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共建政後首次軍事演習
( 2008-11-27 )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大陸面臨的軍事威脅主要來自海上,海防成為國防的重點。1955年,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在遼東半島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抗登陸作戰演習。假想敵被稱為“藍軍”,解放軍被稱為“紅軍”。為了搞好這次演習,軍委組織了一個陣容強大的導演部,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軍委訓練總監部代部長葉劍英擔任總導演,總參謀長粟裕、副總參謀長陳賡、瀋陽軍區司令鄧華、總政治部副主任甘泗淇、訓練總監部副部長肖克擔任副總導演,各軍兵種主要負責人任助理導演,並成立了相應的軍兵種導演機構。遼東半島軍事演習是中共建政後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進行的演習。演習設想“藍軍”在瀕臨中國的西太平洋重要地區,於港口、機場集結了陸、海、空軍集團,準備同時向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實施大規模的聯合登陸戰役,而以遼東半島為登陸的主要突擊方向。其目的是攻佔、登陸,奪取中國渤海沿岸的重要港口,開闢陸上戰線,進而向北京方向進攻。“紅軍”一個集團軍在方面軍編製內,在海、空軍的協同下,擔任遼東半島主要方向上的海岸防禦任務。
“紅軍”集團軍司令部按照組織戰役的工作程式,主要演練了快速戰役準備、組織兵力火力、抗擊“藍軍”登陸、實施反突擊等內容。
這次演習從1955年11月3日開始,至14日結束。參加演習的部隊有海陸空三軍指戰員4.8萬余人。為了提高演習的檔次,陸海空部隊幾乎把家底都亮了出來。就陸軍而言,全軍唯一的一個機械化師也投入了這次演習,且表現最為搶眼,事後受到彭德懷、賀龍等高官的又一次檢閱。在空軍方面,瀋陽軍區空軍司令周赤萍、副司令曾國華率領瀋陽軍區的空二軍、空三軍參加了這次抗登陸演習。瀋空共出動各型飛機428架次,按計劃完成了演習任務。空降兵某師也參加了這次演習。傘兵部隊在演習中模倣“藍軍”的空降兵,對“紅軍”實施空降突襲,配合“藍軍”的登陸部隊搶佔縱深地點。按演習指揮部要求,傘兵部隊從中原某機場直接起飛,經連雲港進入黃海,然後繞一個圈子再進入渤海,突然空降到預定的作戰地區,航程數千公里。空降兵獲得好評。
組建不足六年的海軍出動了轟炸機98架、登陸艦4艘、魚雷快艇36艘、掃雷艦10艘、獵潛艇6艘、潛艇8艘、護衛艦4艘參加演習。中國第一支驅逐艦部隊當時只有四艘驅逐艦(被譽為“四大金剛”),在這次演習中一下子出動了兩艘。兩艦及時準確地進行了各種隊形變換和火力支援任務,時間誤差不超過15秒,距離誤差不超過兩鏈,初步顯示了海軍官兵的技術水平。在演習過程中,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彭德懷、賀龍、陳毅、聶榮臻等黨、政、軍高官都親臨現場參觀。全軍高、中級官員800余人隨演習部隊參觀學習(前後共兩個多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