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收入多少才能過舒適日子
( 2008-02-28 )



對不少新移民家庭來說,農產品市場是每周必去的購物場所之一。

      天越來越長了,陽光和煦的日子越來越多了,春天真的來了。走在溫哥華街頭,不時看到有人牽狗悠閑地走過,有人坐在戶外喝咖啡。在這個氣候溫和、風景絕美的城市,你總會看到活得自在、滋潤、安寧的市民。在同一片天空下,移民來溫哥華的華人,是否同樣享受到生活的舒適與美好?

       最近流傳網上的一份中國大陸各城市消費對比的文章指出:在北京收入5000元的消費水平相當于在上海的5350元,在廣州的4750元,在青島的4000元,在哈爾濱的1700元。大家為不計較這樣對比的科學性,感興趣的是不同城市消費水準的差距。由此,新移民不禁聯想到溫哥華的生活處境:我們要享受舒適的日子,需要多少錢?
      一個讓很多新移民覺得好笑的真實故事是這樣的:最近,在接受電台訪問時,溫哥華警察工會主席Tom Stamatakis表示,很多警員都因為收入無法養家、不夠買屋而離開警隊,另求發展,目前警員出現招募困難。另外,因為無法負擔房價,溫哥華警員僅有18%住在自己執勤的社區。
       那麼,讓溫哥華警察感到生活困難的工資是多少呢?資料顯示,今年1月警方實施最新薪酬制度,尚在試用期的基層警員年薪平均為48503元,在4年後到達一級警員的程度時,平均年薪約為74619元。做了20年的基層警員,平均年薪則為85812元左右。
      年薪7萬元都嫌生活困難?這在新移民眼裏真有點笑話的感覺。不管年薪近五萬還是七八萬,在大部分華裔移民眼中,絕對是值得羨慕的高收入一族呢。如果還會覺得“無法養家、不夠買屋”,恐怕難以“苟同”。
      生活在加拿大,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會讓新移民意識到自己與主流收入的差距。時薪21元的清潔工人、年薪5萬到7萬元的教師,會為爭取增加收入而罷工。記者在電視上看到這樣的節目,一對家庭年收入8萬元的白人夫婦,有兩個孩子,他們每月都入不敷支,欠下了巨額的信用卡賬單,于是請財務顧問給他們出謀劃策。財務顧問建議他們把房子換小,把兩部車中的一部豪華跑車賣掉,在家吃飯,而不要上館子。說這樣就可以攢下錢還債。過幾年,還可以考慮買房。
       在一般華裔移民的眼裏,按他們的收入,不應該過入不敷支的日子。按照中國人的價值觀,他們的生活高消費,但因為欠債,算不得舒適。
      一般來說,新移民收入普遍低於主流社會人士。不少專業人士來到這片新大陸,首先迎接他的是8元一小時低薪的衝擊。
      但華人要善于理財得多。家裏月入一千多元,日子就能過下去。夫妻兩人打勞工,竟能掙得下一幢獨立屋。買獨立屋的,往往是主人住樓上,房客住樓下。有人買公寓樓,家裏還住了一戶房客,同門出入,共用廚房。
      我們也經常看到這樣的朋友,傾其所有買了房子,結果冬天暖氣都不敢多開,娛樂更是免談。
       一些新移民的女士,經常穿幾年前流行款式的衣服,那是移民時從國內帶來的。有人三年不買衣服,一點也不出奇。
