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選擇打工 還是創業
( 2008-03-13 )





中國是世界工廠,與加國各種產品的差價令新移民起了想做生意念頭,希望做大做強,尋找穩定生活。去找工作的卻發現,中國學歷和專業經驗不獲承認,打勞工易,找專業工作難。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從?
走在北美白晃晃的太陽下,聞著青草的清新味道,一位移民說感覺恍如隔世。再生的機會,或許是虎落平陽式的落魄,也或許是一次鳳凰涅磐般的突破。環境際遇的改變,成就了多少新移民的創業傳奇?

“歸零”——忘掉我是誰!
     鏡中人的臉,有時會讓人困惑,特別是移民來到了加拿大。我們需要再次問自己:我是誰?
       最常閃過人們腦際的是兩個字“歸零”。從某種意義上說,高學歷的、經驗豐富的與低學歷、沒經驗的,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今期封面專題,記者采訪的創業人士也專門談到了這個問題。他們說,要徹底忘掉自己原來是誰,放下身段做人做事,只有這樣,才能在加拿大生存和發展,這也是個脫胎換骨的過程。
      但從另一角度看,你的能力和經驗永遠是你的,雖然暫時不獲承認。重新在同一起跑線上開跑,還是可以跑得比別人快。做生意考的是人的判斷力和綜合素質,只需要市場承認,而市場是不帶偏見的。這也是新移民願意放棄尋找專業工作,改行當老闆的原因之一。

在商場尋尋覓覓 代價匪輕
       在大溫地區的各個跳蚤市場,都可看到很多的新移民朋友在賣從中國進過來的東西。在夏日的夜市,華裔小老闆更成了一道可觀的風景。他們當中,有的人在試水,決定以後做生意的方向,而也有不少人,把它當成了正業,一年只做夜市和周末假日的跳蚤市場。
       一位每年做夜市賣玉器的趙女士說,她曾經一個晚上賣過1000元。但另一位賣工藝品的郭先生卻說:“我再也不做夜市了,真是勞民傷財。”在溫哥華跳蚤市場,有很多華裔移民的攤位,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臨時的。一位常年在這裏擺攤的陳姨說:“找不到工作啊,只好賣點小東西,也賺不到錢。”另一位在素裏一個跳蚤市場賣體育用品的劉先生則說,一天能賣三五百,租金只需二十多元。
        至於願意多花一些成本的創業者,或會考慮在購物中心租一個花車(Cart),優點在于租期短,有些一個月,有些甚至一個星期,這樣可進可退,減少風險。租金不便宜,每個月從1000至8000元不等。以烈治文一家大型購物中心為例,商場內一個花車的租金就在每月4000元以上。而溫哥華市中心一個臨近架空列車站的商場,一個花車的租金為一年10萬,算下來一個月花費超過8000元,還要加稅。所以,即使是初級嘗試,成本也不算低。
      在溫西渥烈治商場(Oakridge Mall)經營一家連鎖式店鋪Yogen Fruz的Lisa就表示,選擇恰當的產品和賣場,對有意創業的新移民來說,非常重要。
      開店的費用因地點而異,2000元左右租金的商鋪不難找。風險在于租期長,有些還要頂手費(把上個商家生意及設備、餘貨買下的費用)。有的店,一簽就要三年,你敢冒這個險嗎?
      當然,還有的新移民選擇開餐館,修電器,搞裝修,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也是人人都有一本辛苦經。
      記者采訪了幾位華裔移民創業的親身經歷,他們的故事都有各自的精采,有的甚至帶有傳奇色彩。希望以這些經驗和感悟,對在創業和打工的想法之間、職業或事業之中徘徊的朋友,有所啟發和借鑒。

