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巢氏”風格書法作品傳揚大溫
( 2007-12-28 )





移民大溫不過一年多的中國滬上書法家巢偉民(右圖),登陸不足半年已在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辦了個人書法作品展。雖已“安居”但仍未“樂業”的他,一直不忘要在楓葉國傳播中華文化。他努力學習本地文化,了解本地環境。先在溫市社區中心開班講授書法國畫技法,稍後將會在本拿比鐵道鎮麗晶廣場舉行在加國的第二場個人作品展。說起來,他當年是為了兒子而搞移民的……

  不少人說大溫哥華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哪怕是在烈治文飯館吃頓飯,與你鄰桌的可能是在亞洲紅得發紫的演藝界名人;在鐵道鎮買菜,繳錢時排在你身旁的,也許就是兩岸三地大名鼎鼎的藝術家,或者商賈巨富。當記者第一次在烈治文見到巢偉民時,這位名聲在外的書畫家給記者第一印象是:謙遜、隨和且好客。在家養傷的巢偉民把記者迎進家門後,並沒有馬上展示他的作品或著述。他拿出一罐茶葉,一邊沏茶一邊說:“我的龍井茶不錯,是家裡的親戚在龍井村自己種的,你喝喝看。”待記者端起,湯色碧綠黃亮、滋味清爽濃郁的龍井,淺淺地喝過一口,巢偉民徐徐落座,一面放下右手拿的紫砂茶壺,一面不緊不慢地把他的移民心路歷程娓娓道來:“在加拿大傳播中華傳統文化,其實並不容易……”
“上海工商一支筆”
為子移民
  移民之前,巢偉民曾經是上海市工商局編志辦公室負責人。由他領銜編撰的《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志》,整理、收集了自1847年上海開埠以來的,歷代政府在對上海工業、商業管理方面的史實、變遷。這本書的成功編撰,奠定了巢偉民在上海地方志史界、上海工商界的地位,《上海新聞午報》曾在新聞中,“贈與”他“上海工商一支筆”的美名。
  而在中國書法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巢偉民的名號似乎更為響亮。1989年以來,他已經在國內外舉辦過13次作品展覽,作品備受關注(詳另文)。
  巢偉民的移民之路,稍微有些傳奇色彩。1999年,有意把兒子送到加拿大深造的巢偉民,找到上海的一家移民顧問公司。在移民顧問看過了巢家資料後,建議他們改為以巢偉民做主申請人,辦理藝術家移民。
  2006年,舉家獲得加拿大移民簽證之時,巢偉民的兒子已經從大學畢業。然而,巢偉民仍然決定到國外闖一闖。在他看來,去加國傳播中華傳統文化,應該是大有作為的。
初來乍到
終日“誠惶誠恐”
  2006年底,初來乍到的巢偉民一家,從溫哥華國際機場直接被送到烈治文一所家庭旅館。雖然溫哥華有加拿大最溫暖的冬季,但淅淅瀝瀝、連綿不絕的陰雨,讓初來乍到的巢偉民感到沉悶而壓抑。相比先前在上海“交往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的“仕族生活”,巢偉民在加拿大的新生活,一下子少了很多熟悉的元素:不再有熟悉的朋友可以一起借酒興,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不再有忠實的聽眾期待聆聽他的高論;不再有書畫愛好者爭先恐後地鑒賞、收藏他的墨跡……
  然而,最讓巢偉民恐慌的是,在狹窄的房間內,他甚至找不到一張可以展開宣紙的書桌。
  回想起當時的境遇,巢偉民感嘆道:“才來的時候,閑得沒有事情做,就連寫東西都沒有地方寫。後來,實在‘手癢’只好趴在床上寫。”說到這裡,巢偉民哈哈一笑。可見,哪怕是一日不摸紙筆,對自幼習練書法的巢偉民來說,都是難以忍受的。
  不久後,巢偉民遷入一處公寓房,他又找回了每日“寫字”的樂趣。雖然,距離當初定下的“開辦學校,傳授中華傳統文化”的目標還很遙遠,但在每日揮毫間,巢偉民逐漸找回了中國文人所追求的那種寧靜、安逸和幽遠的心境。
毛遂自薦
極有藝術家個性
  雖已“安居”但仍未“樂業”的巢偉民,並沒有放棄移民之初立下的志向——在楓葉國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登陸溫哥華後,他一直堅持做兩件事情:學習本地文化、了解本地環境。隨後就自信而坦誠地毛遂自薦。
  說起學習本地文化、了解本地環境,他倒真有些“海綿”精神。從他在加國認識的第一個家庭旅館房東,到購物、等車時偶遇的路人,都成了他攀談和學習的對像。
  很快,他不光學習到了乘車線路、購物訣竅,還了解到了中僑、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等一批華人社團。接下來,巢偉民開始有計劃地向整個大溫華人社區介紹自己、展現自己的才華。
  巢偉民自薦的方式極有個性——一張名片、一個書於隨手貼之上的“緣”字、由中文教育泰鬥徐中玉(《大學語文》主編)等幾位學術界人士手書的推薦信。
  此外,還包括一封由巢偉民親筆手書的自薦信。短短二三百字的自薦信,簡明扼要的介紹了自己的“來龍去脈”,也把自己的書法技藝、豪爽性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行政總監陳一元收到這樣的一套自薦材料後,被巢偉民的坦率、自信打動。2007年初,一個雪後的上午,巢偉民應邀來到位於華埠的中華文化中心。回想起第一次與陳一元會面,巢偉民說到:“當天我帶去了我寫的幾本書,和幾副作品。看了我的作品,陳一元說:‘最近,中國大陸來的書法家我見過好幾位,你的作品是最棒的。’當天,陳一元邀請我和中華文化中心一起,辦一次我的個人作品展。”
  在接受了中華文化中心辦展的邀請後,巢偉民專程回到上海:“我在上海待了兩個多月,創作、挑選、裝裱,忙得不可開交。最後,我帶回來了138幅作品。中華文化中心一樓、二樓的展覽館都被我的作品放滿。”
  2007年3月31日,巢偉民個人書法作品展正式揭幕。開幕致辭,身筆挺西裝的巢偉民低調發言,心情卻頗為激動。“站在話筒後面,面對台階下面的觀眾,我當時覺得‘我又衝出來了’。”講到當時的心情,巢偉民仍帶些激動的口吻。
  據了解,巢偉民的所展示的作品在大溫中華文化中心創下三個“之最”:138幅書法作品,創參展作品數量之最;“以畫入書”(在書法中融入國畫的意境)的書法風格,創章法形式最新;寬33釐米、長2800釐米的書臨蘇東坡《前赤壁賦》(局部),創書法作品長度之最。
  在溫哥華個人作品展之前,巢偉民已在中國及海外開辦過12次作品展覽會。如果僅從數量上講,12次展覽和13次展覽,對他來說沒有根本沒有區別。 
  然而,在堅持3個月大膽“探路”後,新移民巢偉民開始受到大溫文化界人士認真關注,而“巢氏”風格的書法作品,則開始得到大溫書法愛好者了解。在楓葉國的土地上,巢偉民在他的“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征途上,踏出了第一方天地。
傳播中華文化 任重道遠
  在大溫中華文化中心舉辦個人作品展,從某種意義上講成為了巢偉民與本地人士交往的一張名片。如今,在大溫地區提起巢偉民的名號,不僅是文化界人士,不少愛好中國書法的普通市民興許也不會覺得陌生。在大溫華人社區一舉成名的巢偉民,仍在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上下求索”,尋找新的途徑。
  除了在本地中文網站開辟專欄普及書法常識,巢偉民也開始嘗試開班授課,講授書法、國畫技法。目前,他定期在溫市登巴社區中心(Dunber Community Center)開設課程。授課對像,主要以華裔移民和西人居民為主。
  說起西人學生學國畫,巢偉民總結出他們的學習興趣:“他們喜歡學習采用傳統國畫技法、有色彩美感,但構圖不太復雜的國畫繪畫。”
  為了教好這幫西人學生,除了在課堂上依靠老移民學生幫忙翻譯以外,巢偉民不光認真備課,還需要在課前把關鍵的繪畫術語翻成英文,寫在紙上。這樣,一邊示範,一邊“比比劃劃”地給學生講解,西人學生大多可以領悟到繪畫要領。“在登巴中心的展示櫥窗中,現在已經有我學生的作品。也就是說,在我的學生中,有的已經開始出成果了。”說到這裡時,巢偉民露出幾許欣慰的神情。
  據介紹,一個以面向西人學生為主的夜間學習班,將會在不久以後開班。而在2008年1月9日,巢偉民在加拿大的第二場個人作品展,將會在本拿比鐵道鎮的麗晶廣場舉行。與今年的作品展不同的是,明年的作品展除了書法作品之外,還將展示他的繪畫作品。畫面仍主要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為主題。但部分作品將融入西方繪畫技法、北美自然景觀和西方文化元素。
  在巢偉民看來,他在加國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使命任重而道遠。他說將會長期堅持下去,因為他堅信“希望在努力之中”。

