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江河湖泊貫穿 淮安與水共舞
( 2013-01-11 )



位於江蘇盱眙縣的明祖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早前明祖陵水下皇陵地宮拱門因旱重見天日。圖為導遊向遊客介紹明祖陵地宮拱門和甬道。 新華社

淮安市是位於中國江蘇省中部偏北的一個地級市,是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位於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歷史上與揚州、蘇州、杭州並稱運河沿線的“四大都市”,有“中國運河之都”的美譽。淮安還是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京杭大運河與古淮河在這裏交匯,為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淮安南有長江,北有黃河,東臨黃海,境內縱橫貫穿京杭大運河、古黃河、鹽河、淮河,坐擁洪澤湖、白馬湖、高寶湖……一個地方與這麼多湖、河沾親帶故,淮安景點多半也與水有關。
      寧靜無波的運河,流經淮安,看似安詳平淡。然而數百年前,淮安曾經是中國水運樞紐中心與南北交通要衝。刻畫於城市深處的繁華榮景,至今仍然清晰可見。從春秋時代起修築的京杭運河,貫通了南北河運交通,與淮河相交之處,更是南船北馬更改運輸形式的轉換點。位於此處的淮安,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超過兩千年的繁榮歷史,也使淮安成為江淮地區淮揚文化中心,人文薈萃、名家輩出。
      長久以來,秦嶺淮河連線一直被視為是中國南北方自然環境分界線,也是南北交通方式變化的分野。北方缺水,以陸路為主,南方多雨,因此船運特別發達。由於淮安就在古淮河流經之處,所以在這裏可以看到利用留存下來的古老橋墩打造的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也因為位於南北分界的特殊地理環境,淮安從古時就是南船北馬轉換交通工具的地方。在清朝時,由於北方運河水量不足,過閘艱難,加上黃河行舟之險,清朝規定清江浦以北的運河只允許漕運船隻通過,因此大量旅客都必須捨舟登陸,在此進行“南船北馬”的變更。在河道旁,還能夠看到“南船北馬、捨舟登陸”的紀念碑,成為當年盛況的見證。
      這裏更是淮河和京杭大運河交會處,因此歷史上南糧北調、北鹽南運等漕運工作,皆以淮安為中心。從隋代起設立了漕運專署,宋代東南六路的糧食由淮河入汴水再到京師;明清時期起,朝廷便在淮安設立了漕運總督公署,作為主管機關。只不過舊有建築現在早不復存,取而代之的是中國漕運歷史博物館,完整古代漕運史的點滴記錄。
      想要在淮安看到當年漕運發達的痕跡,這座名為清晏園的古典園林,可別錯過了。這裏原本為河道總督府的後花園,不同於蘇州私家花園,也和北京皇家園林有所區別。這個地方是中國漕運史上唯一留存的河漕總督官衙園林。兼具北方園林雄奇與南方園林秀雅的特色,乾隆南巡時就曾兩次住在園中的荷芳書院。
      淮安擁有千年以上繁榮歷史,在裏的古蹟也特別多。位於洪澤湖西岸的明祖陵,是朱元璋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塚,也是祖父的實際葬地。在朱元璋統一天下後,重新追封並厚葬先祖。祖陵原有栽植柏樹萬株,神道長250公尺,兩側立望柱2對,石像19對,規模宏大,氣勢不凡。只不過後來被湖水淹沒,直到1980年代才重新築堤,把陵墓從湖水中隔出,讓沉沒達300多年的歷史遺跡重建天日。
      由於曾為政治中心,因此淮安府署本身就是珍貴的歷史文物,雖然許多建築物都是後來修建的,但是建築完整,而且大堂由於戰亂之中被用作倉庫,因此並未遭到破壞,讓人得以一窺當年地方政府的樣貌。淮安撫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衙內共有房屋50余棟、約600個房間,可見當年規模之盛大。戲劇《竇娥冤》的故事背景,就在淮安府署。