Shirley:溫哥華不相信眼淚
      從溫哥華西區獨立屋搬到地下室的出租屋是什麼滋味?從豐衣足食的工廠老闆到為生計從早忙到晚的足療按摩師,感覺又是怎麼樣?這些Shirley Shaw都一一體會過。聽起來像故事,卻是她的真實經歷。有人創業是為了事業,Shirley的第一家足療按摩室開業時,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生存。現在她已開了兩家規模不小的店,還獲溫哥華市、卑詩省及聯邦政府評為華裔杰出女性。
      記者來到位于烈市三號路夾Alderbridge的足王保健中心烈治文分店。剛進門口,一位女士為記者拉開了玻璃門。她短短的頭發,個子高而挺拔,很精幹大氣的樣子,記者馬上反應她應該就是老闆“足王”的Shirley Shaw,果然是。Shirley思路清晰、見解獨到。在她新店的大堂裏,她與記者坐下來,談起自己艱難的創業經歷。

“從天上掉到溝裏”
       Shirley是投資移民來的,剛來的三年半,她住在溫哥華西區寬大的獨立屋,帶著兩個孩子,無憂無慮地享受著溫哥華的美麗與舒適。那時她與前夫在國內開了兩個大工廠,不愁生活來源。變故在她來溫哥華三年半後發生了:工廠經營不下去,由兩個大的工廠合并為一個不掙錢的小廠。這意味她和孩子的生活斷了來源。她帶兩個孩子回中國處理工廠的事,花了一年時間。期間,她開始認真思考回加拿大後做什麼。她說:“這不是做事業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生存問題。”
      有一天,在一張報紙的不起眼位置,她看到了一篇修腳師和足底按摩師的故事,故事引起了她的共鳴,也使她找到了一個方向。當時中國的足底按摩在加拿大幾乎是沒有的。她馬上訂了機票,來到揚州中醫學院學足底按摩。中國有“揚州三把刀”之稱,指的是菜刀、剃刀和修腳刀。學足底按摩,去揚州最好。
      Shirley還記得,當她來到學校時,她的穿引起了老師同學的錯愕。“船破還有三斤釘,我那時穿的是3萬元一件的MaxMara大衣,衣與環境不相稱。”她說,老師和同學都很簡樸,連出去吃一頓飯都會覺得浪費。同學多數來自農村來,年齡很小,他們希望學成後能到城市裏做修腳師。在與以往生活大不相同的樸實的學習環境中,Shirley學得很認真,掌握了足底及身體按摩的技術和理論。
       回到加拿大後,她又考取了本地的反射療法專業證書,然後就找到一份按摩師的工作。“打工只打了21天,之後,我決定自己做。”她在溫哥華西區開了一家不大的店,開始時沒有請人,只是自己做。
      後來才開始請了幾個按摩師。她的工作時間從早10點做到晚上11點,中間只是在接送孩子們上下學,給孩子們準備食物時離開一下。那時,她已成了單親媽媽,帶兩個年幼的孩子,從西區的獨立屋搬到了店後面的地下室租住。
       “這對于我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落差。我從小都很順,我1980年考上的南開大學數學系,當時只有3%的人能夠考上大學,考上名校的只有1%。
      畢業後,我又被公派去意大利留學,回國後,又去了當時發展機會非常多的深圳。生活的變故令我從天上落到了地上,不,落到了溝裏。”她說。

“人只能自己成全自己”

