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從內閣人事看對華關係
( 2008-11-06 )



任職多元文化及加拿大身分事務國務部長期間,康尼(Jason Kenney)的身影在少數族裔活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方面無處不在,從而贏得了移民社區的信任與尊重。現在,康尼獲提升為公民及移民部長。圖為康尼(左)宣誓就職。

      加拿大保守黨總理哈珀,日前組成了大選後的新內閣。使不少華裔選民感到失望的是,人口過百萬,身為加拿大第一大少數民族的華裔,雖然在執政保守黨內有3名國會議員,卻沒有一個入閣,甚至連次級的國務部長也榜上無人。
      哈珀大選期間到溫哥華拉票,首先訪問華裔選民家庭,並且親自為列治文選區保守黨候選人黃陳小萍站臺助選。他選前還罕見地接受加拿大最大中文報紙《星島日報》專訪,首次公開談論對華關係。
      他承諾一旦當選連任,會訪問中國。言下之意,似乎要扭轉他2006年1月上臺以來,大搞意識形態外交造成的加中冷淡關係。這一舉動顯示,在選戰的關鍵時刻,他未敢忘記華裔手中的選票。
      但當他當選連任成功,籌組新內閣時,百萬華裔的份量就從政治天平上消失了。在最具指標意義的內閣人事安排上,完全看不出他有重視華裔社區,準備手恢復加、中熱絡關係的意思。他增加閣員達10人之多,起用不少新人。但對他當初親自輔選,各方面條件相當好的黃陳小萍卻不予任用。
      或曰黃陳小萍初入國會,毫無聯邦政壇經驗。但哈珀一舉拔擢了3名新科女議員,直接入閣擔任衛生部長等要職,女閣員人數從7人增加到11人。他還提拔了一名女議員擔任次一級的國務部長。這說明哈珀知道保守黨缺乏人才,必須加緊提拔培養新人。
      但他卻吝於在內閣給華裔代表人物以一席之地,對照他選前那番討好華裔的言論,令人感到有點過橋抽板的味道。其實他的勢利嘴臉,在大選投票之前已經有所流露。主流報章《環球郵報》在《星島日報》專訪後幾天採訪他時,他拒絕反省處理對華關係的方式,仍然堅持他的對華意識形態外交,是在和中國進行“坦率對話”。
      《環球郵報》說,哈珀不僅沒有表明何時打算訪華,而且還把訪問中國和訪問印度捆綁在一起。原來他還想學布殊——在對華關係中,用新德里牽制北京。由此看來,他對華裔社區的一番宣示言不由衷,不過是拉華裔選票的選舉語言而已。
      哈珀的作為和老牌政客、當年的自由党前總理克裏田相比,也相形見絀。後者在1993年大選時,承諾當選後將大力推行多元文化國策,善用加西面對亞太地區的門戶地位,加強加拿大和亞太地區,尤其和中國的政經聯繫。
      克裏田上臺後,立即拔擢華裔政壇新丁、烈治文選區自由党國會議員陳卓愉,擔任形同“准閣員”的次級部長——外交部亞太事務國務部長。克裏田以此向國內外宣示,加拿大重視亞太地區,重視加、中關係。其後他和馬田總理領導的幾屆自由黨政府,通過頻密互訪,熱絡交流,促使加、中政經關係一路蓬勃發展。
      在改善對華外交上,哈珀既有觀念沒有真正轉變的內因,又有重要的外部因素——在金融危機大禍臨頭時,加拿大金融和銀行體系健全,未受即時傷害。哈珀無需像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薩科齊等一度高調反華的西方領袖那樣急轉彎,或央求北京出資救市,或拉攏北京謀奪華盛頓的金融話語權。何況目前中國在經濟上對加拿大的重要性,還遠不及美國、歐洲、日本。一句話,哈珀自恃無求於北京,所以改善對華關係並非他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