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新移民進修有助擇業?
作者:董清霞、靖蓮英、陳細木     ( 2008-02-21 )



修讀卑詩大學(UBC)與《星島日報》合辦課程“北美營銷學”的學生,正在做課程項目陳述。

      讀書還是不讀?這個問題對于許多新移民來說,就像哈姆雷特遇到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一樣,總是讓人揮之不去。中國新移民當中,技術移民占了主流,多數人本就有學士、碩士甚至博士學位,但卻遇到學歷認証新難題。有人索性在本地修讀課程補救,讓自己的教育程度和技藝得到“回爐”,有人則轉讀更實用科目以尋求事業的“第二春”。你的修課大計又是如何的?

      醫生當保姆、工程師洗盤子的事在溫哥華并不鮮見。原因很多,中國學歷不獲承認是最大原因之一。海外學歷認證,提了很久,雷聲大雨點小,要等它恐怕黃花菜都涼了。于是不少勇士再戰江湖,花一年、兩年甚至四年時間拿到本地學歷,成功地殺入了主流人才市場。
      在中國有碩士學位的張女士,在打了一年勞工之后,到道格拉斯學院學習護士專業,一畢業就在大醫院找到工作,收入和福利都讓人羨慕。剛來就申請學校的林先生在卑詩大學(UBC)讀了兩年碩士,進入IT行業的主流公司,年薪七八萬。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溫哥華的就業輔導機構Corner Stone,剛來3個月的碩士醫生夫婦Harry和Joyce告訴記者,他們打算一人先打工,另一人上大學讀本科,讀書的那位畢業工作了,另一人再上大學——真是曠日持久的大工程。
      是不是一定要拿本地學歷才能找到高薪工作?對於這個問題,意見紛紜。中僑互助會就業服務總監馬應克倒指出,不少新移民根本不用拿本地學歷就找到了收入不錯的專業工作。而在本地拿到碩士學位的會計師程小姐卻認為,新移民最好在本地讀個書,她覺得這是融入主流的捷徑。
      關于學什么專業,很多人的意見卻是驚人地一致。記者問過5個要讀書的新移民,有3個想讀會計。這個專業門檻不高,就業機會好,而且中國人的數學通常不錯。但大家都讀會計,畢業以后市場會不會飽和?在決定專業前的市場調查,應該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地讀過書或正在讀書的華裔移民,究竟怎樣看待本地學歷?請看看以下三位朋友的經驗分享。

程小姐:盡早讀書
提高競爭力


      記者在星期日教堂的茶水間見到程小姐(左圖),她正忙著準備咖啡、點心,這是她其中的一份義工工作。程小姐總把日程安排得很緊。上班、讀書、做義工。周末也不閑著。
有證書才有競爭力
      程小姐是先留學后移民的,現在溫市中心一家公司做會計師。雖然已經在做專業工作,但她每星期都去讀書,因為她要考更高級的專業證書。
      她說,在加拿大,找專業工作除了需要本地承認的學歷以外,有許多專業都需要專業證書。例如會計專業,就有CGA、CMA、CA等證書,每個證書還有4到5個不同檔次。“我在考CMA的第五級。”她說,“要長期在這個行業做,需要拿到高一些的專業證書才有競爭力。當然,證書的檔次也與收入有很大關係。”
先讀書再工作更好
      程小姐在中國學的是國際貿易,在國內的銀行做過貸款的國際業務。來加拿大后,她先讀了個金融的碩士,然后又在UBC學了一年的會計課程。還沒畢業,她就找到了會計的工作。
      她要分享的經驗是:“讀書是找到專業工作、融入主流社會的捷徑。”她建議新移民在來之前最好了解一下加拿大的就業市場,給自己定位。選擇的專業最好能與原來的專業有關,這樣學起來更方便。她說:“雖然個人的情況不同,但我覺得先讀書再工作更好,在讀書的過程中,英語也提高了,對社會的了解也增加,出來后收入也高。”她說,有許多新移民一來了先打份勞工。這當然是各有原因,有的是經濟原因,有的是認為自己英語不好。但打勞工打了兩三年,人就疲了,很多人就這樣過了。程小姐認識的朋友也有邊打工邊讀書的,她覺得這樣做不如集中時間學習更有效率。讀書時可以貸款,經濟問題可以解決。如果打勞工收入每小時10元,讀完書后工作每小時20-30元,還是先上學更合算。
無本地學歷找工作吃虧
      程小姐看到的情況是,有些沒在本地讀書的新移民朋友在收入上會吃虧。如果不讀書的話,年薪4萬左右,如果讀了個碩士,年薪從5萬開始。
      還有的專業人士,在國內的外企做高級技術人員,在溫哥華只能暫時做中低層。
      她建議新移民,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收入不高也要做,關鍵是拿經驗,拿到好的推薦信也很重要。在全職學習過程中,最好找份兼職工作,積累本地工作經驗。
      她看到醫生刷盤子、工程師在華埠賣東西的現象,覺得新移民不一定要走那個打勞工的彎路。程小姐相信:“只要對自己有信心,能吃苦,在本地拿個學歷應該并不難。”