      Shirley記得電影《霸王別姬》中師傅教徒弟的一句話:“人只能自己成全自己。”
     她對俄國電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很有感觸。“溫哥華也是這樣一個城市,她不相信眼淚,不相信抱怨。我只能從頭做起。這麼多年,我周圍的人沒有見到我落淚,我的眼淚也早已流光了。”Shirley說,她別無選擇,只能往前走,她告訴自己,“要有足夠的堅強支撐起一個隊伍,愛護你周圍的人,不能怨天尤人。”
      “我自己做按摩師做了4年多,我享受這份工作,沒有怨言,客人也不知道我原來是做什麼的。”Shirley說。
      據Shirley分析,在溫哥華,按摩行業分四類:一是診所型,為人治病;二是保健型,幫人保養身體,讓身體處于一個比較好的水平,這要求手藝要好,收費比較平;第三類是休閑型,裝修要好,是一種休閑放鬆的交際場所,對手藝要求不高,收費較高;第四類是色情服務場所。“我瞭解整個市場後,決定做第二類——保健型。中國傳統的按摩技術是好東西,一定可以幫到人。這行業被人看不起,是因為做得不夠好。”
       她以前管理企業的經驗和商業頭腦幫了她的忙。她采取嚴格培訓,規範管理的方式管理按摩中心,有一套規範的管理制度。她要求技師不但技術要好,還要有“上進心,同情心,感謝心”,真誠地對待顧客,“為人不好,怎麼能聚人氣呢?”Shirley說。
      她信任員工,給員工的待遇好,所以公司的凝聚力好,現有20多位技師,在這個流動性大的行業十分難得。有的員工家屬本來對家人做按摩師有顧慮,瞭解他們是正規經營後,也就放心了。
      在價格策略上,Shirley也采取“大家都消費得起的價格。”烈治文新店開張期間,優惠價只有29元。
       現在,兩家店的客源已很穩定,主要憑客人的口碑。現在,她的顧客70%是女士,70%是英語人群,本地人原來對中國的另類保健方式很接受。
“加拿大到處是機會”
      做公司也不是一帆風順,她經歷了三次大的波折,一次是第一間店剛剛做旺了人氣,店主忽然要賣店,買主進店量尺寸,要開發廊。眼看剛剛做起來的生意就要被腰斬了,她非常急,夜裏關店後就在街上漫無目的地走,從70街走到49街,也沒有想到辦法。兩個月後,“老天幫助我,街對面剛好有一家美容院關門,我租了那個位置。”變故也成就了她,她的店從600平方呎擴張到了1500平方呎,那是2004年5月,她開店的兩年後。
      另外,她公司的執業牌照拿得十分艱難,她甚至與政府打了官司,終于在兩年半後,由小型法庭判決,她拿到商業執照。“當時政府不給牌照,但也沒說要關。這樣經營就好像在頭上懸一把劍。”
         第三個考驗是2003年的SARS,“當時有的客人來是戴口罩來的,大家都盡量少出門,有些老字號餐館都倒閉了,我能夠堅持下來,靠得是忠誠的客戶。”
      回顧自己創業的酸甜苦辣,Shirley覺得要與想創業的新移民分享的是:新移民來加拿大一定得放下身段。大家在中國都有好的學歷、經濟狀況也比較好,來加拿大後如果老想自己在中國是什麼就不易做好。“把自己當成普通人,認認真真做事,在加拿大會有大把的機會。加拿大的成功機會比中國多,如果在加拿大都幹不好,到中國就沒飯吃了。”
      關于賺錢問題,她這樣看:“這一行是能賺到錢的,但也不是人人都能賺得到。為賺錢做事就賺不到錢了,一切為顧客想,不為賺錢而做事,才能賺到錢。”
      她還認為做事應該照顧到細節才能做好:“我常跟員工說,你們擦廁所誰能擦得比我幹凈?做老闆應該懂得擦廁所,做什麼事都要有個水準。”
 
朱銳:砍完魚頭賣網絡電話

      現在開了一家網絡產品公司的朱銳(右圖左,正與國會議員陳卓愉握手)剛來加拿大時,要找一份工作,他問朋友:“在溫哥華,最苦最累的工作是什麼?”朋友告訴他:“砍魚頭。”于是朱銳找了第一份工作砍魚頭。

最重要告別原來的一切
       砍魚頭是用機器砍的,要把十幾二十斤的魚拿到機器上,再把砍好的移開。勞動強度很大。朱銳說:“我以前不知道自己有這麼大的能量,一小時能砍4噸魚。”一直不停幹16小時,一小時9塊錢。“一砍魚頭,血水嘩地沖上來,戴帽子,血水都滲到頭發根了。”
      砍了兩個月魚頭,他換了一份工作,在一家食品加工廠切洋蔥。他告訴記者:“幹這活兒,3分鐘所有的眼淚都流光了,火眼金睛。”洋蔥不用全切,只是頭尾切掉,所以一小時可以切掉1000磅。
      大家一般都想找輕松賺錢多的工作,朱銳為什麼反其道而行,要找最辛苦又不賺錢的幹?
      他說:“最大的苦吃過了,以後幹什麼都是甜的了。”他覺得新移民最重要的是告別原來的一切。他在中國是做海洋生物技術的,來溫哥華後,一起得從頭開始。“剛來時我還會穿西裝,不久就一條牛仔褲到處走了。”他說。

