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劉威葳找到突破口
( 2008-04-10 )



▲有說女主角像「現代版秋菊」和「女版許三多」。劉威葳笑言,的確有相似之處,但至於怎麼相似,她讓觀眾去看電影找答案。

憑藉一部《左右》,在女演員中不算特別漂亮的劉威葳一下子登上了大銀幕,並成為柏林電影節紅毯上光彩奪目的明星。這位頗有點大器晚成的實力派演員,在《左右》中將一個為救白血病女兒而面臨道德掙扎的母親演得淋漓盡致。她認為,“不能說《左右》成就了我,只是,我終於走到突破口了。”

    第一次拍電影就和王小帥合作,這對劉威葳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因為這完全不在她的意料之中。接拍《左右》的時候,劉威葳正要和一個電視劇簽約,而且片酬也不低。可就在當天,以前一個電視劇的導演打電話給她,說他給王小帥的新戲做攝像,王小帥要讓她做女主角。

導演親自打來電話

    據《新聞晨報》報道,回憶當時的場景,劉威葳說:“沒想到,十分鐘後,王小帥親自打電話給我了。我真的有點意外,因為之前我和他不認識,只看過他的《十七歲的單車》。”“不知道為甚麼,我和王小帥完全沒有陌生感,會談結束後,我和經紀人就做決定了,不放棄這個機會。”
    劉威葳說,當天晚上11點見面,他們聊了一個多小時,聊得很平靜。王小帥告訴她,邀她出演枚竹是因為之前她演的電視劇《征服》,“他說一直想為我拍一個電影,剛好《左右》這個劇本,枚竹這個角色非我莫屬”。
    劉威葳當時還很詫異,因為她自己覺得在《征服》中的角色是個靜態人物,心理戲很重,大部分觀眾並不太喜歡。而正是這份意外的認同讓她相信,拍王小帥的電影會有感覺。
    除了“王小帥”這三個字的招牌,出演電影對劉威葳來說也是某種情結。自從從電影學院畢業,劉威葳幾乎把拍戲的全部時間都獻給了電視劇:“這些年我拍了不少電視劇,因為各種原因,不少戲不能與觀眾見面。其實,每一部戲我都特認真,戲播不出來對我傷害很大的。王小帥本身就具有號召力,拍他的電影意味很多人會進電影院,看到我的表演。”

演“枚竹” 表現“生理”

    劉威葳後來才知道,她被王小帥一眼看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額頭上那道明顯的青筋。王小帥後來曾說,那根青筋讓人聯想到劉威葳是個執拗的討個說法的“秋菊”。
    劉威葳在《左右》中扮演的女主角枚竹,為了救白血病的女兒,不得不面臨是否和已經另外成家的前夫再次發生關係的艱難抉擇。對枚竹這個角色,劉威葳說自己的理解不太一樣。別人認為枚竹是“為了愛,為了孩子”,而她的理解是“枚竹全部生命就是孩子,拯救孩子並非全是母愛,更重要的是拯救自己”。
    別人說枚竹這個角色層次豐富,難於把握,劉威葳卻說:“枚竹其實不難演,誰都能演,只是《左右》中的枚竹有了我的印記,我賦予她一根筋的特質。”比起之前拍攝電視劇的經歷,《左右》是劉威葳最輕鬆的一次體驗,每天早上七八點開工,一天拍的電影鏡頭也不多,拍完就回家。甚至因為角色是個普通人,劉威葳到片場只要穿上枚竹的衣服就可以,連妝都不用化。
    可難的是讓這個偏執得有些神經質的角色有說服力,劉威葳說,拍的時候真是有如天助,自己的表演理念也發生了改變,不是表現“心理”,而是表現“生理”,“例如,劇中枚竹和前夫上床,拍攝中我的臉部神經都很緊張,腳底很燙,一股熱量一下子湧向大腦,於是我哇一下就哭了”。
    這段處理方式,劉威葳在表演之前沒有跟王小帥溝通過,拍完了,王小帥高興地連聲說:“我看到了一個女人所有的無奈。”
    回憶《左右》難忘的演戲過程,劉威葳說:「很多次,我都切身地感覺到頭皮發麻、心痛,呼吸短促,心跳加快,全身發燙,這都是控制不住的生理反應”。前不久,她去貴州看望《左右》中“母親”的原型閻英,更深刻地理解了面對不幸生活而堅強承受的人們。她說,“電影真是令人遺憾的藝術,如果讓我重來一遍的話,在某些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好”。
    《左右》在柏林首映獲得不俗口碑,拿下銀熊獎也不讓人意外,意外的是許多人認為這尊銀熊應該是劉威葳的影后,因為整個《左右》幾乎就是劉威葳一個人的電影。不過,柏林組委會最終把榮譽給了編導一身的王小帥。

