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SAT考試的歷史及其演變
( 2008-05-01 )



      在前面的篇幅裏我們陸續介紹了常春藤名校的概況和她們在加拿大招生的程序以及考生需要參加的SAT考試等內容。原本這一期應該繼續介紹美國除了常春藤盟校以外其他一些著名文理學院,但因二零零八年度報考美國名校錄取的結果已經於4月1日全部發榜而告結束,又有不少十和十一年級的同學及家長在詢問關於SAT考試的內容。這期我們就來簡單討論一下。
      讓我們先來瞭解SAT考試的歷史背景和演變。SAT考試,全稱為(Scholastic Aptitude Test),應為學術智慧考試,以目前這種方式存在已經有六十年了。到了一九九五年,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將SAT改為SAT1,英文全稱為(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應為學術評估考試。新名稱更加明確了這個考試的目的,即是評估學生進入大學後的學習能力,而不是測試學生應付測驗的智力。但作為大學入學統一考試,美國中學生為進名校而追求高分幾乎到了狂熱的地步,是近二十年內的事兒。一九五七年以前,考生甚至在考完後,不會被告知分數。美國大學理事會作為考試的組織者,直接將分數通知報考的學校,而那個年代能否上名校,大多與父母的背景有關。
      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考生為擠進名校所面對的SAT考分日漸升高的壓力逐漸加大。尤其是近些年來,這種趨勢更甚,原因有三:一是報考常春藤盟校的考生人數幾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有些名校像哥倫比亞、紐約大學和位於美國首都的喬治——華盛頓大學,申請者增加了一倍多;二是因衡量名校排名非常重要的指標之一即是錄取學生的SAT平均成績,名校間為了爭取排名的次序,將錄取新生的SAT考分標准竟相拔高;三是再加上這些名校迅速將她們的大門向全球敞開,又使得競爭更趨劇烈,逐漸形成了一個可以預測結果的雙向選擇局面:名校每每按照其排名,擇優錄取SAT高分的考生,學校排名越前,她錄取的新生SAT考分越高;而考生則根據自己的SAT考分,來選擇性地報考名校。換句話說SAT高分的考生被名校錄取的機會比低分的高許多。
      儘管如此,常春藤盟校仍然認為,考生的中學成績和排名還是比SAT考分更重要。事實上,多年來的統計結果表明:中學在校成績排名最高的一群學生,幾乎絕大多數都是SAT高分的獲得者,同時又能寫出漂亮的申請文章並從中學校方得到評價極高的推薦信。以二零零四年為例,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招收的新生,SAT平均成績每門為750,獲得這類成績的考生占當年全部參加SAT考試人數的百分之一不到,而美國全國考生的平均分僅略高於500分。
      上述的統計結果並不能掩蓋SAT考試在公正性和準確性方面存在的問題,比如:在同一所學校並在同一班級學習的學生A和學生B,中學階段各科功課幾乎並駕齊驅,平均GPA均為3.93,但SAT考試,學生A獲得2300分,學生B獲得2000分,A比B考分高出300分,可以得出結論說,A比B優秀,或A比B運氣好,或A比B準備更充分嗎?這一點連大學理事會自己也不敢下結論。SAT考試號稱是測試考生綜合知識與技能,但也只是用極有限的數十個樣本題來測試全部知識中極少一部分,它的片面性、偶然性和不準確性是顯而易見的。只有參加無數次測試得到的平均分才代表考生真實的成績。權威的統計結果表明,目前這種考試方式,考試分數與真實成績有30分偏差的機率為三分之一,有六十分偏差的機率為百分之十。而三十到六十分往往會使一位考生終身被擋在名校大門之外。
      許多名校的錄取官員在不同場合也設法淡化SAT考分在錄取中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連大學理事會也定義SAT考試為推測性考試(Reasoning Test),也即是說只是一個大概的測驗,可當前各名校和考生們對SAT考分的追捧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又有誰會相信它只是個大概的測試?倒是有一點,大學理事會從來都是明確而肯定的:SAT測試的是考生從小學到高中多年來發展積累的知識和技能。換句通俗的話講,別指望短期突擊來拿高分。而SAT考試於二零零五年所進行的重大變化實質上是為了更加強化這一點,同時也是與時俱進來回應亞裔考生通過畸形訓練,逐漸包攬SAT及託福類考試超高分所帶來的挑戰。
      SAT考試的變化都包括哪些內容?下一期我們接討論。我們還會組織近兩年考進常春藤學校的學生和家長,以講座的形式,為大家提供咨詢。讀者如果有興趣的話,請致電與我們聯繫,電話:604-945-6923,或604-552-9087,聯系人:SHIRLEY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