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軍隊名稱演變
( 2013-01-18 )
1924年11月,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畢業生走出校門。時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的陳延年和區委軍事部長兼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看中了這批黃埔生中的徐成章、周士第、趙自選3人,遂令他們速與廣東區委機關的廖乾吾、曹汝謙二人一起組成一支特殊武裝——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這是中共直接創建和掌握的第一支武裝。
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只是個番號而已,實際上這支隊伍既不歸大元帥府管轄,也沒有鐵甲,完全由共產黨掌控,包括經費來源,都是由黨組織自籌。
鐵甲車隊擁有官兵136名,為“三三制”編制,即隊下轄3個排,排下轄3個班。徐成章為隊長,廖乾吾為黨代表,周士第為副隊長,趙自選為軍事教官,曹汝謙為政治教官。
1925年11月21日,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廣東區委在肇慶組建了隸屬於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三十四團,由葉挺任團長。1926年1月,三十四團改稱獨立團,習慣上稱之為葉挺獨立團。該團骨幹由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黃埔軍校、川軍及省港罷工委員會中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組成。他們的任免、調動均由中共中央直接決定。這是中共直接領導下的第一支正規武裝。
在一年多的時間裏,獨立團曾積極支援廣東新會農民運動,開展剿匪鬥爭。作為北伐先鋒,在汀泗橋、賀勝橋、武昌等著名戰役中,所向披靡,取得了輝煌戰績。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北伐軍兩萬多人,發動和領導了“八一”南昌暴動,起義部隊沿用了原國民革命軍番號,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周恩來任前敵委員會書記,賀龍任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暴動失敗後,這一番號即自行消失
1927年9月9日,湖南省委和中央特派員毛澤東發動和領導了湘鄂贛邊界秋收暴動。參加暴動的有盧德銘任團長的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平江、瀏陽的農民自衛軍,安源煤礦工人糾察隊,還有羅榮桓領導的鄂南農民武裝,共計五千余人。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把這幾支武裝力量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盧德銘任軍長,余灑度任師長。
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暴動的余部和湘南暴動的農軍,轉戰到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5月4日,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後改稱政治委員)。1928年5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第51號通報,規定各地工農革命軍一律改稱“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決定,設紅軍總司令,由朱德擔任。
中國工農紅軍先後建立過3個方面軍(第一、二、四方面軍),11個軍團(第一至第十和第十五軍團),59個軍。最盛時期紅軍曾發展到30萬人。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爆發,8月22日國共兩黨達成協定,於8月25日將紅軍的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下轄115師、120師、129師和總部特務團。
活動在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8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集中起來,於1938年1月6日改編為中國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政委兼副軍長。
經過8年抗戰,八路軍、新四軍發展到120萬人。
1946年6月下旬,國共發動全面內戰,中共領導下的各部隊由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民主聯軍等陸續改稱人民解放軍。由於當時戰事繁忙,各部隊改稱的時間不一,直到1948年年底才全部改完。
文:沈文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