好評如潮 不興奮

    許多人為劉威葳惋惜,她自己卻並不遺憾:“我覺得得獎是命中注定的。如果老天給我這個獎,那天我只是去履行一個儀式而已。”當日走在頒獎禮的紅地毯上,她穿了一身傳統又不失風格的旗袍,被誇這件衣服很有創意也很中國,她卻說這不是原本的秘密武器,因為忘了帶首飾。
    劉威葳說在柏林雖然感到很光榮,但好評湧來的時候自己卻感覺不到興奮,她說來之前對自己沒有期待,肯定是假話,但來之前做好心理落差的準備,最重要一點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大牌。
    劉威葳說在柏林雖然感到很光榮,但好評湧來的時候自己卻感覺不到興奮,她說來之前對自己沒有期待,肯定是假話,但來之前做好心理落差的準備,最重要一點千萬不要以為自己是大牌。“我想『大牌』不是穿出來的,應該是實打實地表演,不能就那樣做了偽大牌。”
    她說,“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但我卻覺得要耐心等待屬於你的東西,因為我本來就是個早熟又晚熟的人。”
    劉威葳說自己是個很早熟又很晚熟的人,演戲的經歷和生活的道路一樣曲折:“從小學到高中,我全是第一名,所有人都覺得我是最棒的,沒有經歷過挫折,更不會顧及別人的看法,爸媽也以我為榮。一句話形容——我太穩了。上了電影學院之後,我才感覺有點不對了。上了北影我發現自己並非是卓爾不群的。4年下來,我一直很糊塗,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從北影畢業後,劉威葳根本不想演戲,她出國留學了。

還房債 「被迫」謀生

即使在從國外回來後的三四年裏,劉威葳也一直沒有拍戲,直到1999年她向父母和哥哥借錢在北京買了房子,要想辦法還錢了,這才開始認真想拍戲的法子,“之前我一點不會想這些東西,那多俗啊”。
“被迫”表演謀生的劉威葳在2002年拍了電視劇《征服》,這部電視劇不僅讓觀眾認識了她,也讓她真正熱愛表演,“我漸漸發現我惟一可以真正做好的,惟一賴以生存的就是表演”。
《征服》小試牛刀後,片約接踵而來,她也第一次感到拿演員當職業的安定感。回首蹉跎歲月,劉威葳頗有幾分感觸:“其實不能說《左右》成就了我,只是,我終於走到突破口了。不過這些經歷都提醒著我,珍惜將來的每一個角色。”

