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次按危機錯不在次按
( 2008-05-15 )



      美國次按危機在持續半年多後,至今依然四處蔓延,國際金融市場的跌宕起伏讓次按風暴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無論學界政界還是商界都對這場危機始料未及。
      次級貸款業務完全是基於風險管理的現代模式,是對每一個貸款人的信用風險進行了有效的科學評估,然後根據風險的大小來設定貸款的支付方式。這項業務也是政府重點監管的對象之一,雖然無法監控這一特殊群體的信貸行為,但完全可以監管貸款公司的財務狀況。因此,這種獨特的貸款體制,本身並不是次按風暴的根源。
      問題的關鍵在於金融機構在開展該業務時過度競爭,導致次級貸款迅速膨脹,資產質量良莠不齊。
      危機的核心源於商業銀行聯手投行將次按“打包”做成次級抵押債券時,風險離開商業銀行,進入資本市場。
      次級債進入資本市場之後,華爾街的精英們採取了他們認為科學的“數學化”風險定價方法,但經濟運行之複雜,並不是這些金融工程師腦力所能搞透的,數學模型推導出的風險與市場真實的價格往往差距極大,埋下危機爆發的種子。更要命的是,次級債在資本市場交易的過程中間,美國金融監管當局的瀆職更是讓人汗顏。利益的誘惑使得評級機構很多時候難以客觀,而監管當局未能及時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至釀下大禍。
      中國當前的房地產金融問題極多,今後在發展金融產品時,應該吸取美國次按風波的教訓,在加強市場監管力度的同時,千萬不可迷戀“數學”的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