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才子賣肉 賣出北大水平
( 2008-06-26 )



北大才子陳生一年內開設近一百家豬肉連鎖店,被人稱為廣州“豬肉大王”。圖為陳生親自操刀賣肉。

    數年前,北大才子陸步軒當屠夫的新聞曾傳遍大江南北。數年之後,另一位北大才子陳生也悄悄進入養豬行業,並在短短一年內開設了近100家豬肉連鎖店,成為廣州乃至廣東最大的豬肉連鎖店,被人稱為廣州“豬肉大王”。他更是爆出驚人話語:“賣豬肉比賣電腦還有技術含量。”

     據《廣州日報》消息,陳生,廣東湛江人,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清華EMBA。1984年畢業分配至廣州一個機關,三年後他毅然決定下海。他說:“我喜歡這種在未知領域或者說在一種比較復雜的環境下面做一些事情,包括賣豬肉。”

因“論文事件”辭職

    談及為何放棄這樣一個人人羨慕的“鐵飯碗”,陳生笑說,當時進入機關的,只有他一人是學經濟學出身。有一天,他閒來無事就寫了篇名為《中國遲早要進入自由經濟》的論文,後來還發表了,但不知怎樣論文竟輾轉到了上司手中。上司看後就把他叫去辦公室“教育”了一番,認為他的觀念有問題。
    “當時可鬱悶了,覺得自己在那裏格格不入,也找不到職業優勢。”陳生說,他喜歡獨立地對某些東西作出決定,但在那個工作環境中,他無法按照自己的個性行事,可以說“論文事件”促使他間接作出了辭職的決定。“陸步軒殺豬是做職業,我殺豬是做事業”,陳生並不謙虛地說。做過的這些事情,陳生說都是一剎那間決定的事,就如他當初突然間從廣州市委辦公廳辭職不幹一樣。“我是那種性情中人,但結果證明我作出的決定也不算壞。我是學經濟的,在機關裏搞文秘也沒有優勢,跟我的性格或者教育背景都有衝突,所以我就走了。當然也有許多阻攔,比如我媽媽跑到單位上大鬧。”

賣菜賺得第一桶金

    剛走出機關的陳生命運也好不到哪去,為了生計,陳生當起了“走鬼”,開始擺地攤賣衣服。賣了數月衣服後,他賺了一點小錢。後來有一天,他去湛江農村的一位親戚家玩。正好當天他的親戚抬自己種的100多斤蘿卜上街去賣,可是由於當時颳風下雨天氣不佳,親戚只賣出了10斤,賺了10元錢。而當天村子裏面其他農民的遭遇也相差無幾,一群農民都很生氣,坐在地上抱怨“明年再也不幹了”。
    當時站在一邊的陳生卻受了這句話的啟發。按照經濟學原理,供小於求時價格會上升。於是,他就用倒賣衣服賺取的一點積蓄承包了100畝菜地,自己帶一些菜農來耕種。期間,他發現,除了供求關外,蔬菜的價格受天氣的影響最厲害。尤其是當西伯利亞寒流逼近廣州地區的前一天,當天天氣悶熱,蔬菜的價格就特便宜。陳生就趁機把市場上能收購的蔬菜都收購了。到了降溫那天正好過節,大多數農民都沒有出來賣菜。“進價1毛錢一斤,我賣到6毛錢一斤。”陳生說,這筆倒賣讓他賺到了人生了第一桶金,一下子賺了十幾萬元。此後,他開始專做倒賣蔬菜的生意。
    拿賺到的第一桶金,1993年陳生開始投身於湛江的房地產業。只用了三年時間,他做到了湛江房地產市場的前三名。考慮到房地產業涉及的一些法律之外的不安全因素,陳生開始轉行去製造飲料。“當時我想做一種純碳酸飲料。”陳生說,正當他的純碳酸飲料研發進入最後關頭時,兩個朋友打來的電話改變了他的命運。陳生說,當時兩個朋友都不約而同地給他電話說“你不要再研發你的碳酸飲料了,這年頭大家都流行喝醋飲料啦”。原來,當年由於某國家領導人在湛江視察時選擇了雪碧勾兌醋這種新穎喝法,一時間醋飲料風靡起來。陳生跑到市面上調查了一番,發現大家都是直接用醋和雪碧在一起勾兌,卻沒有一種現成的醋飲料。隨即,他大刀闊斧拍板馬上生產醋飲料。於是,1997年中國第一家醋飲料便在陳生的手中誕生了。