 

“中國書法百傑”之一的巢偉民

      巢偉民,祖籍江蘇常州,1951年5月生於上海,“清代六家”惲壽平的後人。6歲起,巢偉民在常州祖母惲氏督導下臨摹書畫。1986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上海市閘北區政協委員、高級經濟師、研究員、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近年來,他又獲一些專業學術研究機構評選推薦為“當代中國書畫市場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中國書法百傑”等。
      巢偉民受聘於復旦大學等多家教育機構,講授中國書法課程。也曾經擔任高中、中專、電大語文教師。曾擔任上海市工商聯(今上海市商會)《經濟月刊》主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編志辦公室副主任,曾領銜編撰《上海工商行政管理志》。
      巢偉民出版了包括《巢偉民書法集》、《何紹基墨跡大觀》、《中國書法創作章法手冊》、《試論中國書法的民族性》以及《從社會經濟發展中去探討中國書法創作方向》在內的27本書法文化著作,發表書法論文20余篇;曾參與編纂過19部國家與市級地方志、年鑒、大全、百科全書。
      1989年7月,巢偉民在上海朵雲軒舉辦個人展,其中13幅作品獲一日本商人收藏,創下朵雲軒畫廊個人展銷之最。1990至91年,巢偉民三次獲邀赴日本舉辦個人展。1999年3月,巢偉民在上海美術館美術館舉辦個人書法展,展出近作127幅。2004年1月,巢偉民參加朵雲軒舉辦的“醇——書法與酒的遐想”主題展。2007年3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個人書法展。



巢偉民以北美印第安圖騰為主題創作的一幅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