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美國經濟危機為何會沖擊中國
( 2008-04-17 )





肇始于美國房地產市場下滑的信貸市場危機吸引全球目光。論者大多著眼于這一危機對全球金融安全與流動性的影響,在看淡美國經濟前景的同時,認為全球其他地區經濟體只會受到較小的影響。

  這一觀點眼界狹小,沒有理解到全球經濟運行的邏輯,也低估了目前經濟狀況對全球其他地區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提出的挑戰。

中國奇蹟、全球化與美國信貸市場危機
  大多數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國房地產危機與中國經濟奇蹟息息相關:它們是同一經濟邏輯的不同體現。
  上世紀80年代末,蘇東經濟模式崩潰之後,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傾力擁抱市場資本主義,不僅帶來本地經濟的爆炸式增長,而且,伴隨出口的激增與儲蓄率的快速增長,積累了投資無法消化的剩餘資金。人為保持的貨幣低估地位是出口導向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導致出現剩餘儲蓄的國家的資金源源不斷流入美國,由此對處于高估水平的美元幣值提供了有力支撐。而高估的美元直接促成了美國貿易赤字的擴大。1997年爆發的東亞金融危機以及1998年的俄羅斯危機,強化了美元的高估姿態,令美國貿易逆差從1997年之後進一步加速。
  由于美元擁有全球貨幣地位,7000億美元規模(至2007年)的美國貿易逆差意味著全球流動性的大幅擴張。積累巨額美元儲備的東亞國家,以及石油出口國不得不大量發行本幣收購美元,造成本地流動性增加。隨著這些國家大手筆購買美國國債,發展中國家的大量儲蓄不斷流入美國,為美國的貿易赤字融資,也令美國國內流動性泛濫。
  如此,全球經濟史第一次,以美元為媒介,全球金融市場市場、尤其是債券市場實現統一。各國中期利率趨同。美國成為事實上的全球金融資源分配中心。全球經濟體在利率、通貨膨脹率等各個方面對美國的“錨定”成為1990年之後全球經濟發展的核心現象。
  穩定下滑的通貨膨脹與利率、充沛的流動性為全球經濟提供了強大的增長動力,令最近5年成為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第二個時期。對中國經濟而言,還額外得到加入世貿的推動力。從1992年開始,中國出口一直維持兩位數增長,並推動投資在產業升級換代主導下的超常規增長。中國經濟奇蹟為正是建立在出口與投資的兩位數增長基礎之上。
  美國經濟在此過程中也受益良多。格林斯潘、克林頓們得以坐享盛名。

高歌猛進的全球化越過了頂點

  不過,承擔了全球金融調配功能的美國金融市場同時成為金融失序的中心。同一個流動性泛濫構成2000年末科技股泡沫的背景,也構成本輪房地產危機的背景。2001年科技股泡沫崩潰之後,仍然充沛的流動性與低企的資金利率結合,推動全球、包括美國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揚。
  可以說,美國(以及全球)的房地產泡沫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直接相關。這一結論也得到了定量宏觀模型的驗證。
  而一旦泡沫崩潰,作為中心的美國金融業首先受創。目前席捲美國的信貸市場危機是自然結果。
  必須看到,美國信貸市場危機不過是在為前段時期的全球流動性泛濫買單。更大的背景是,隨著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十多年來高歌猛進的全球化越過了頂點。隨後數年,我們將會看到美國貿易赤字的逐漸降低以及流動性的收縮。由此提出的挑戰,對于中國經濟而言,將是嚴厲的。