獎盃在左 票房在右
十餘年間,“第六代”導演群體在被不斷詬病“牆外開花牆內不香”的同時,也正一步步從“地下”走向“地上”。王小帥的歷程無疑具有典型意義。
1993年,王小帥自籌資金拍攝的處女作《冬春的日子》獲英國BBC評為電影誕生以來的100部佳片之一,同時也是惟一入選的中國影片,從此,他成為“第六代”和“體制外”的代表之一。
2001年,他的《十七歲的單車》入圍柏林電影節競賽單元,一舉拿下評審團銀熊獎和最佳新人獎,但影片因違規參賽,無緣大陸銀幕。2005年,捧得康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的《青紅》成為他首部公映影片,此前他曾被網友評價為大陸的零票房導演之一。2008年,他在“福地”柏林憑藉《左右》再獲青睞,領取最佳編劇銀熊獎時,他一再強調,希望更多觀眾能夠走入影院觀看這部影片。
愚人節也就是4月1日,《左右》經過重重審批終於得以上映。自1994年帶著處女作《冬春的日子》參加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單元起,王小帥已經是各大電影節的常客,捧回的獎盃也不少,今年的柏林又帶給他一座最佳編劇銀熊獎。
《解放日報》報道,盡管“之前也拿過一些電影節的導演獎,只因不是三大電影節而不太受到關注”,贏得這座銀熊,王小帥承認意義不凡。一來,去年的金熊已經授予中國影片《圖雅的婚事》,在這樣一個“並不算好的參賽時機”能夠獲獎就已是驚喜,二來,編劇獎也是對其個人工作的充分肯定。
獲獎後,王小帥表示:“目前大投入的商業影片在中國電影票房中佔據絕對優勢地位。希望《左右》的獲獎能讓大陸電影公司、投資者和院線對國產中小成本電影有新的認識,希望更多的觀眾能買票進影院看這部影片。”回國後,王小帥以“太官方了”調侃自己的這番獲獎感言。“劇組一行10多個人到柏林後相繼病倒,其間我還去了一次巴黎商談賣片事宜,上台領獎時頭腦發熱,都不知道自己說了些甚麼。”不管這份感言是一時靈感還是精心準備,這一次,王小帥對《左右》大陸市場是十分看重的,所以他揚言票房不好,他就不幹了。而多年前,與賈樟柯、王全安、田壯壯被並稱為大陸四大“零票房導演”之一的他,既以“零票房代表還有上升空間”化解過尷尬,也曾宣稱過“票房刺激不了我的神經,因為票房好壞並不與影片好壞掛鉤”。
談起《左右》的大陸市場前景,王小帥表示:“大陸票房能不能回本並不是我最關注的問題。目前,我只想爭取盡量多的觀眾。靠我們的努力及能力讓更多觀眾走進電影院看中國人自己的電影。”對於海外賣片進展順利的王小帥們來說,大陸票房與其說是一種現實壓力,毋寧說是他們自我證明的內心需求。“我們拍的片子實際上都是表現中國人的情感,講的是中國人的故事,拍得也很認真。對於觀眾來說,這應該是娛樂性大片之外的另一種很有意思的選擇,是另外一道菜。”
用一句話總結“第六代”導演群體,王小帥說是“雷聲大雨點小”——雖然大家的電影質量不錯,獲獎很多,但影片的票房始終上不去。對於“第六代”導演作品「牆外開花牆內不香”的現實,王小帥沒有迴避:“確實,‘第六代’導演要想撐起目前大陸的電影工業,還需要作出很大改變。我們現在好比是紅酒,要支撐一個工業就得變成白酒,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酒。”
至於目前支撐市場的“白酒”是否也是從“紅酒”而來,王小帥認為,在中國電影市場的現實條件下,這種轉型其實也是一種責任。
  比如張藝謀拍《英雄》,這是國產商業大片的發端。當時,中國電影改革和市場狀況正處於僵持階段,他有條件、有能力攪動這個市場,也做到了。在王小帥看來,習慣的培養和市場的培育才是目前中國電影發展的關鍵。

劇情簡介:
枚竹(劉威葳飾)是一名房產仲介,每天的工作是帶著一個個客戶在一所所空房裏徘徊,生活平凡安逸。
三年前她和前夫離婚,自己撫養他們的女兒禾禾。後來枚竹再婚,有一個既愛自己又疼女兒的丈夫(成泰燊飾)。不料禾禾被查出得了白血病,由於沒有合適的血源進行幹細胞移植,醫生提出:如果禾禾有個同胞弟妹,就可用臍帶血救姐姐。
為了救活女兒,枚竹決定找到前夫(張嘉譯飾),提出和他再生一個孩子。但是前夫也擁有了新的妻子(余男飾)。在經歷了痛苦的交鋒和交流後,兩家都同意再生一個孩子,但是做試管育嬰嘗試的結果卻宣告失敗,救女心切的枚竹決定不放棄,她希望用自然性交的方式再試一次……

“觀眾看了一定會說好”
知名導演顧長衛看過《左右》後表示,該劇前半段從容悠然,進入矛盾焦點之後的情節又很抓人,從開片的娓娓道來到後半部分揭示矛盾衝突的過渡,導演也將敘事節奏把握得很好,不會讓人有突兀感,感覺很舒服。到結尾又會給人以意外,發人深省。
他說,“看完全片後我感覺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那種無法面對卻又必須面對的困惑、矛盾、掙扎、距離感,都表達得到位和透徹,我覺得只要能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觀眾看了一定會說好。”他說,提及《左右》或者《立春》,大家總是會表達對票房的擔憂。但是,一部好電影不能只看一時的反饋,電影是商品,但同時也是藝術,它的影響力有多久也是體現其價值的一個關鍵。



▲《左右》極具爭議性的宣傳海報。

▲王小帥(右)導演的《左右》在柏林首映獲得不俗口碑,拿下銀熊獎。

▲《左右》導演(右)攜主演出席第58屆柏林電影節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