       但午夜夢回,我們不禁要問自己:這就是我們穿越大半個地球追求的新生活嗎?清新的空氣,友善的人文環境固然可貴,但每天擔心“明天的早餐在哪里”,或者每用一元錢都要慎重考慮的日子,就是我們的理想生活嗎?
      新移民有一個新詞匯,叫“翻身”,這是指在加拿大終于得到一份正常收入,告別靠吃從中國帶來的“老本兒”過日子的窘境,能夠過上一份舒適寬松的生活——這與中國大陸1949年“窮人翻身得解放”的感覺是一樣的。讀書、創業、融入新社會,新移民憑堅韌的毅力和聰明才智,讓自己重新過上了好生活。
      當然也有一群人,他們挾巨款而來,光過去的積蓄已可使他們一世不愁生活,也有一些人,中國國內的公司還在運作,本地生活靠國內的來源,不必經歷從中產或小康墜入貧窮、再由貧窮回歸正常生活的過程。他們可以從容地享受溫哥華海景、森林和雪山,享受這個世上最宜居城市的一切美好。
      也有人覺得,在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溫哥華,什麼是華裔移民心目中的舒適生活?這固然與收入有關,但更關乎個人背景、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舒適與否會是一種主觀感受,但誰也不能諱言這種感覺多多少少需要一定的物質支撐。那麼,需要多少收入才能達到自己舒適生活的標準呢?請與本報記者一道,看看以下幾位不同收入水平的移民朋友,又是怎樣說的。
凡凡:年入10萬生活才舒適
      在溫哥華需要有多少收入才能過舒適生活?家住溫哥華的法語教師凡凡列舉了舒適生活的要素後,得出結論是:“每月至少需要8000元、一年需要10萬元以上。”
      留時尚短發,穿戴講究的上海女士凡凡,一口氣列出了十多條舒適生活必需條件。一是關于住:“要有足夠的空間給每個人,在家裏也可有自己的Privacy。”她說,家裏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臥室、書房、洗手間。每個人生活習慣不同,有獨立空間可以保障彼此不會沖突,不用互相遷就,也不會影響到別人。每人都有自己的電腦。她喜歡的格局是臥室與書房相通。房子最好有兩個客房,讓探親來到的父母也一人有一個房間。還應該有第二住所。不是用來投資的,也不是用來出租,而是自己度假用的。自己的房子更不能同時用來出租,如果那樣,肯定不舒適,“那是生存層面的生活,而不是享受層面的。”
      二是關于行。家裏每個大人都有自己的汽車,行動自如,不需要等對方不用時才用車。一家人外出時才使用同一部車。
      三是關于家居清潔。“我不喜歡做重復勞動,所以請鐘點工每周搞衛生是必要的,寧可少出去吃幾次飯,也要請人搞衛生。”凡凡說。
      四是度假。每年至少要出去度一個大的假期。每次換一個地方。“不是那種趕鴨子上架式的旅游,那種所謂的歐洲八國游之類的旅游是任務,不是假期。我要的是度假,放鬆。”
      五是吃的方面。吃得健康是必要的,然後是每周換一家不同的餐廳去享受美食。“我對吃有大激情,一直看《溫哥華太陽報》的飲食版,一發現有好吃的就去。”凡凡說。她還曾在自己的博客上撰文《為吃謳歌》,毫不含糊地表達對吃的熱愛。
      六是孩子要懂事,不讓你操心。
      七是不要朝九晚五地上班,可以有時間看自己喜歡的書,可以控制自己的時間,最好在家工作。
