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校園代課族
( 2008-05-29 )



找人代替上課的現象,有人理解有人批評。

      某高校食堂旁的宣傳欄上近日有一則廣告,上面寫:“尋人上課,找女生上課,一大節8元,欲長期合作。”下面還留下一個手機號碼。原來,如今大學裏“蹺課”嚴重,找人上課者只是想找個人幫自己去應付點名。辛辛苦苦考大學,花了不少工夫、不少父母的血汗錢,到了大學,卻要僱人頂替上課。而這樣的“校園專業代課族”在各大校園已經成了公開的秘密。

  “老師不是每堂課都點名,大課人又比較多,即使點名我也可以在點到我之前趕到教室”,發現這一點之後,某大學宿舍裏的四個人便開始輪流上課,一次一個代表,一逢點名立刻手機短信示警,即使沒趕上,也可以輕易到老師那裏把“蹺課”記錄改掉,“頂多也就是個遲到吧”。但是,學生聰明,老師也不笨。這不,使這招的人太多,有人點完名就溜,老師就從上課時點一次名變成上課下課各點一次。再後來,老師也搞“游擊戰”突襲,誰也料不到他會啥時候點名,短信待命的同學常常被“點”得措手不及。

老師點名 催生代人上課生意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針對有人在點名時替人答“到”的現象,老師就布置隨堂作業,但是作業也有替的,於是,北京某高校大一新生徐燕(化名)的老師想了個新招,先點總人數,算出缺席幾個再點名,一定要把這幾個人給揪出來。據徐燕描述,隔壁班還有個“更厲害的老師”,帶來自備的紙張讓學生課堂答題,現場人手一張,讓“義薄雲天”的代筆同學無“紙”可施。
你來我往,學生應付老師的手段還在不斷升級。於是,老師的“高招兒”催生了代人上課的“生意”。
“這確實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一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同學證實,學校裏僱人代課已經不是一個兩個,現在蹺課者和代課者之間並不直接聯繫,出現了專門的代理為其牽線,根據所代課難度不同和代課者水準高低,收取10至15元代課費,若需要記筆記等“增值服務”,則漲價至25元一節課。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地的高校論壇上面,公開發布“替人代課”廣告帖,有的個帖子中,代課價格低至四元一節課。小趙就是一個“出勤代課人”,她使了個神秘的眼色,從書包裏掏出一張“特殊”課表,上面密密麻麻記載了她本周要聽的課程,包括微積分、計量經濟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新聞採訪學等等。除了周四下午,這個北京某市屬高校大二學生的其它時間全部被各種課程排滿了。“不過就是替人答到,或者複製一下老師的電子講義,很容易就可以賺到一些零花錢”,小趙對這份兼職很滿意。
小趙甚至不是“個體戶”,她有個“集體作戰”的小圈子,一個叫做“晨光服務”的由代課者組成的小團體,大家平時通過QQ群發消息聯繫,萬一課程的時間重了可以“互相幫忙”。在“晨光服務”的博客主頁上可以看到,這是一個自稱以“用我們的服務,換來你們的微笑”為宗旨的團體,主要服務就是溝通大學生代課信息,組織學生代課。小趙並不願意多說,只是強調有一個群體比較方便共用信息。這樣一來,她的業務範圍不再僅限於自己學校,“很多重點大學的學生會找我們幫忙代上公選課”。

必修課選逃 選修課必逃

      “難道你沒有聽說過‘必修課選逃,選修課必逃’嗎?”剛剛升入大學的徐燕請教遠在美國的表哥,表哥給她的忠告是“一定要幹自己真正想幹的事情”。
       表哥是徐燕從小學習的榜樣,最近,這個畢業於華東師大的文科生因為網絡安全方面的特長跳槽到美國做了工程師。在他的經驗裏,大學那些課程無所謂,一定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在這方面投入精力。
       據《廣州日報》報道,網友“fat麒”歸納道,找人代上課,一是因為一些學生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所以沒空上課。不可否認,如今的大學生有了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不少學生有兼職工作。在他們看來,賺錢比上課讀書重要。二來有些學生覺得上課悶,不如做點自己想做的事,可能更有出息。無獨有偶,天涯社區的校園論壇上,一個學生發帖感慨,想退學。為什麼呢?他說,並不是他學習不好,墮落,相反他的成績中上,不時還拿獎學金,退學是覺得在大學所學的東西根本對他沒有用處,只是迫於如今的“一紙文憑”,他不得不打消退學的念頭。 
       網友dvztizo則認為,除了部分人自甘墮落之外,現時的教學制度也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他說:“大學培養出來的是要直接面向社會的專業人才,而不是應對考試的學生,如果教學內容更貼近未來的社會實戰,而非枯燥乏味的純理論,我想這個滑稽現象可能不會出現。”持相同觀點的學生還有不少,他們認為,與國外的大學相比,中國大陸的大學生很難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上什麼課。不少大學依然是延續高中的教學模式,老師上面講,學生下面聽,沒有互動,也不鼓勵學生的創造性。
       正如學生自己所分析的那樣,找人代上課現象一方面暴露出了目前高校教育的一些不足,比如課程的設置沒有針對性,不夠實用等,一些教師的上課品質也有待改善。
       但有人認為,對學生而言,這麼做也實在沒有必要,試想,如果人能活80年,大學四年,只佔人生的二十分之一,何其短暫啊。努力學習,考上了大學,應該更好地用好這段時光。
       “蹺課現象的成因很複雜”,中央教科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程方平說,“確實比較普遍,從原因來看,一種是傳統意義上的不愛學習,一種是學生對老師和課程不滿意。如果是後者,蹺課其實也是一種選課”。
       清華大學的老教授何兆武曾描述過“蹺課、湊學分”的日子:“喜歡的課可以隨便去聽,不喜歡的也可以不去。比如政治系主任張奚若,他的西洋政治思想史、西洋近代政治思想史兩門課我沒有選,不參加考試,也不算學分,可我都從頭到尾聽下來,非常受啟發,乃至於現在我的專業也變成思想史了。”



大學代人上課的事情已經不新鮮。圖為廣州一所高校的學生在上課。

有的大學生們雖然圓了大學夢,卻不喜歡上課,要找人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