察當地鞋業,爭取“廣東省男鞋製造基地”稱號,到北京申請“中國男鞋製造基地”,參加上海鞋展,接受湖南中部鞋城邀請。鶴山市副市長葉榮超表示,鞋業是鶴山的支柱產業之一,有品質技術,但由於缺乏自主品牌,相當部分鞋企進入了艱難的時期,因此鶴山市政府希望將鶴山的鞋業從傳統製造的路上引入到創自主品牌的路上,進行促進和完善。不過,品牌建設並非一蹴而就,需要投入巨大資金。此前鶴山只有一家鞋企在創品牌,但由於收效甚微,導致其他一些鞋企對創品牌望而卻步。文明路的一位鞋企老闆表示:“在企業資金困難的情況下,企業的生存都是問題,創品牌會加速企業的滅亡。”鶴山市政府卻提出不同看法,他們認為鶴山鞋業的發展需要改變思路和觀念,開拓眼界,關鍵是企業之間團結一致,積極進行區域品牌建設。目前,鶴山市已經在鶴山新天地、廣州商城以及大雁山高速公路設置了大型看板,希望藉此宣傳和推廣鶴山男鞋品牌。同時,也有一些鞋企經營者意識到了建設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一些受益於企業文化的優秀鞋企也普遍提到,企業文化建設必須做到以人為本。
      企業要由過去只重視對物的管理轉移到對人的管理,擴大民主管理的管道,給員工提供多方面的參與企業管理的機會和場所,營造一個各盡所能、各遂其志、各展其力、齊心協力為企業發展而奮鬥的生動局面,通過各種人性化的管理和人文關懷,使企業文化成為一種精神力量,營造“人和”效應,進而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東莞凱達玩具廠日前倒閉之後發生勞資糾紛,工人砸毀工廠。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