瞄準網絡產品市場
      朱銳來加拿大就打定主意要自己開公司,一開始打工是為了讓自己瞭解社會,也為了讓自己脫胎換骨。他說:“是創業還是打工要看個人情況,我認為自己適合創業,打工雖然省心、穩妥,但是被動。我喜歡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他選定的產品是網絡電話和網絡電視。“比爾.蓋茲說了,五年以後,傳統電話和傳統電視都將不存在。”他看好這個市場,這方面的技術也是他的興趣所在。他經銷的網絡產品都是針對新移民的,網絡電話價格便宜,還有一項功能,在中國打溫哥華電話就像在溫哥華本地打一樣。他們現在還在搞一個設備,在溫哥華可以同步接收世界各個城市的電視節目。現在已能接收香港、臺灣的節目了,不久就能接受中國大陸主要城市的了。他做的產品都是華裔移民需要的,市場很好,客戶以每月10%的幅度增長。但他也說,這個行業更新換代快,需要不斷更新產品。“產品是有生命周期的,一個產品還在旺銷時,就應該有另一個新的後備產品,否則會斷層。”朱銳說做這一行,一定得保持站在市場的前沿,引導消費。客戶知道他一直有新產品推出,有時也會打電話來問:“你最近有新產品嗎?”
       朱銳創業的經驗是,選的項目一定要合理,有市場,不能頭腦發熱。認清目標,就要周密安排,應對市場變化。創業肯定有風險,幹任何事情都有風險,關鍵是看你能不能承受。

雷潔玲:守得雲開見月明
      雷潔玲(右圖)來溫哥華7天就簽了一家店鋪的租約。在只有半個月餘糧的情況下,就在烈治文時代坊(Aberdeen Centre)商場二樓開了一家內衣店。“當時真的很冒險,開了店才知道在加拿大做生意與中國大不同。”她說。
       記者走進她的Diosa女士內衣店時,她正在店內忙碌,兩位女客在選擇文胸,她在介紹產品,找合適的款式、號碼。她身材苗條輕盈,很有活力,看不出已是20歲雙胞胎女兒的媽媽。
       在客人來來去去的間隙,雷潔玲接受了記者采訪。她說,剛開這家店時,有時3個小時沒有一個人走進來。雖然她的店就在著名的二元店Daiso的旁邊,地點不差,但加拿大的人少,而且人們不愛隨便逛,有意向買的才會進來。“那時候真的很急。初來乍到,認識不了幾個人,英語又不好,日子不知是怎麼熬過來的。”雷潔玲說。
      好在她在國內做過摩托車配件的生意,知道生意有個“守”的過程,而且她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問起她為什麼選擇了內衣產品?她說,在生了雙胞胎女兒後,身材曾一度變形,這是愛美的她不能允許的,于是她開始研究美體內衣產品,2001年在香港拿到專業美體設計師的證書。來加拿大後,她一看街上的胖人不少,就覺得美體內衣會有市場。于是快速決定開了這家店,賣中國內衣十大品牌的產品。
      客人認識她產品的過程比計劃中的慢得多。她說:“在加拿大開店,靠產品質量,也要靠耐性,靠心理承受力。”她對自己產品質量有信心,她指一款黑色的連身一件式美體內衣告訴記者,這款內衣用26塊布拼接而成,每一塊布的張力、拉力都不一樣,而且透氣。店裏的其他內衣也是用法國的蕾絲,杜邦的纖維做的,用料質量都好。慢慢地,她的客人越來越多了,靠回頭客,也靠客人介紹。“加拿大人少,不像中國那樣有很多過路客,所以固定客源非常重要。”她說。
       雷潔玲現有穩定的客戶,對生意的發展也很有信心了,她說:“雖然沒有賺很多錢,但當時草率的決定,沒有讓我失敗,我竟然熬過來了。在異國他鄉的溫哥華,我還可以生存和發展,真的讓我很滿足。”
      談到對打工和創業的選擇,她說,我喜歡自己創業,可以自己拿主意,對個人的生活有個整體的規劃。而且可以用自己的頭腦和創意,很享受這個過程。