      八是做的工作是自己喜歡的,享受這份工作。如果做一份毫無樂趣的工作謀生,生活就不算舒適。她現在的工作,自己喜歡的英美文學和法國文學都涉及到了。她最喜歡的工作,是教大學生中學生法國文學。
      九是要有能力保障自己的樂趣,有娛樂,有精神生活。可以呼朋引類大打“拖拉機”,經常可以出去娛樂,看演唱會,有附庸風雅的消費。
      十是要有能力在穿的方面消費。每個月至少逛一次街,買一件衣服,否則容易落伍。“保持年輕的形象會讓人對自己有信心。”她說。
      十一,要有健身方面的消費。要能夠有錢滑雪有時間打網球,買得起運動方面的裝備。“這方面的消費價格不低。”凡凡分析道。
       列舉完這麼多項,凡凡認為:“最好把房子買斷。這樣手上每月有4000-5000元,就夠一家三口過舒適生活了。把第二處所去掉。如果要交月供,就需要每月8000元。那麼家庭年收入需要十萬元以上。”按照她的計算,光是一幢獨立屋、兩部車,一年就需要4萬至5萬元來養。談起比舒適生活進一步的理想生活,凡凡希望能夠在法國有自己的一套房子,每年帶自己的學生去住。她在法國生活過,非常喜歡那裏的情調。“我夢想中的房子是帶網球場的,這樣就不用出去打網球了。”當然,如果要過這樣的理想生活,年薪十萬是大大地不夠了。
     Nancy:稅後6萬算寬裕了
       Nancy的家屬于高收入階層,她的丈夫年收入近30萬加元。擁有高學歷的她不用上班,有一個上中學的女兒。
她家生活比較簡單,住的獨立屋質量好,也寬大,但不在好區。買了幾套房子做投資,以出租養房子,為以後退休做準備。“我不穿名牌,不做美容,不吃零食,剪頭發都找那種最便宜的。電器不選牌子,住房子也不必去好區。我們一家都花錢不多,所以錢夠用了。余下的錢,一定夠交一套房子首期的,我們就買一套房子出租。”Nancy說。
      Nancy喜歡讀書,這個花不了多少錢。所以,當記者問起在溫哥華需要掙多少錢才能過舒適生活時,她想了想,說:“稅後6萬應該夠了。”
      她覺得,舒適主要是主觀感受,客觀的標準就太多了。“大家對舒適生活理解不一樣,我覺得能住普通區的房子,工作穩定,生活費用足夠,沒有太大的金錢壓力,就算舒適生活了,錢緊就不舒適。”Nancy認為,家庭如果一年有6萬元應付生活開支,就可以交得起一般房子的租金,或一般區房子的月供。如果非要住最好的區、最好的房子,那壓力就會很大。
       她身邊的技術移民朋友,一般來加兩三年後,夫妻兩人收入會在5萬至10萬之間。IT行業和建築行業收入更高些,一人就能達年薪10萬以上。所以他們都過得舒適自在。但如果他們想太快還房貸,可能就會緊張些。“有些華人不靠這邊的收入,他們用過去的積累就足夠生活了,帶來一些錢用來投資,錢生錢,往往比打工賺得更多。”Nancy說道。
      Nancy認為:“如果錢不緊,能夠寬松過日子就算舒適的話,年入6萬元肯定夠了。”
 David:月入4000就不錯了
     “來加拿大後,我總算知道為什麼中國傳統要祝願年年有余了。有余才能夠活得踏實。”David如是說。
      David和妻子Annie月入共約3000元,他們在烈治文供一個兩房一廳的公寓,月供加管理費、水電及電話、上網、電視共1300元,伙食費500元,一部車Lease費和保險約500元,汽油費250元,日用品100元,外出吃飯50元,服裝月均20元,兩部手機費約120元。光這些看得見的支出,就大約2800元了。所以他們的花費差不多是滿打滿算。如果有什麼額外消費,就肯定超支了。事實上他們經常入不敷支,或者剛剛夠用。
