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低薪人生苦衷誰知——雇主怎樣剝削新移民
( 2007-12-28 )





許多新移民懷著美好願望來到加拿大,他們當中不少人,一旦進入職場找第一份工作時,卻受到雇主的低薪盤剝。有人為著生計啞忍,或者為了累積“加拿大經驗”,而迫著與無良老闆共舞人生。難道“低薪人生”竟會是這些新來朋友的“必需之惡”嗎?究竟有沒有人為他們主持公道……

      懷揣著美好理想來到加拿大的新移民,都相信加拿大具有公平、公正的社會體系,期待可以安居樂業。然而,前不久一份針對新移民就業環境的研究報告結果卻顯示,許多新移民不但找工作時屢遭拒絕,即使進入職場,也無法擺脫低薪工作的命運。有些人為了養家和解決生計問題,去找一份不喜歡的“餬口工”,極為普遍;這種“餬口工”既不能體現受僱者個人價值,更得不到應有職業保障,有時還會因為雇主鑽法律的空子而遭剝削了應有權益。
      本報採訪了這些受到不公待遇的新移民,希望從他們受不合理待遇的故事中,盡量暴露職場“陷阱”,警惕後來者勿重蹈覆轍。以下主文的真實個案中,部分受訪者用了化名。
Lily:用微薄收入
換取加拿大經驗
      Lily家在溫哥華,與女兒在一幢公寓中租了兩房一廳。她家收拾得干淨整齊(下圖),家具也很漂亮。Lily告訴記者,她的家具主要是從中國海運過來的,她還把很多自己喜歡的書也海運過來了。Lily客氣地為記者倒了杯茶,與記者坐在她家的沙發上聊了起來。
      Lily是中國名牌大學畢業生,在中國有超過十年工作經驗,做到一家大公司的部門經理。登陸溫哥華後,學歷不是本地的,又沒有加拿大經驗。一切都得從零開始。來加拿大後大約4個月吧,她找到了一份Part time工作,是在一家公關公司做文案。“朋友們都很羡慕我,說我這麼快就找到專業工作。大家都拿時薪,新移民朋友中就我拿月薪。”Lily對記者說。
Part time當Full time做
      Lily告訴記者,公關公司老闆是華人,客戶也是華人。那讓人羡慕的月薪只有1000元,心裏想這是兼職工,應該上半天班,覺得也不錯。老闆對她很熱情,態度很尊重,讓她心裏舒服:“到處不認中國學歷、中國經驗,但是這裏不是完全不認。”上班第一天,老闆找她談話:“你雖然素質不錯,但在加拿大做,還是與中國不同。你需要多學習,雖然是Part time,你如果全天都在這裏多學多看,公司也是歡迎的。”
      有一位同事好心地提醒她:“這裏的Part time都是按Full time做的。”Lily想,好容易有這麼一份工作,就吃點虧吧。於是她朝九晚五地上班,手裏的活是不停的。老闆也沒說什麼。
      公司規模很小。幾位同事都是中國名牌大學畢業的,非常能幹活。但大家都有缺點。都是新移民,沒有加拿大經驗,有的不會開車、有的英語不好、有的剛來一個月,路都認不清。“老闆是非常精明的,他知道這些人有才能,但憑現在的條件,很難在在大公司找到工作。在小公司也難找到文職工作。他公司的業務是針對華人的,所以這些缺點在他公司並不妨礙幹活,最後讓在本地多年的主管把把關就可以了。所以他用比勞工還低的工資請了一些高學歷、高智商的人。”Lily分析說,“所以我們公司總是舊人走,新人進,流動性很大。”
加班沒有加班費
      做了半年,老闆把Lily轉成了Full time,工資1600元,月薪。從此,Lily就很少有休息日了。每天很難在正常時間下班,老闆的辦公室在他們下班要走的必經之路上。