 

練子喬:做生意切忌太心急
      加拿大中國商會會長練子喬認為,新移民如果要創業,最好在對當地情況瞭解之後再開始啟動;一來就開公司,成功率不大高。
      據練子喬(右圖)瞭解,新移民來了一兩年就開公司的成功率遠遠低于來三四年後再開公司的。加拿大的經商環境、市場與中國不同,他建議要在這裏經商的移民,對這裏的市場、客戶群、政策、勞工條例都有個透徹瞭解,才再做生意。有人想照搬國內的模式搞大超市,結果不成功。
切忌盲目入市
      這幾年房地產市場不錯,一些新移民一來就想投資房地產項目,他認為房地產牽涉面廣,需要瞭解政府規劃、與承包商合作,除非找到本地合作伙伴,否則不要盲目地入市。
      另外,練子喬建議,想做生意的新移民最好能夠花工夫把英語提高。生意的合同、法律問題內容很多,如果事事要人翻譯,成本很高。語言好對瞭解社會、融入社會,也會助益較大。
      如果想要瞭解本地市場,新移民不妨可以考慮借助商會的幫助。練子喬介紹道,加拿大中國商會可以為會員提供國內國外商業機會的資訊。此外,中僑等移民服務機構也能夠為新移民提供一些資訊。據介紹,中僑互助會還開辦一些講座來幫助有志創業的新移民,瞭解本地的營商環境和相關的政策。

新移民創業 從入門到精通
    不少有意“自立門戶”的新移民下海以前,想得最多的問題可能是:在競爭激烈且相對陌生的加國商業社會,一己產品或服務能否取得一片立足之地?準老闆往往難以明確預計一己商業實力何在。資深北美市場行銷專家、卑詩大學(UBC)“加國營商之道”商業證書課程“北美市場行銷學” (Marketing in North America)講師何健莘(下圖),對此自有見解:“在加拿大創業,‘創新’是立足之本。”

不斷“創新”屹立“江湖”
      在本地新移民社區,一直流傳一個公開的“秘密”:開日本料理店相對比中國菜館而言,利潤率更高、回本期更快。關於“創新”的解說,UBC講師何健莘就以日本料理店的經營理念為例表示:“不少想創業的新移民都考慮過日本料理店,但是真正開店之後,有人很快遇到了問題——為什麼新店開張熱鬧過一陣子,慢慢就開始留不住客人?”
      何健莘不緊不慢地給出他的答案:“其實,翻翻他們的菜牌,就能夠找到答案——店家供應的菜品幾乎是一模一樣的,從Teriyaki Chicken到Salmon Sashimi,都是行貨。”他認為,如果餐館供應的食物幾乎一樣,那麼最有可能產生的後果是,要麼食客在一家餐館用膳以後,很難記住店家的名號;要麼記住的僅是這家餐館相對便宜的價格,而非店名。無論哪種後果,對店家來說都很尷尬。
      在何健莘看來,一味以低價策略迎合部分對價格較為敏感的客人,絕非明智之舉:“很快就會出現比你更便宜的店,這部分比較看重價格的客人,就很易就‘倒戈’轉向新店。但是,如果你有幾個獨特的菜色,情況可能大不一樣。”
      何健莘認為,如果食客因為喜歡一兩道菜而記住一家店,只要價格不算離譜,在一段時間內,都會有一幫比較忠實的“回頭客”前來捧場。雖然這些菜色可能會在一段時間以後,被同行模仿甚至“抄襲”,但只要擁有不斷創新的能力,創新菜色的店家就能以此屹立于“江湖”。