      “從國內帶來的錢,付了房子首付就所剩無幾了,所以我們花錢真的要很謹慎。”David說,如果家裏每月拿到手的收入能有4000元,就大約有1000來元的余地。這樣就寬松多了。“來加拿大後,我們就沒買過幾件像樣的衣服,在這裏,一年的服裝費相當于在國內時一個月的。我太太用的護膚品也降了幾個檔次。如果我們能有1000元的余地,可以買點時尚一點的衣服,讓太太再用回CD牌子的護膚品。”David提出,每個月如能多花100元外出吃飯,可能對生活的滿意度會增強。
      “我們在加拿大生活,已經把生活的標準降到最低。有的只是生存消費,除了看電視,基本沒有其他娛樂。和朋友聚會,也多是Potluck,大家都不寬裕。”David說,他并不滿意目前的工作,但不敢辭職,兩個人誰都必須保住工作,除非找到另外的工作才能離開,否則資金鏈就斷了。
      舒適的生活幾乎成了遙遠的記憶。他和妻子在國內時月入共2萬多,供樓才需要4000元,出去吃飯連想都不用想。以前妻子每星期都去美容院做美容;他們做清潔都是請鐘點工。
John:一月花2000元足夠
      從北京移民來的John開了家電腦維修公司,工作繁忙。他認為對大多數的移民來講,以一個三口之家小家庭為例,如果你只是要求簡單、安逸的生活,每個月的開銷應主要包括如下內容。開銷的大頭是租房。租個二房一廳的房應在650-1200元之間,每個人基本生活在200元左右,每個月的車保險和汽油費、醫療保險等應在400-600元,再加上一些零用錢,總數應在在2000-2500元左右。
       跟國內比較,這兒的生活用品還是相對便宜。無論是肉、蛋、菜、以及瓜果,都不是太貴。John說,國內的物價現在漲得太厲害,像豬肉近二十塊一斤,一斤蔬菜好幾塊。
       他跟國內的朋友打電話,大部分人都抱怨現在中國的物價漲得太高了,甚至高到離譜的程度。國內的衣服相對也貴,并且大家比穿,不像在溫哥華,一身遠動服,去哪兒都行。
       說起為什麼很多新移民都覺得生活艱難,他說,就是因為有的人并沒有量力而行。     
      不少人非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比如買房,有些人雖然經濟能力有限,但非要去買房,把自己搞得捉襟見肘的, 當了房奴。平常打工掙得點辛苦錢,大部分用在供房,吃東西挑最便宜的,也無暇為小孩多安排一些外出娛樂項目。John還講了美國的電視節目所講到的一個故事,一個29歲的女子生活壓力巨大,精神瀕臨崩潰,原因就是她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買了一棟房子。現場的專家告訴她:“你才29歲,沒有人在意你是否擁有房產,把它賣了吧。”那個女子立即接受專家的建議,決定把房子賣掉,給自己解套。
      John認為生活本身首先是生活。每個人都應努力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但千萬不要被自己無力完成的事情所壓倒,讓你的生活不像是生活。愉快的生活屬于每個人,并不只屬于少數的富人。

