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無家可歸和溫哥華冬奧
( 2008-04-17 )



溫哥華的無家可歸者似乎越來越多。圖中左邊是歡迎光臨溫哥華(Welcome to Vancouver)的醒目標牌,右邊卻是藏于樹下的衣被,看來甚為諷刺。

      正當哈珀的保守黨少數政府,借助西藏問題和北京夏季奧運,再次起勁地向中國發難時,卻沒有想到加拿大自己將主辦的2010年冬季奧運會,卻面臨無家可歸者日漸增多的尷尬局面。
      大溫哥華的無家可歸問題地區指導委員會(Regional Steering Committee of Homelessness),日前發表了對無家可歸問題所作的最新調查結果。初步的數據顯示,大溫地區目前無家可歸者多達2592人,比2005年時增加427人,增幅達到19%。如果和2002年相比,增幅更高達131%。其中1045人調查日當晚在各地的庇護中心棲身,1547人露宿街頭。
      調查當天還有398名應該是無家可歸者的人,因拒絕接受調查而未能納入統計數字內。卑詩省房屋廳長高利民(Rich Coleman)表示,省府估計的無家可歸者人數更多,約為5000人左右。
      西門菲沙大學研究員帕特森(Michelle Patterson)也認為,新的數字只是實際人數的冰山一角。因為很多露宿者並沒有到庇護中心或免費食堂求助。民間維權組織樞軸法律協會(The Pivot Legal Society)表示,到2010年溫哥華——威斯勒冬奧舉行時,無家可歸者人數可能比現在飆升3倍。
      問題為什么發展到如此嚴重的地步?遠因是前任聯邦自由黨政府上世紀九十年代上臺後,為了消除前任進步保守黨政府的巨額財政赤字,大刀闊斧地削減公共開支。其中差不多完全砍掉了各省的社會房屋,即所謂廉租房屋的興建專案。而這類房屋正是住不起一般私人出租房屋的低收入者,得以依恃的一大棲身之所。
      大溫地區還有自己特殊的近因——自從獲得2010年冬奧主辦權之後,蜂擁而來的發展商大肆炒作所謂“冬奧概念”,一步步把本地房地產市場炒到全國最高水準。加上近幾年適逢加拿大和本省經濟好景,刺激本地房價和租金進一步暴漲。
      利之所趨,低收入者依靠的另一大棲身之處——溫市中心大批租金便宜的小型酒店式舊出租公寓,紛紛改建成新式酒店或高層公寓牟利。導致廉價房間數目從最盛時的14000個,急劇減少到6000個。在這些遠因、近因交相作用下,低收入者紛紛失去遮頭之瓦,成為流落街頭的無家可歸者。
      最新的資料曝光後,只見卑詩省、溫哥華市的執政黨、反對黨政客互相指責、推諉責任。哈珀的聯邦政府卻是老神在在,冷眼旁觀,似乎與己無關。從現在到2010年只剩兩年多時間,保守黨政府如果能迅速從財政上大力支持省、市政府,緊急建造廉租社會房屋,冬奧來臨時,問題還有可能得到徹底解決或較大緩解。
      但如果哈珀政府繼續像目前這樣,寧肯花功夫參與奧運反華大合唱,卻無意幫助本省和大溫哥華地區,為解決無家可歸者問題做點實事,那麼溫哥華作為世界知名的最適宜居住城市之一,到2010年冬奧舉行時,賠上的就不僅是一座城市的聲譽,而是整個加拿大的國際聲望了。

 



這棵大樹竟是無家可歸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