打進主流市場有門道
      在創業過程中,通過打拚熬過了“成活期”的新移民,往往會思考另一個問題——主流市場怎麼進?生意人比較容易瞭解這個道理:是不是要進入主流市場,其實是一個30萬人或是300萬潛在用戶的區別。然而,如何打進主流市場卻大有學問。在北美有十多年市場行銷經驗的何健莘,向本報讀者道出自己關於“打入主流市場”的心得。
     “要進入加拿大主流市場,首先要做好一門功課——瞭解加拿大人的消費習慣。”為瞭解釋加拿大人獨特的消費習慣,何健莘把香港和加拿大的個人儲蓄業務做了一個簡單對比。在香港,儲戶較看重等待的時間,所以銀行櫃員總是用最快速度、最高效率完成業務。“我第一次在加拿大銀行取錢的時候,看櫃檯前長長的隊伍非常緩慢地移動,非常吃驚。但是,輪到我的時候,Teller一句簡單而熱情的‘How are you doing today’卻讓我感到親切。用市場行銷的術語來講,這叫Buying Experience(消費體驗),而它恰恰是加拿大人消費習慣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何健莘進而解釋道,受高稅制影響,大部分加拿大人的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其實不算很高。因此購買商品或服務時,加拿大人非但不大喜歡趕時髦,反而顯得比較理性。相對美國人而言,加國消費者不大容易因一時衝動而購買商品,尤其是比較昂貴的商品。所以,典型的加拿大消費者雖然不大強調商品一定要價廉,但在付款以前,比較願意花些時間去瞭解,所購的商品是否是物有所值。
      談到新移民“闖”主流市場常見的結癥,何健莘不僅列出了清單,還根據自己多年的商場經驗而開出了“藥方”。
    結癥一:語言溝通有障礙
      隨抵埠時間的增長,新移民在英語應用方面的熟悉程度,都會有所提高。然而,不少西人在提到“光顧華人商鋪”,有時候還是會抱怨,覺得老闆或店員不夠“友好”。何健莘認為,這裏提到的“友好”,并不是店家的態度問題,而是語言障礙。如果老闆和員工的英語水準尚停留在勉強應付日常對話水平,很難和西人顧客展開情感交流。而在利潤相對較高的主流市場,情感交流卻是消費者非常看重的要素之一。
     藥方:如果有志進入西人市場,新移民可以考慮適當聘用西人店員。同時在店內提供的商品資訊方面,一定要考慮西人客戶的習慣和喜好,以滿足消費的心理需要。
    結癥二:服務不夠專業化
      有些華裔新老闆發現,和客人在經過一通暢快的情感溝通後,還是很難說服客人痛痛快快掏錢消費。何健莘解釋道,典型的加拿大消費者在消費前往往比較謹慎。所以,如果老闆或店員能夠給他們一些專業資訊和中肯意見,或有助顧客縮短決策時間。比如,在服裝店,如果店員可以根據客人特點,在服裝的顏色、款式、質地以及配飾方面,提出專業的建議,可能會非常有效地縮短店員和顧客之間的距離,這對銷售大有幫助。
     藥方:老闆和員工必須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養,縮短與顧客的心理距離。