北京、上海 、溫哥華 生活消費大比拼

      回憶起國內的中產或小康生活,不少在溫哥華還沒“翻身”的新移民,總有一種由富變窮的感覺。就連投資移民來的華裔移民,在消費方面總是十分謹慎。記者的一位朋友說,她的一位投資移民的朋友讓她介紹洗衣店的工作,另一位在制衣廠打工的女士說,她的工友不少是開奔馳寶馬來的。是溫哥華的消費太高,使新移民從國內帶來的錢不夠用?還是光出不入的消費,讓人們心裏發毛?
      有人說,溫哥華房價太高,買一個普通公寓房,就要20萬加幣以上,同樣價錢,在中國買的房子大得多,也好得多。去大統華買一次菜,起碼花掉50元加幣,相當于人民幣350元,在中國能吃到更好的東西。也有人說,相對在加拿大工作的收入來說,物價并不貴。拿打最低收入的勞工算,夫妻兩人都工作,家庭收入會在2600元以上,租房、吃飯、日用都夠了。如果在中國的最低收入者,恐怕連吃飯都成問題。
       記者打電話到中國大陸的北京、上海、廣州,采訪了幾位普通白領,瞭解最近衣食住行的價格。實際上,生活消費很難精確比較,這些內容只是供讀者參考而已。
衣:大陸時裝不便宜
     北京的春霞小姐說,現在北京的衣服200元(人民幣,下同)以上穿起來才像一回事,要買好的衣服靴子,需要1000元以上。
      上海的周延小姐透露:“上海穿的消費是兩極分化的,批發市場20多元的衣服都有,秋裝有賣50元的。但要像點樣子的,需要300-400元,這樣的價位,做工、用料、款式才過得去。”她又說,如果要買高檔的,幾千、上萬的都有。
      廣州的王田小姐提到,能夠穿出去的衣服要100元以上,像點樣子的要300元以上。
      記者在溫哥華的商店看到,50加元以上的衣服就很像樣子,在Esprit、Gap等專賣店,70-80加元就可以買到時款衣服。這和國內的價格差不多。當然,要買貴的,在溫市市中心,上萬元的西裝都有。在國內時,不少人買人民幣1000元的衣服不心疼,在溫哥華買70加元的衣服就叫手軟,應該是個心理因素了。
食:京穗滬全面漲價
      新移民不要用前幾年的價格看中國內地的物價,最近國內物價飛速上漲已成了一個熱門話題,特別是食品的價格。
      北京的春霞小姐說,豬肉十多元一斤,好牌子的雞翅膀18.8元一斤,一杯豆漿,原來賣1.5元,現在賣2元。“我買了3斤牛腩,是好牌子的,要70多元,也就夠燉一砂鍋的。”春霞說。
       廣州的王田表示,一般的豬肉15-20元一斤,土豬肉25元一斤。生菜現在3元多一斤。
      上海的周延小姐透露,當地的豬肉12-13元一斤,春節前曾漲到18-19元一斤。西生菜4元一斤。
       溫哥華的情況又怎樣?記者在大統華看到,一塊夠炒一盤的豬肉加幣6元多,一大塊豬頸骨加幣2元,一袋凍海鮮加幣6元多,青豆加幣2.16元一磅,兩個洋蔥加幣1.36元。早餐吃的麵包,很多品種不到2加元,點心則是2.99加元以上。
住:中國房價有所回落
      北京、廣州、上海的采訪對象都說,房價最近平穩了,有些地方還有回落,但價格都在高位。
      北京的春霞小姐說,房價前一陣子一直在漲,現在有點回落了。三環邊上的房子要1萬3左右一平方。
      廣州王田小姐說:“兩年前我把房子賣了,想換個新的。現在有點買不回原來水準的房子了。”在好區天河區的珠江新城每平方米價格已達1.5萬元以上,東圃的房子也要7000-8000元了。要買6000元以下的房子得去郊區。
      據國內媒體報道,佑威房地產研究中心最新發布了這樣的數據:上海商品住宅均價10個月來首次跌破萬元大關,為9767元/平方米。上海的周延小姐說,上海的房價春節前漲,現在平穩了,還有點下降。“我住在浦東偏一點的地方,去年6000元-7000元一平方,現在10000元左右一平方,在市中心黃浦區,一般的要16000-17000元一平方,能看到江的房子,要近2萬元一平方。”
      溫哥華的房價近幾年漲得厲害,最近平穩一些,成交還是很活躍,專家預測還會小漲。現在,在溫哥華東區及烈治文買一幢獨立屋動輒在60萬加元以上,100萬加元以上的獨立屋已很常見。溫西的獨立屋多在150萬加元以上。在溫哥華、烈治文買公寓,兩房一廳的以20萬加元以上為主。
行:中國加國油價都高
      油價上漲是個世界性的話題,溫哥華目前油價大約1.17加元元一公升,專家預計在卑詩“碳稅”實行的夏季,會升到1.40加元一升。大溫哥華各城市停車情況不同。烈治文市免費停車場較多,溫哥華市中心停車難,收費高。有些停車場5加元一小時。大溫地區的路邊及露天停車場的停車以1至2加元一小時的居多。
       北京的池先生說,在北京,普通的汽油5.09元一公升。停車費以2-3元一小時的為多。黃金地段停車要5元一小時。
      北京的春霞小姐說,今年政府補貼公車,原來一元起步的現在降為4角。空調車8角起步。地鐵的價格也由3元降為2元。上海的周延小姐說,公車票價2元,地鐵起步價3元,去到最遠的地方要6-7元。
      溫哥華的公車票價從今年起漲了,一個區現在是2.5加元,兩個區是3.75加元。三個區5加元。月票價現在為73加元、99加元及136加元。

普通加拿大家庭收入知多少?