      有一天她按時下班,老闆也不說什麼,只是不滿地看她一眼,她的心裏就“咯登”一下。她還是重視這份工作的,因為她是單親媽媽,要養活自己和女兒。她是有一些中國帶來的積蓄,但是用積蓄生活會沒有安全感。於是她天天在超過下班時間一兩個小時後才走。一遇上為客戶搞活動,她就得把周末的時間都搭上。
      好在13歲的女兒很懂事,有時自己也能做個簡單的炒蛋飯之類的把自己吃飽。
      Lily不管工作多長時間,工資都是老樣子。一次,公司在外搞活動,沒地方停車,她停在一個不該停的地方,被罰了幾十元,她去找老闆報銷。老闆說,這是你的錯,不該讓公司賠。Lily情急就講起來自己加了那麼多班,都沒有加班費的事。老闆說:“加班可以補休,但你要提高效率。”最後,老闆直接地說:“我們這樣的華人小公司在加拿大生存是非常不容易的,沒有能力給你們好的收入。要在這裏做,只能同甘共苦,否則,我也不留你。”
      同事告訴她,補休只是一個說法,從來沒兌現過的。Lily非常想跟老闆說:“我不幹了!”但理性考慮後,她還是決定留下來。
“咬著牙也要忍”
      對於這種低薪工作,Lily的看法是:“咬著牙也要忍。”她認為,自身條件不夠好,沒有加拿大經驗,沒有本地的常識,英文又不好,實際上是不值錢的勞動力。這種勞動力在市場上是很難賣的,一旦賣出去,也不會是正常價。“不管怎麼說,我還是感謝我們老闆給了我這個工作機會。第一個專業工作最難找到,低薪也應該做,因為這是為以後找工作創造條件,說白了,這是跳板。”
      她並不怨老闆。她理解他需要用人,資金又緊的窘境。
      Lily羡慕其他新移民朋友收入比她高。有個在制衣廠做女工的朋友,一個月就能拿兩千多塊,她到辦公室一說,同事們都很不平衡,但都沒有去轉做勞工。畢竟,未來才是更重要的。
      她認為,有一份即使是微薄的收入對於新移民也很重要。從中國帶來的錢,除以7,就不算什麼了,即使是身家不菲的投資移民,坐吃山空,都很心虛。“收入低也好過沒有,”Lily說,這也是很多新移民接受低薪的一個重要原因。她告訴記者,有一個年輕同事,沒從中國帶多少錢出來,每月等發工資才能交房租。
      Lily目前在加拿大已經一年有多,有了一些加拿大經驗了,英語也提高了一些。她告訴記者,她已發出去一些簡歷,在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楊先生:英語不夠好
望盡快進入行業
      楊先生是IT行業的,來溫哥華兩年了。他來了幾個月就在一家伊朗人開的IT公司找到工作,開發軟件。後來,他換了一家公司,還是伊朗人開的,幹了一年多。現在他在家休息調整,準備尋找新的工作。
      “新移民找工作,低就是難免的,這是一個過程。”楊先生對記者說。“我做的行業,按我的資歷,收入應該為年薪5.5萬至6萬,但我的年收入只有4萬。”
      楊先生從北京來,他是學應用數學的,在國內做過五六年的電信、五年的網路遊戲,在一家外資企業做到項目經理。剛來加拿大時,他落腳溫哥華Knight街附近,後來,很快在烈治文找到工作,為了上班方便,他搬到烈治文4號路和5號路之間的一條小街,租住在一個獨立屋中的一房一廳。小街安靜整潔,他很喜歡。第一份工作是開發企業軟體,收入雖然比行業低,但比很多新移民好得多,生活一點不愁。
      之所以接受那份報酬並不理想的工作,他說自己的“英語不夠好,希望在工作中提高英語,能夠在工作環境中有良好的溝通。另外,我初來乍到,希望儘快進入行業,瞭解行業,獲得工作經驗。我也希望在工作中慢慢地融入本地文化。”
