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馬“總統”帶來的轉機
( 2008-03-27 )



      馬英九當選臺灣“總統”,國民黨和泛藍力量在“立法院”掌握了四分之三的絕對多數席位。這讓他在任期內處理棘手的兩岸問題,奠定了牢固的權力基礎。
      馬英九上臺後,待處理的事情千頭萬緒,但重中之重還是如何定位臺灣與大陸的關係。他選前已經表示,要以1992年11月臺灣“海基會”、大陸“海協會”達成的“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為基礎,和大陸商談經濟、安全及和平、臺灣的國際空間等三大議題。當選的第二天,他在為島內外媒體舉行的首次記者招待會上,又重申了這一立場。
      儘管他聲稱大陸是臺灣的威脅,但又承認大陸是臺灣的機會,表示要使“威脅最小化,機會最大化”;臺灣要做世界上“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區域的“和平製造者,而不是麻煩製造者”。這些都在向北京表示,他決心推動兩岸良性互動。
      臺灣“總統”選舉前夕,胡錦濤在“人大”、“政協”兩會期間提出“新四點”,重申只要臺北承認一中原則和“九二共識”,雙方什么都可以談,其中就包括馬英九提出的上述三大議題。現在馬“總統”上臺,雙方的立場既然如此呼應,台海僵局出現了難得的轉機。北京應當不失時機,支援馬“總統” 穩住兩岸關係陣腳。首先幫助他兌現第一項經濟“支票”:在今年5月20日後立即展開兩岸直航談判,明年6月前實現兩岸航空和海運全面直航;同時把象征兩岸一家親的大熊貓,儘快送到臺灣。
      為免頑固台獨勢力和美國反華勢力從中作梗,北京應當立足胡錦濤“新四點”,緊緊圍繞“一中各表”做文章,設法為海峽兩岸誰代表“一中”法統這個糾纏不清的老問題解套。中南海領導層應當發揮想象力和創造性,為馬英九完成三大議題創造條件。
      例如,針對臺灣居民最感屈辱的毫無國際地位問題,北京不妨考慮海峽兩岸一起,以“中國”名義共用一個聯合國席位。臺北在“中國”駐聯合國使團和駐所有國際組織的代表處內派駐副大使級的代表,全權負責處理與臺灣利益有關的事務。如此一來,臺北可以合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只有聯合國會員國才能參與的國際組織;堂而皇之地進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等,原來不得其門而入的區域合作組織。
      臺灣2300萬居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海峽兩岸在國際間花錢爭正統的外交戰,自然偃旗息鼓。屆時“一中”既成為臺灣政經利益的巨大保護傘,也是剋死台獨的金鐘罩。從李登輝時代開始的台獨進程可望逆轉,大陸、臺灣在“一中”原則下,走上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