毅然投身豬肉檔

    陳生決定“殺豬”是他去菜場買肉時突然決定的。他發現這個行業被別人誤解,這個職業被別人誤解,很多東西都被別人誤解了。廣州的豬肉市場一年幾十億元,為什麼沒人去做大?帶這樣的疑問和巨大的市場的誘惑,陳生開始投資。他認為,越是被人忽視的行業機會就越大。
    陳生解釋說:“可以算算,廣州的豬肉市場,那可是一年幾十個億的市場,為什麼沒人去做大?要麼被人忽視,要麼是發現了沒法做。越是被人忽視的行業機會就越大,假如我是賣電腦的,我面臨像聯想等這些幾百億上千億級的企業競爭。但是我賣豬肉,跟我的競爭對手相比,還是有優勢的。人家賣一頭豬、半頭豬,而我能賣到十幾頭豬,這不是北大水平嗎?”賣豬肉比賣電腦還有技術含量?陳生對此有一番解釋,“賣電腦就是把各種硬件進行組裝,然後賣給消費者。組裝是一門技術,只要稍加學習便可。但是對於賣豬肉而言,肥肉、瘦肉、排骨等如何去分割、如何搭配,決定了賣豬肉的贏利還是虧蝕,其可變性很大。”他舉例說,比如瘦肉,全部是瘦的不好吃,太肥了,也不好。從口感上說,或許加上3%的肥肉最好,但操作起來沒法教,可能就是靠手感,因此培養一個好的賣豬肉刀手就是技術含量的體現。
    2006年,陳生在湛江和廣西交接處附近打造他的土豬養殖廠,2007年開始在廣州開豬肉檔賣豬肉。
    就是賣肉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事情,陳生卻看出了許多很深的學問。“比如品牌,個體經營戶不會去管,大伯大媽們也大多不知道怎樣的肉好吃,廣州市場上最大的一個消費品反而沒有品牌。”這樣,陳生開始研究起自己的豬肉品牌。他選擇了湛江作為養殖基地,跟農戶簽訂了合同,全部餵養周期在一年以上的土豬。
    自己養、自己配送、自己殺豬、自己賣,陳生在自己的豬肉檔口上掛起了“壹號土豬”的品牌。很快,廣州的豬肉市場開始多了一個品牌———“壹號土豬”。它賣的價格最高,28元一斤,但賣得很是歡暢。剛開始是一個檔口,後來是5個,10個,最後發展到了100多個連鎖檔,現在每天的銷售量達到100多頭豬。“去年賣了近四萬頭,發展速度不比房地產低”。陳生笑說。

天之驕子到基層更有優勢
    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幾乎不可能把賣豬肉作為職業的選擇。數年前,北大才子陸步軒當屠夫的新聞曾一度傳遍大江南北,並引發了人們關於此行為是否浪費人才的大討論。然而數年之後,另一位北大才子陳生也悄悄進入養豬行業,並在短短一年內開設了近100家豬肉連鎖店,成為廣州乃至廣東最大的豬肉連鎖店,被人稱為廣州“豬肉大王”。
    一些人之所以對“北大才子街頭賣肉”接受不了,原因在於他們認為這是一種人才“錯位”現象。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北大畢業生就是人才的代名詞,而賣肉這一行業則是粗活、賤活、沒有技術含量的活,純屬“雕蟲小技,壯夫不為”。
    如今,北大畢業生陳生開設豬肉連鎖店,成為廣州“豬肉大王”,人們開始認識到,學歷與職業並不是必然對等的,北大畢業生街頭賣肉並不一定就是人才“錯位”。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鑒定一個人是不是人才,最終要靠市場來說話,靠實力來證明。不管是誰,只要學有所用,人盡其才,作出成績就是成功。陳生放棄機關工作的“鐵飯碗”,轉而種菜再到賣肉,直至開了100多家連鎖店成為廣州“豬肉大王”,他的成功也給時下的大學生就業擇業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參考。
    十年寒窗苦,換得學業有成,謀個體面職業是許多人的憧憬。貧寒人家的學子更付出沉重代價,希冀“改換門庭”也屬正常。
    這種補償心理可以理解,但卻未必都能如願。隨教育的發展和普及,大學生畢業生越來越多,“天之驕子”早已風光不再,人人去爭做“白領”顯然並不現實,與其都在一條窄路上打拚,不如理性地另闢蹊徑。像陳生那樣自己創業,從“小”做起就不失為一條“活路”。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北大才子陳生成為“廣州豬肉大王”所給我們的啟示是,大學高材生可以去賣肉並獲得成功,也同樣可以去做工人或農民、做所有需要人才的行業、職業中的成功者。
    如果我們有千百萬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了基層,到基層去就業乃至自己創業,其結果改變的將不僅僅是某個個體的命運,而且還能夠促進整體社會從業人員結構的整體優化,其意義更為深遠。



陳生說,組裝電腦是一門技術,但是對於賣豬肉而言,肥肉、瘦肉、排骨等如何去分割、如何搭配,決定了賣豬肉的贏利還是虧蝕,其可變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