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閒話古代花轎
( 2013-01-25 )



      花轎,也叫喜轎,是傳統中式婚禮上新娘子乘坐的工具。一般裝飾華麗,以紅色來顯示喜慶吉利,因此俗稱大紅花轎。
      轎子原名“輿”,最早記載見於司馬遷的《史記》,說明早在西漢時期就已經有轎子了。晉六朝盛行肩輿,即用人抬的轎子。到後唐五代,始有“轎”之名。北宋時,轎子只供皇室使用。
      宋高宗趙構南渡臨安(今杭州)時,廢除乘轎的有關禁令,自此轎子普及到民間,成為人們的代步工具。南宋孝宗皇帝為皇后製造了一種“龍肩輿”,上面裝飾着四條走龍,用朱紅漆的藤子編成坐椅、踏子和門窗,內有紅羅茵褥、軟屏夾幔,外有圍幛和門簾、窗簾。這是最早的“彩輿”(即花轎)。
      把轎子運用到娶親上,最早見於宋代,後來才漸漸成為中國民俗。那時,待嫁的女方在家裏打扮停當,凌晨,男方就會派來迎親的鮮艷的大花轎,這叫“趕時辰”。據說當天如有幾家同時娶親,誰趕的時間早,將來誰就會幸福美滿。
      古代花轎的種類及樣式繁多,因各地的習俗、貧富及主人的身份而略有不同。普通人娶親用的一般是二人抬的花轎,罩轎子的帷子都選用大紅色的彩綢,並繡有富貴花卉、丹鳳朝陽和百子圖等吉祥圖案,綴以金、銀色,以烘托熱鬧喜慶氣氛。家境富裕之戶常用四人抬的大花轎,轎子的裝扮與二人抬的相差無幾。到清朝末年,在當時的上海等大城市,許多女子已不肯坐花轎,改用馬車了。
      民國初期,由於從日本輸入的人力車(俗稱黃包車)比較輕便快捷,遂在民間廣為使用,轎子逐漸被取代。
      花轎有“硬衣式”和“軟衣式”兩種。硬衣式指花轎的全身都是木製結構,造型類似四方四角出簷的寶塔頂形。在中國的南方地區比較流行。軟衣式花轎流行於中國的北方地區。它在轎框的四周罩以紅色的綾羅帷幕,這些紅色的帷幕就叫做轎幃。
      喜轎的轎幃有着極為鮮明的藝術風格,轎幃的選材非常講究,一般都選用紅色的綾羅綢緞等絲織品。上面刺繡的圖案紋樣一般都被賦予了約定俗成的特定含義,講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轎幃上面一般都繡着“禧”字、金魚鬧荷花、丹鳳朝陽、麒麟送子、富貴牡丹、事事如意等喜慶、吉祥的圖案。
      轎幃的織繡工藝極為精湛細膩,所繡的畫面豐滿而充實,圖案非常生動、新穎。轎幃的材料和圖案的顏色搭配一般都非常的鮮豔,烘托出婚禮喜慶熱鬧的氣氛。

      作者:潘連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