      楊先生告訴記者,他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人不肯低就的。一位朋友凡年薪低於5萬的工作不要。找了半年多,還真給他找到了——在東部的一家公司。
      楊先生的第二份工作仍未達到行業的收入標準。這個公司是做臉孔識別系統的,是一種面向2010年冬奧會的安全防範產品。工作與他過去的經驗不太一樣,但技術上有相通之處。工作非常辛苦,壓力大。而且因為英語不夠好,楊先生與同事只限于工作上的溝通,讓他覺得工作又辛苦又枯燥,有點受不了。於是他跟老闆講,需要回家調整休息一下。
      休息了一陣子,老闆打電話來,希望他回去上班,暗示他可以為他加薪。楊先生還沒決定是否回去上班。
      楊先生現在決定找正常收入的工作。“溫哥華的IT公司不夠多,可能我需要在東部找了,”他說。“如果在全加拿大範圍找,就應該能找到年薪5萬以上的工作。”他對自己目前的條件有信心,有了在加拿大近兩年的專業工作經驗,身價應該有所上升了。
Helen:必須有工作
以應付日常開銷
      記者來到這間商場的時候,Helen正坐在一間小精品店裏,有點兒百無聊賴。這天下雨,客人很少。都過了中午,還未開市呢。
      Helen在打一份sales的工,在一個大Mall裏的一間小店賣時尚精品,時薪是7元加提成。
      提成是在銷售達到一定額度以後才有的。Helen賣了一個月,只有7天是超過這個額度的,也沒超太多。也就是說,她的收入是低於BC省的最低時薪標準。什麼EI啊、Pension啊這些是一概沒有的。“賣不動並不是我賣得不好,是進的貨有問題,”Helen對記者說。
      Helen是學機械的,來加拿大兩年了,還沒找到合適的專業工作。她一邊找專業工作,一邊做一些隨便什麼的工作幫補家用。
      她也做過餐館服務員,雖然小費高,但是太累了,一天下來,腰酸背痛,受不了;還做過7-11的收銀,時間是早班,6點鐘上班,也才8元一小時。她後來發現,在商場做sales沒那麼累,環境又好,還可練練英文。她逛商場時,看到那家小店在招人,跟老闆一說,人家立刻就要了。“反正現在沒更好的工作做,工資低也得做,”Helen說。她這樣解釋接受低薪工作的原因:“每天都要吃飯,每月都得付房租,我先生在讀一間學院,半工半讀,還有一年才能畢業。我必須一直有工作。”
      她過去在中國一家企業做工程師,收入雖然不高,但與做中學物理教師的先生加起來,也是不愁生活的。可是來了這裏,一下子就成了窮人,兩年幾乎沒買什麼衣服,全是穿著國內帶來的舊衣服,買菜也總是找晚上的時間,一些超市的菜和麵包在晚上會降價。
      “我什麼工都打,是因為實在需要錢。”Helen說。她這樣計劃:“等我先生畢業後,找到好工作,我再去讀個本地文憑,畢業後希望能找到收入正常的工作。”
      “還在國內的時候,我們為生活的意義而苦悶;在加拿大,我們只關心如何活下去。”Helen自嘲道。
李志剛:是金子
總會發光
兩個“洋”學位在手
時薪七塊半
      1996年,擁有兩個英國碩士學位的李志剛登陸加拿大的時候,可能不曾想到過,從英倫遷至同屬英聯邦的加拿大,等待他的將是工廠的流水線工作,而起薪為每小時七塊半。
      當時,他在本拿比一家生產遊戲操作手柄的工廠打工。在流水線上,他的工作還算比較有技術含量——在電路板上焊接電子元件。回想起在加國的第一份工作,李志剛先是一樂:“就這麼份工作,第一天上班的時候,一位資歷較深的工友看到我這個新人,大為吃驚。在他們看來,沒有熟人引薦,新來的移民,是不可能找到怎麼‘好’的工作的。”據說為他找到這份工作的是中僑互助會。而在當時,中僑的求職顧問看過他的簡歷後,並沒有被他的兩個洋學歷“嚇唬”倒,只是輕描淡寫地告訴他:“目前有兩個體力工,鑒於你的學歷比較高,我們讓你挑選一個。”