      近幾年,加拿大經濟持續發展,首先是加元匯價一路走高,終於在2007年9月21日,站到了與美元等值的高度,實現與美元的再次“平起平坐”。其次是房地產市場一直高溫不退,買賣房屋成了民眾經常熱議的話題。再就是就業市場頻傳捷報,尤其是卑詩省,失業率一直下降。那麼,在這個經濟大好的前提下,一個普通加拿大家庭的工資收入到底是多少呢?
     據加拿大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去年5月發布的統計資料表明,過去十幾年來,加拿大人的收入一直逐步增長,其中普通家庭平均年收入為:1996年49900元;1998年52700元;2000年56400元;2002年55600元;2003年55700元;2004年56800元;2005年57700元。
      這份統計表還指出,亞省經濟發展一枝獨秀,該省2005年的家庭平均年收入居全國之冠,達到70300元;緊隨其後的是安省,家庭平均年收入為63600,也高出全國平均水平;排第三的是卑詩省,家庭平均年收入為57000,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平均家庭年收入較低的省份則是紐芬蘭省,只有36900元。(詳細數據請見下表)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加拿大十多種行業的收入概況。
醫生收入高 投資大
      在加拿大,醫生的收入總是排在最前列,就全國平均水平而言,私營診所執業醫生年收入為19萬4250元,但醫生須負擔租金、雇員工資及一些醫療器材的費用,這些數額可能占去其收入的30%至80%。不過,他們也不是一開始便那麼“風光”的,醫學院的學費較其他學科昂貴得多,4年學費及生活費總開銷要花上12萬元;如果以安大略省實習醫生首年收入4萬3920元計算,則還清政府貸款的時間真還長呢!
電腦科技業不景氣
      根據加拿大統計局資料,剛從大學畢業的電腦分析員,起薪約為3萬5000元至4萬5000元不等。至于網頁設計員,競爭較激烈,不是那為容易找到工作,平均年收入為6萬5000元。此外,軟體編寫員的收入更低,起薪只有3萬元至4萬元不等。
銀行出納員非全職
      過去被認為工作最有保障的銀行出納員,現在大部分都不是全職員工,如果以最高時薪及最長工作時間來計算,銀行出納員年薪約為2萬8860元。銀行分行經理年薪從5萬770元至10萬3200元不等。銀行總裁的年收入約有100萬元,另外還有超過150萬元的年終獎金。
教授先熬過低薪期
     在加國大學,全職教授年薪平均為9萬9200元,副教授為7萬6000元,但在他們得到這個檔次收入之前,必須熬過一段很長的低收入時期,大約有過半的助教,年收入只在2萬8000元至4萬8200元。一般大學本科畢業生在加拿大任教的老師,年收入為3萬4900元。小學校長的平均年收入為8萬1000元至9萬3000元,中學校長為9萬1400元至9萬9510元。
其他行業
      不同行業從業員,收入相當懸殊。會計員:剛入行的會計員(指大學會計專業三、四年級,但還沒拿到特許會計師牌照的學生),年薪為4萬1000元。
     金融分析師年薪為4萬9800元至6萬7300元。在會計行業,最高收入的職位是政府高級財務官,平均年收入達17萬2600元。
     廚師及侍應生:在餐廳廚房工作相當辛苦,主廚工資在4萬元至9萬元之間,視乎廚藝及餐廳的口碑和聲譽而定。侍應生工資多以最低時薪6元7角5分計,主要靠小費增加收入。
     速食店員工:加拿大零售業雇員約有175萬,大部分在速食店當收銀員或售貨員的都是學生,他們拿的是最低時薪,平均為6元9角5分。
      律師:根據加拿大每年律師收入調查顯示,在沿海城市,第一年執業的律師收入有2萬6400元至4萬300元;而在多倫多,相同職位的律師年薪則有4萬8800元至7萬400元。于1994年前考到律師執照的律師當中,全國以魁北的律師收入最高,介乎7萬400元至16萬6800元之間。
      巴士司機:幾年前,渥太華市政府公布屬下巴士公司有4個司機的年收入超過10萬元,引起哄動。一般巴士司機起薪約3萬元,做到60歲也不會超過6萬元,又如何會有超過10萬元的收入呢?
      原來巴士司機工會有一條例:凡有超時加班的機會,年資高的司機有優先權。這4個年資高而又想多賺錢的司機,就是如此這般地賺到年薪10萬元了。
      據加拿大會議局(Conference Board of Canada)2007年底發表的報告稱,亞省勞動力短缺形勢已經產生一種“漣漪作用”,迫使全國工資都在上漲。
     2008年,預計工會工人的工資增長3.1%,非工會工人的工資預計增長3.9%,其中勞動力短缺的產油大省亞省的工資,增幅最大。從各行業看,油氣工人2008年的工資增長最快,為5.7%。工資增長最少的是通信和服務業,為3.1%。