Richard:邊工作邊進修


      Richard每星期有兩個晚上都去Kwantlen大學學院讀part time課程,讀的是商科。“我希望自己能夠堅持修完全部課程,拿到學歷,但如果沒學完就找到滿意的工作時,就不一定要拿那個學歷了。”他說。
      他考過托福,成績夠申請全職學習。他不喜歡與社會脫節,又不想花兩年時間重返校園。
      另外,經濟方面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他一家三口,兒子上小學,妻子在一家超市做收銀,時薪8元。他在一家華人外貿公司工作,月薪2000多元。如果他全職讀書,雖然可以拿貸款,但扣除學費以外,只有很低的生活費。那么他們的生活開支比現在更緊。他保留現在的工作,則讓全家人生活不致出現太大改變。
      他喜歡兼職讀書的另一個原因是:可以視自己工作的時間忙閑掌握進度的快慢。
進入主流公司的敲門磚
      對于學習的目的,他很明確,“就是為了拿一塊進入本地主流公司的敲門磚。”在中國做過多年外貿,他認為自己現在的能力就夠用了,但只是當地公司不看重中國學歷和經驗,只好勞民傷財地再給自己增加一點本地教育背景。
      Richard說,邊工作邊學習的確辛苦。上學的晚上,他一下班就要開車往學校趕,因為沒吃飯,還需要到快餐店買三明治和咖啡。學完已是夜里10點。
      天氣冷的時候,車窗上有時結了冰,有時布滿了水氣。上了車不能馬上開,將車發動了,坐下來等霧氣散開。這時候他才覺得累。想起自己已很久沒有娛樂了。他說:“我來加拿大兩年多了,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努力求生存,生活樂趣對我來說好像是一種奢侈品。”
希望日后自行開公司
      他打算學完后在西人公司找一份工作。他說,現在主流公司都看重中國市場,也需要跟華裔合作以求進入中國市場,所以如果有本地學校的學習經歷應該找工作不難。
      Richard相信,主流公司的收入會比目前高得多,找到好的工作,有助改善他家的生活。
      說到長遠打算,Richard希望日后開一家公司,做進出口生意。“我現在讀書和工作都是知識、經驗、當地經商常識的積累。打工雖然省心,但是像人們說的那樣,手停口停,感覺不安全,所以我希望在合適的時機開自己的公司。”他這樣盼望。


水晶:要轉行必須讀書


      水晶(Crystal Liu,右圖)目前在一家商務中心擔任市場經理,這家公司在做辦公室出租和虛擬辦公室,公司只有她一個華人。
      這份工作干了兩年,她喜歡,做得得心應手。他們的辦公樓可以看到海景,忙累了的時候,向窗外看去,有一點心曠神怡的感覺。
      水晶在中國是學法律的,她覺得來加拿大不可能當律師,所以登陸溫哥華就考慮轉行的事。她首先學了一段時間的英文,然后在卑詩理工學院(BCIT)全職讀了兩年書,學的是國際貿易和運輸。畢業后,在本專業和相關專業做了大概兩年,之后找到了現在的工作。
首先要英語能夠過關
      她做的工作既不是在國內學的專業,也不是在加拿大學的專業,但是很適合她。“現在打交道的是各種各樣的公司,有不同的行業,對開闊視野有好處。如果做運輸方面的專業,是在一個點上工作,看不到面兒上的東西。”水晶說。
      她覺得在本地讀書,是一個了解社會、培養common sense的過程,也讓自己的英文有了很大的提高。英文到了一個程度,找工作就不難了。如果英語不過關,博士碩士學位都幫不上忙。她說:“基礎的東西一定要扎實,專業是錦上添花的。”
      當時學的國際貿易和經濟方面的課程,多多少少都對她現行工作有幫助。現在,對各行業了解得越多,就越能幫得上剛起步的公司客戶。
在本地讀書有利提高收入
      水晶覺得,在本地讀書對找到工作的工種和收入都有好的影響。當然須要在學費上付出代價。學生貸款在畢業半年后就要收7.5%的利息,她還貸款就還了3年。
      回顧當時的選擇,她覺得“讀書是正路”。如果來了先打勞工,是會馬上有收入,但年紀大了怎么辦?
      她也覺得一來加拿大就在華人公司打工對提高英文沒好處,如果工作,在英文環境會讓人的聽說有所突破。讀書更是一個讓英文水平發生質的飛躍的好方法。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讀書的,有些搞技術的人,補補英文就行了。”水晶說。





卑詩大學“加國營商之道”項目負責人,在講座上回答學生問題。

Richard就讀的Kwantlen University 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