      在流水線上工作了幾個月以後,經朋友介紹,李志剛去了一間倉庫,做shipping receiver。“上工第一天,工頭把我帶到一台叉車面前。簡單地給我做了一個示範,怎麼前進,怎麼後退,怎麼叉貨,怎麼放貨。當天我硬著頭皮開上了叉車。”
      和前一次工作經歷不同的是,李志剛優秀的素質,很快得到老闆器重。而老闆看中他的方式之一,就是不斷給他加薪。不久他的月薪超過1800塊。
      當時,他的西人經理為這家庫房已經工作將近30年。當這位經理打聽到李志剛的薪水,吃驚得幾乎要跳起來。回想起當時那位西人經理的吃驚程度,李志剛淡淡一笑:“直到辭職,我也沒有打聽過他的薪水,不過從他當時的吃驚程度來看,他的薪水可能在2000元左右。”
保持樂觀豁達心態
出路在腳下
      西人經理的吃驚程度,喚起的李志剛的思考:如果職業規劃不正確,光靠努力,是難以出頭的。之後,他“過關斬將”般在卑詩理工學院(BCIT)讀完了一個軟件系統開發的認證課程。證書到手之際,正好的北美互聯網形勢一片大好之時。他一下子拿到了3個工作邀請。他選中的雇主是一家從事Online Marketing的公司。
      和許多西人公司一樣,李志剛所選擇的這家公司非常重視員工福利。每周兩次的“公費”按摩、隔三差五的聚餐、每個周五全公司員工必須參與的網路遊戲混戰……
      在踏上了為主流社會西人公司工作的“康莊大道”多年後的今天,李志剛在西門菲沙大學擔任軟件系統顧問。在他看來,他在加拿大的職業道路,走的並不算非常順暢。但他堅信,只要對自身價值充滿信心,認真規劃職業方向,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出路就在腳下。

 

卑詩省僱員最低時薪8元

  在加拿大工作,你必須擁有社會保障號碼﹙Soical Insurance Number, SIN﹚,俗稱工卡,才能得到合法聘用;法律規定僱主必須要求員工提供工卡號碼。申請工卡,可向區內的加拿大服務處﹙Service Canada﹚申請。首次申請者不用繳費。
  在加拿大,最低工資﹙Minimum Pay﹚是僱主起碼要支付給僱員的工資。目前卑詩省的最低工資是時薪8元。這是《僱傭標準法》﹙Employment Standards Act﹚規定的工資,詳情可向僱傭標準管理局﹙Employment Standards Branch,網址:
www.labour.gov.bc.ca﹚查詢。
  僱主支付的工資如果低於最低工資,即屬違法。如果打工仔收取的工錢不及最低工資,可能是你的僱主沒有準確地向政府申報你的工時和工資,也有可能是僱主沒有通知政府你是他的僱員,這種“黑市”或“地下交易”的受僱方式,屬於違法。非法受僱表示打工仔可能得不到勞工保障;如果工作時受傷或遇上意外,後果可能很嚴重。
  卑詩省政府為了鼓勵聘用年輕人和那些缺乏有薪工作經驗的人士進身勞工市場,近年推出“第一份工作最低工資6元”計劃(The first job/entry level minimum wage is $6 per hour﹚。該計劃規定雇員“第一份工作”的最低工資可降低為時薪6元——但只適用於那些在2001年11月15日前缺乏有薪工作經驗的僱員。
       當你從一位或多位僱主從事的有薪工作累積至500小時,就有資格賺取8元的一般最低時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