加拿大家庭如何花錢

      由於在祖籍國的工作經驗和學歷難以得到承認,不少新移民來到加拿大後,不得不放下身段,從幾塊錢一小時的低薪工做起。在收入捉襟見肘時,客串一段時間“月光一族”也未嘗不可。有的新移民在經過一番打拼,找到穩定的專業工作後,收入顯著提高了,生活品質改善了,開始供房了……然而,常常聽到些收入不俗的新移民“抱怨”:到手的淨收入,扣除房款、車款,以及其他一干雜項,幾乎所剩無幾。錢都去了哪里?不妨讓我們放眼全國,看看加拿大家庭的消費模式是個什麼樣子。
加國稅刀太“鋒利”
      加拿大國家統計局(Statistics Canada)定期對加拿大人的消費模式(Spending Patterns)進行研究。最近的一次研究顯示,2005年,全國年平均家庭支出金額為66860元,相對上一年增加了5.1%. 安省、亞省和卑詩省的年家庭開支毫無懸念地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然而,地廣人稀的西北部地區(Northwest Territories),在平均家庭支出方面,卻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準,高達87930元。在平均家庭支出增長速度方面,卑詩省以6.2%的年增長率位居第三,而沙省和緬省分別以8.3%和6.9%位居年增長率第一和第二的位。
       從全國的數字來看,稅款是加拿大家庭最大的一筆支出,占到平均家庭支出的20%;其次,是住房,占到平均家庭支出的19%。交通和飲食則分別占了全國平均家庭支出的14%和11%。
      低收入家庭占加拿大家庭總數的五分之一。加拿大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低收入家庭的消費模式與全國平均消費模式有不小的差異:低收入家庭的平均年支出金額為22040,幾乎是全國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而低收入家庭把51%的家庭支出花在了飲食、住房和服裝上面。稅款在低收入家庭的支出比例中,則僅占了4%。可見,收入提高後,對新移民來說,最直接、最明顯的感受,恐怕要算扣稅金額的大幅度提高。難怪有些剛邁入“小康一族”的新移民常調侃道:“加拿大稅務這把刀太鋒利了。”
      拜不斷攀升的能源價格所賜,僅在2005年一年,加國家庭花費在居家能源消耗方面的支出就增加了5%。所以,地處寒冷地帶的加拿大西北地區家庭,在居住方面的花銷比全國平均值高出5000多元,也應該算是在情理之中。同樣受燃料價格上漲因素的影響,加國家庭,每年在交通方面的支出也是逐年增加。
      也許,最能讓太太們興奮的一組資料是加拿大家庭在煙草製品方面的支出明顯減少。統計數據顯示,自加拿大政府在2001年再次提高煙草稅後,2005年加拿大家庭在煙草製品方面的支出,減少了10%,減少到620元。相對加國煙民在1962年創下的歷史紀錄——815元,減少了24%。難怪很多新移民太太在登陸加國不久後便向國內的姐妹“傳經送寶”——如果想讓“久治不愈”的煙民老公徹底擺脫尼古丁的誘惑,舉家移民來加國是條出路,因為這裏是全世界香煙最貴的國家之一。

 



加拿大警察的收入水平,一向令其他行業從業人員側目。

凡凡和她的女兒形同“姐妹”。

John認為在生活上量力而行,會快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