中國經濟將面臨嚴厲挑戰

  對中國而言,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時機,實在是比較糟糕。
  中國近10年來的低通脹、高速度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近乎無限”的勞動力供給。正是依靠這樣在全球範圍內沒有競爭對手的低成本優勢,中國沿海工業區可以與極低的創新含量,以及與此相伴隨的低利潤率環境共存,並在快速的、令人窒息的升級換代速度之中,始終掌握出口競爭優勢。而這一現象現在正在出現重大變化。在以極高的速度持續城市化之後,數億農村勞動力被城市吸收。按照社科院的一項調查,到2008年或之後,絕對意義上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將會消失。相應地,只需要付給生理存活需要的工資就可以無限量雇用工人的時代,正在轉身留給我們背影。隨著邊際剩餘勞動力的消失,中國企業勞動力成本必然出現長期上升趨勢。
  這一變化的經濟影響,將極為深遠。
  首先,它將推升通貨膨脹。在2007年體現出來的通貨膨脹,有結構以及長期性兩方面的因素。結構方面,在供應端存在緊限制的行業(如農業)中出現的價格上揚,在流動性充沛、投資衝動強烈的環境之中,將呈現更大的價格傳遞性,推升通貨膨脹率。而更重要的長期性因素來自于勞動成本上揚。鑒于勞動成本在最終產品中占據大部分份額,勞動力成本的上揚必將體現為通貨膨脹壓力。近期出臺的新就業法規對此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這一長期性因素,將永久性地擠壓中國政府的經濟操控空間。
  第二方面,勞動力成本上揚將導致中國出口競爭力的降低。最新數據稱,2008年2月,中國出口增長速度僅有6%。如果這種驟降不能完全用季節性因素解釋,可能對中國未來發展產生嚴厲影響。
  從2005年開始的人民幣升值,對此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更為嚴重的是,美元貶值很可能已經走到盡頭。隨著美國經濟衰退對全球經濟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全球經濟——包括歐洲、日本以及新興國家——都將感受寒流。而這段時間以來美元崩潰般的走勢,充分折射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的擔憂,卻沒有折現全球經濟隨後下墜的風險。事實上,美元幣值對發達經濟體貨幣已經出現價值低估。我們的定量宏觀模型顯示,從2008年開始,美元綜合匯率將會企穩回升。
  有賴于美元貶值,2005年以來人民幣只是針對美元升值,其綜合匯率其實並未有效上升。這對維持出口增長速度意義重大。而一旦美元開始升值,人民幣綜合匯率升值速度將會超出預期。加之國內通貨膨脹高企,人民幣真實綜合匯率上揚的速度將達到危險境地。

對中國金融穩定無疑是重大警訊

  由此,中國出口競爭力將加速降低,流入中國的外資構成也可能加速短期化:更多的驅動力在于人民幣升值提供的資本利得,而不是製造業比較優勢。事實上,2007年中國外匯儲備增加額與外貿順差之間出現了近2000億美元的差額,已經透露出熱錢洶涌的痕蹟。這對于中國金融穩定無疑是重大警訊。
  第三,金融業隱憂驟升。多年來,中國的金融投資體系無力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出口的杰出表現,因居民收入在GDP中的超低份額而導致全社會的強制積累,進而導致中國經濟全球史無前例的超高比例投資。但中國政府對重大資源的壟斷與金融業的滯後相輔相成,令過剩資源未能有效流入最有效率領域,更令中國投資回報率持續低企。這反過來造成中國經濟投機盛行,剩餘資產在不能有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之餘,橫行房地產與股市,在一個本來有充裕發展機會足以消化這些資金的社會中,催生龐大資產泡沫。
  這一資產泡沫的相對規模與瘋狂程度,遠遠超過美國2001年股市泡沫或者2007年房地產泡沫。一旦破裂,最大的買單者,非國營銀行與金融機構莫屬。
  絕對不應該輕視中國金融業潛在危機。惡劣的風險管理會被興旺市道暫時掩蓋,但不會就此消失;而一旦潮流流轉,被掩蓋的、被毫無畏懼發放出去的巨額貸款,將會瞬間令銀行呆滯帳飆升。
  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中國經濟面對的長期結構性挑戰與周期性挑戰可能同時爆發。隨著勞動力成本上揚、人民幣加速升值、企業出口競爭力下滑、美國出口市場萎縮,中國出口可能告別雙位數增長時代。如果出口的強有力拉動不再存在,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將會凸顯,超高比例的投資將無以為繼。由此,中國經濟可能出現嚴重失速的危險。
  而鑒于通貨膨脹壓力難以輕易在短期內消解,屆時,通貨膨脹與經濟嚴重失速可能同時涌現。
  可惜,在前些年中國經濟形勢良好的時候,各級政府、尤其是與各級政府有密切關係的強勢集團漠視、擱置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事關重大、不能不做的重大改革舉措,集中全力做大蛋糕以及分配其中最大的部分給自己。到今天,很可能已經錯過了進行重大改革的最佳時機。
  隨後的兩三年,預料中國經濟將會因此面臨嚴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