打工仔擁有哪些合法權益?
     在加拿大,作為公民或永久居民,不僅擁有合法工作的權益,還受到相應勞工保障法、《雇傭標準法》和就業保險制度等的保護。
      身為打工仔,對于這些法律的基本概念,實在是不可以不認識。
       卑詩《雇傭標準法》(The Employment Standards Act)列明雇員權利和雇主責任,該法律就各項工作條件訂出最低標準。該法規定從事相同工作的雇員享有同等待遇,不論全職或兼職的雇員,該法律都一視同仁。雇傭標準管理局(The Employment Standards Branch)是執行《雇傭標準法》的政府部門。想瞭解《雇傭標準法》詳情,可以瀏覽雇傭標準管理局的網址:
www.labour.gov.bc.ca
      然而,并非所有在卑詩省工作的人士都受到《雇傭標準法》保護。比如那些職業受聯邦政府管轄的(例如銀行、運輸和電視臺工作人員),均不受卑詩法例的保障。
      1. 最低工資:最低工資是指法律規定雇員工作所賺取得的最低薪酬。卑詩省目前最低時薪為8元,第一次參加工作的學徒工首500小時的時薪可視為培訓工資,最低是每小時6元。
      雇員每月一般可以領取兩次薪酬,雇主必須與每次計算薪酬期限過8天之內,支付雇員薪金。
      另外,雇主應依照法律,在付給雇員薪酬時扣除加拿大退休金、失業保險金及入息稅等。
     2. 工作時間:每天工作時間是8小時,每星期則是40小時。凡工作超過上述基本工作時間的工作量,應該獲取超時工作工資。除非勞資雙方簽署過一份平均工作時間合議(Averaging Agreement),這份合議是為了適應市場的競爭和工作性質的需要,勞資雙方共同議定的,同樣是每周工作40小時,可以分為兩、三或四天完成,例如星期一至星期四每天工作10小時,星期五休息,總共還是一周工作40小時。
     3. 超時工作:雇員超過每天8小時工作的工資是基本工資的一倍半,超過12小時的工資是基本工資的兩倍,即所謂的雙倍工資。
      雇員每周工作超過40小時的工資是基本工資的一倍半,而超過48小時的工資是基本工資的兩倍。
     4. 公眾假期及年假:全職雇員須受雇30日、且在30日內最少工作了15天,才可以享受有薪的公眾假期。這30日包括周日和周末,最重要的是這30日,必須是在公眾假期之前。
       雇員工作滿一年就可以享有兩星期有薪年假。如果雇員連續五年在同一公司工作,每年就可以享有三個星期有薪年假。
      倘若雇員沒有休年假,可以用薪酬取代年假。如以薪酬取代的話,雇員的年假薪酬是一年總收入的百分之四。當雇員受聘于同一雇主連續五年,則每年的年假薪酬是全年總薪酬的百分之六。
     5. 解雇及通知:全職雇員被雇主解雇時,如果雇員連續工作了三個月後,雇主必須提前一個星期給雇員一份書面通知,才可以把雇員解雇,雇主也可以選擇支付一個星期的薪酬,然後把雇員即時解雇;雇員工作了一年之後,須兩星期的書面通知或薪酬;由第三年起直至第八年,雇員每年均可以獲得額外一星期的通知期或薪酬。
      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雇主可以毋須給予雇員任何通知或支付遣散費而把雇員即時解雇,例如雇員偷竊雇主的財務,這就是所謂的合理解雇。
      在勞工保障法律下,卑詩省內幾乎所有行業的雇主都要負責為其雇員購買勞工保險。這項法律可以保障不論在任何原因下因公受傷的雇員,均可以得到迅速的財務和醫療支援。
      卑詩省的勞工保障由勞工保障委員會(Worker's Compensation Board)管理及執行,如果雇主沒有向勞工保障委員會注冊和繳費,將會有以下後果:
      1.犯法;2.如果雇員因公受傷并提出申訴,雇主須承擔一切費用;3. 雇主還須補交一切未交的注冊費用;4.如果你是公司的老闆并且受傷了,你將得不到任何補償。同時,你還可能面臨罰款。
      作為雇員,當你認為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找律師協助打官司。下面是一些有關尋找法律援助的資訊:
      法律資料熱線(Law Line Information法律援助處提供):電話604-601-6100(溫哥華)。
      法律常識熱線﹙Dial-A-Law律師協會提供﹚:604-687-4680(低陸平原),1-800-663-1919(卑詩省其他地區免費電話)。
    法律教育學會﹙The People's Law School﹚:電話604-331-5400,604-688-2565 ;傳真604-331-5401。
    卑詩省法庭教育學會(The Law Courts Education Society of B.C.)電話604-660-2919。



在溫西Oakridge Mall經營Yogen Fruz的Lisa認為,新移民在創業時,選擇適當的產品和賣場非常重要。

大溫各地的跳蚤市場,也是不少有意創業的新移民“試水”的地方。

經過打拚,Shirley(中)闖出了一方自己的天地,同時也獲得了社會承認。圖為她與自由黨黨領狄安(左)及國會議員杜新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