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把新聞自由還給傳媒
( 2013-01-11 )



      中國人講求除舊佈新,期盼新年新氣象。習近平接任中共總書記,去年頒下“八項規定”,營造“習李新政”的新氣象。北京官方媒體對以習為首的“七人集體總統”出則乘小客車,食則四菜一湯的“親民秀”大肆吹捧,竟然不知道這是自詡為“公僕”的人,在民眾面前早就應有的謙卑態度。
      但元旦剛過,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強逼《南方週末》修改元旦獻辭的事件,卻使剛剛宣揚了一個月的“習李新政”灰頭土臉。其“明星效應”的壽命,竟然比當初“胡溫新政”還短。而且“南周事件”引起的反響之大,國內外觀瞻之惡劣,更使“習李新政”措手不及。事件還把中共意識形態衙門——中宣部推上臺面,慘遭千夫指、萬人罵。
      事件發酵近一周,“南周”報社門前出現要求新聞、言論自由,支持採編人員的群眾集會。至本文截稿時,“習李新政”的頭面人物皆保持沉默。但當局通過《環球時報》和《中國青年網》的評論,硬把事件和身在美國的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扯在一起;又把事件貶低為員工與管理層及主管部門間的“一次衝突”。未經證實的中宣部“緊急通知”,竟然胡說事件“有境外敵對勢力介入”。
      其實這次事件牽出的,是一個老而又老的問題:在中共一黨專政的党國,到底有沒有新聞自由?或曰今天中國到底有沒有新聞檢查制度?《中國青年網》的評論大言不慚地說“中國向來新聞自由”,這是赤裸裸地撒謊;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說,中國“不存在所謂新聞審查制度”,政府“依法保護新聞自由”,也是睜眼說瞎話。凡是尊重歷史的人都知道,經1957年反右一役,1949年後剩下的《文匯報》、《光明日報》等一兩家殘存的民主黨派報紙也被中共“改組”。遼闊的中國大陸上所有的報紙、雜誌,更不用說廣播電臺等,統統如《中國青年網》和《環球時報》兩篇評論所說,成了中共“黨的耳目喉舌”,而“党管媒體”是“鐵打的原則”。
      此後全國一切傳媒均成了中共中宣部的籠中鳥。他們身處籠中,當然沒有新聞自由;他們被迫按中宣部的指揮棒唱同一個調子,自然是新聞審查的結果。今天的“南周”事件,不過再次讓海內外看到已經存在半個多世紀的事實。外交部和某些官方傳媒既無勇氣承認事實,只得砌詞狡辯,把我黨的顏面越描越黑。他們不敢承認事實,也反證他們完全明白,審查鉗制新聞,禁錮新聞自由,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
      習近平上臺後鼓吹“中國夢”,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又大力倡言反腐。復興偉業需要廣開言路,大力反腐需要輿論監督。這些都牽涉到中國是否有自由、獨立、成熟的媒體監督權,以及中共願不願取消中宣部,把自己置於自由媒體監督下的問題。實行新聞自由、廢除歧視農民的城鄉二元戶口制度、剷除人民痛恨的勞教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體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都是人民的重大訴求。“習李新政”眾“公僕”必須儘快回應。要做“中國夢”,就先從這些方面做起。習近平不是強調“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嗎?那就不要胡言亂語什麼“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還是把新聞自由還給傳媒,讓自己和中共老老實實接受自由傳媒監督吧!

      石 夫

      本版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與本報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