      運河之都 古意盎然
      經濟、政治之外,淮安亦為蘇北文化中心,在明朝年間建立的清江文廟為蘇北典型孔廟遺存,根據記載,清江文廟隨着後代擴建,規模變得十分完整壯觀。後來因為戰亂,多數建築被毀,只剩下大成殿以及崇聖祠主體建築留存而已。文廟不只用作祭祀孔子,同時也是當地學堂,是廟、學合一的教育場所。周圍在7年前開始進行“文廟新天地”建設,因此廣場周圍商家林立,但卻仍保持盎然古意,鮮明對比形成有趣畫面。淮安值得一遊的景點還有不少。
      運河博物館:運河博物館坐落清江浦大閘口中洲島上,下轄淮安戲曲博物館、淮安名人館、運河楹聯館、大運河名人館等,運用多種方式呈現運河歷史、地方戲曲、地方名人、漕糧運輸、河道治理、漕糧倉儲對“運河之都”淮安的影響。
      古淮河生態園: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位於清河新區,包括中國淮揚菜文化博物館、中國西遊記博覽館、清河城市館、古淮樓.江淮婚俗館、長榮大劇院、古淮河生態公園等“四館一院一公園”,可以體驗淮揚菜文化、西遊記文化、水文化、戲劇文化、名人文化,是個多功能休憩景區。
      洪澤湖大堤:洪澤湖大堤,古稱高家堰,始建於東漢建安五年(200年)。明萬曆八年(1580年)起,洪澤湖大堤在迎水面增築直立條石牆護面,到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築成長60.1公里,高7至8公尺的石工牆,蜿蜒曲折共108彎,甚為壯觀,築工精細。
      安瀾塔可觀光:淮河入海水道、大運河立交工程,立着塔狀橋頭堡“安瀾塔”。這裏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輸水幹線的節點,集控制運用與遊覽觀光於一體。
      清江文廟核心建築:清江文廟位於清浦區,明嘉靖九年(1530年),工部主事邵經濟在此處建崇景堂,始稱清江書院,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改文廟。咸豐十年(1860年)毀於兵燹。同治四年(1865年)漕督吳棠重建大成殿。現存大成殿和崇聖殿等核心建築。
      西遊記博覽館:這個大型西遊記主題館分“奇人奇書”、“西遊地圖”、“風靡世界”、“梨園百家”、“大話西遊”、“遊戲體驗”等八大部分,其中原型沙盤講述玄奘當年取經路上發生事件及後來如何演變成《西遊記》故事的經過。
      東陽城遺址:秦漢東陽城遺址是江蘇省保存最完好的古遺址,位於江蘇、安徽兩省交界處的盱眙縣馬壩鎮,現在有東陽的東陽城遺址和北崗的北崗漢墓群遺址,周邊的大雲山和小雲山有相當數量的漢墓。

      漕運鼎盛 造就美食之鄉
      淮安除了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而廣受矚目外,它還是中國四大菜系淮揚菜的發源地,是著名的“美食之鄉”。
      淮安市旅遊局長陳興紅表示,明清時期,淮安因漕運鼎盛,因而對吃大有講究,現有軟兜長魚、盱眙龍蝦、平橋豆腐、洪澤小魚鍋貼等菜點1300余種。
      淮揚菜就是從這裏的河下古鎮發源。河下曾是淮揚名菜第一鎮,當年這裏鹽商多、富人多,而且匯集了來自淮安與揚州的許多名廚,因此發明各種菜餚以滿足富人的需求。
      現在到河下這裏,除了踩踏長1500公尺的古鎮步道,也可以順便一嚐文樓蟹黃湯包,體驗淮揚美味。淮揚菜系變化多端,特色在於重視食材鮮嫩,而且刀工精細。和北方料理比起來,淮揚菜口味相對清淡,而且菜式繁多。烹調善用火候,燉、燜、煨、焐、蒸、燒、炒,各種方式全都用上。端上桌時色彩鮮艷,而且造型美觀,光用眼睛看就能令人食指大動。
      淮安還是酒鄉。高溝位於淮安市漣水鎮,是淮酒產地之一,漢時始釀酒,唐代已很出名。沭陽女詩人劉清韻,曾讚美高溝天泉槽坊“味佔東南第一家”。

      徽戲京劇影響 淮劇文武兼能
      淮劇又名江淮戲,源於清代中葉淮安、鹽城等地,由農民號子和田歌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多是民間生活小戲;後與蘇北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又受徽戲和京劇影響,唱腔、表演和劇目逐漸豐富,出了一些表現歷史生活的大戲,形成淮劇。
      淮劇素稱“能時能古、能文能武”,由於徽劇、京劇入淮之後常與淮劇同台演出,淮劇也吸收了兩個劇種的表演形式,又保留民間小戲和說唱藝術特色,以唱功見長。武打受徽劇影響較深,例如頭上頂碗、鑽桌上凳,或是劈叉、倒立、耍盤子、耍火流星、耍手帕、踩木球等雜技,多從徽戲吸收而來。



淮河泄洪要衝——淮安水利樞紐控制中心,位於淮河入海水道、蘇北灌溉總渠、京杭大運河的交叉口。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