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斯琴高娃:活到老 演到老
( 2008-04-24 )



感言重播:“從嚴浩的《似水流年》、《天國逆子》到關錦鵬的《人在紐約》,再到這次的《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我都受到了香港影評人和觀眾的厚愛。連續四屆影后都是大陸女星,說明了兩岸三地電影人的思路很開闊,希望這種風度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斯琴高娃1985年拍攝的一部《似水流年》成為首個在香港電影金像獎稱后的大陸女演員。23年後,她又以一部《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刷新了這個紀錄,成為首個兩度在金像獎稱后的大陸女演員;繼第24屆的影后章子怡(《2046》),第25屆的周迅(《如果.愛》),和第26屆的鞏俐(《滿城盡帶黃金甲》)之後,斯琴高娃把驚喜再度續寫:大陸出身的女星已經連續四年稱后。

      走紅毯上,由於腿傷,她步履蹣跚,但顧盼依然神采飛揚。斯琴高娃的美,是山高水闊,是大漠雲天,與年齡無關,只和生命相連。所以她說:“我只要還活著,就要演下去!”

首次拿金像獎由人代領

      獲得“金像獎影后”這個頭銜,她真的很開心。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她說:“第一個唸頭是,我現在不僅擁有13億觀眾,還有更多更多了。覺得非常非常開心。”至於金像獎是否代表香港觀眾對斯琴高娃的肯定。她笑了一下:“這個獎不是靚女靚仔就可以拿到的。”事後她將好消息第一個告訴了媽媽,她說也要讓老太太高興高興。
      雖然金像獎是香港的電影獎,但今年影帝影後都由大陸出身的演員獲得,她認為這很正常,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漸漸兩地的文化就開始有了交流。“1984年我第一次拿影后的時候,哪有這麼多大陸電影人來這兒啊!現在,大陸電影更多,大陸電影人更多,都是一個潮流,非常健康。”
      其實今年並不是斯琴高娃第一次拿金像獎。斯琴高娃1984年出演了香港導演嚴浩執導的影片《似水流年》,在片中扮演鄉村小學校長阿珍。次年的第4屆香港金像獎上,該片一舉斬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最佳新人、最佳美術指導6項大獎,斯琴高娃也首度獲封金像影后,那一年她36歲。“那時候我還是八一廠的演員,是夏夢邀請我去演這部戲。作為大陸的演員,能夠在香港得到肯定,真的是件很喜悅的事情。”
      回憶起這部反映改革開放題材的影片,斯琴高娃笑說自己有點土。“我扮演的阿珍是個土裏土氣的角色,穿著桃紅色的毛衣,衣服不合體,穿起西裝也有點不倫不類,人很滑稽。”這個角色獲得了空前的好評,斯琴高娃的表演也獲得了肯定。
      “雖然《似水流年》當年獲了多項金像獎,但是,那個時候大陸演員來香港的並不多。當時我在新疆拍戲,也就是《人民日報》上面登了個小消息說我拿獎了。一直到好幾個月之後,嚴浩導演去北京才把那個獎帶給我,說當時是夏夢幫我領的獎。那個獎後來一直放在我家裏。這次拿的獎,我得趕快回去拿著跟我們家那15隻狗一起合影。他們還不知道我拿獎了呢?因為也沒辦法通知它們啊。”
      斯琴高娃算是跟香港合作比較早的演員,《似水流年》也由此引出了她和嚴浩再次合作《天國逆子》、關錦鵬導演合作《人在紐約》,和導演許鞍華合作《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這三個香港導演走的都是新潮路線,而且作品都較深刻。香港電影史很長,從中可以看出哪些是在真正搞藝術。”斯琴高娃如是說。
      談起與許鞍華的相識經歷,斯琴高娃透露:“十幾年前,因為和關錦鵬、嚴浩合作,我多次來香港,然後我們兩個就認識了,許導演請我喝花雕酒,兩個人聊得很開心,說話很投機,無論對於世界的認識、對人生的態度、對藝術的認知都有共通之處,說好了有機會就合作。多少年過去了,還沒有好的機會,之中我們兩個人也不囉嗦,有空就彼此問候問候而已。到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這部戲籌拍時,許導演就帶著編劇李檣一起來找我,說這部戲一定要找我來演,似乎就是我不演她就不拍這個意思。我們的緣分就開始了。”
      斯琴高娃說她先看了劇本,“我個人對李檣的作品比較欣賞,之前也看過他編劇的《孔雀》。他有他的獨到之處,而且比較年輕,理念上也新,抓的東西也比較深刻、生動。”

穿紅色泳衣離譜
      “‘姨媽’人到中年,我本身也是這把年紀,所以剛剛吻合。作為演員,對於中年女性的經歷、體會也特別留心,引起很多共鳴。但開始,我並不知道怎麼去演出一個這樣的‘姨媽’。”
      在斯琴高娃想來,“姨媽”在大學裏是校花,非常優秀,是個知識份子。但是當她落伍於時代、失業、四處碰壁的時候呢,她就很世俗,顯出她原形的那些東西。她覺得“這部戲的生動之處就在這裏,就看導演和演員怎麼把握了,我都聽她的。”
      但是畢竟許鞍華是香港人,香港人對於大陸的認知跟我們的認知是兩回事情。斯琴高娃說:“真的是兩回事,有些電影對大陸不是很瞭解,不會往深裏去挖,但是許鞍華想往深裏去挖。我也給許鞍華導演一些意見,兩人比較合拍。雖然說,拍攝當中有一些衝突,比如對於‘姨媽’這個人物,有一場戲是讓‘姨媽’去偷東西。我覺得不管環境怎麼逼迫,‘姨媽’這樣的人是不屑於去偷東西的。但是導演覺得環境所迫,偷點小東西這沒甚麼大不了的。可能,我有我的解讀,她有她的理解,還有劇本本身賦予的東西。在表現她原形一面的時候,我覺得,當一個人甚麼都不是的時候,流露出人原本不加的本性,這點可以理解,但電影裏要有心理依據,要有感而發,不能故作,要非常扎實、經得起推敲。”
      對於“姨媽”,最經典的當數紅色泳衣的那段。斯琴高娃說:“其實紅色毛泳衣那段,我覺得有點離譜了,李檣堅持認為電影裏有這一幕很精采,其實我覺得應該是因人而異,對於某些演員來說可以這樣表現,對我來講就不太適合。而且這一段對於真實生活是扭曲的,她戀愛得有點怪異了。對於這點我堅持反對意見了,但後來堅持不下去了。”



▲斯琴高娃育有一對兒女。

▲兒子充當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