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南方周末刪改稿風波 拷問中國新聞管制
( 2013-01-11 )



來自湖南的民眾8日在《南方周末》的大樓外,手持標語聲援。路透社■手持毛澤東畫像的人士,批評《南方周末》是漢奸媒體。網上圖片

專研大陸媒體問題的香港大學研究員班志遠(David Bandurski)說,這是中國新聞從業人員對審查當局長期鬥爭的一項“小勝利”。他說,“這是最具體的勝利”,此次大動社會視聽的僵局,可能會使中共官員不再對媒體加強控制。

      因《中國夢,憲政夢》改為《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擾攘約一周的《南方周末》刪改新年獻辭事件,在新上任的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的親自介入之下,在8日落幕,解決方案包括報紙員工結束罷工,返回工作崗位,本周四(10日)如常出版,不搞秋後算賬。另外總編緝黃燦將被撤職,據路透社報道,接近廣東省委人士還透露說,胡春華還暗示,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庹震也將下台,但不會要他立即離職。報道又引述接近《南方周末》記者的消息指,報紙員工9日復工,廣東省委宣傳部並同意,今後放鬆對報紙的控制。
      這似乎是編採人員的一次勝利,但事件的演變往往出人意料之外。由於《環球時報》發表社評,為事件主角庹震辯護,引發事件第二波。1月8日,中宣部發文,選擇性要求多家媒體發表《環球時報》評論,但就遭到抵制,尤其是北京《新京報》。不過,社長雖不惜辭職以反抗,但面對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親自壓陣和武警相逼,只好屈服刊登。
      由南周事件引發的連串風波,未來走向如何暫時仍難料。


      廣東宣傳副部長成眾矢之的
      事件源於2013年1月3日,《南方週末》出版的新年特刊,其頭版出現了重大技術性錯誤,短短的一段話中,竟有“2000年前大禹治水的故事”(應為4000年前)、“眾志成誠”(應為眾志成城)等明顯的錯誤。當日,南方週末編輯部通過新浪微博發表聲明《就南方週末2013年“新年特刊”出版事故的說明》,稱“出版事故”的責任不在自己,而在廣東省委宣傳部。緊跟着,數十名前南方週末工作人員在微博上發表聲明《前南周編輯記者針對“2013新年獻詞事件”的公開信》,更是明確公開指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庹震為該出版事故的責任人。
      到了6日晚上,事件出現戲劇性的發展。廣東宣傳部重壓之下,《南方週末》總編黃燦等人妥協,發微博為庹震解套,反而激起了《南方週末》全體編輯記者的怒火,與當局展開微博戰。中國1989年至今首次發生的媒體罷工上演。


      南周總編妥協解套引眾怒
      1月6日晚9時18分,南方週末新媒體負責人、前文化版編輯風端(本名吳蔚)突然發佈微博聲明,稱已被迫上繳南方週末官方新浪微博帳號密碼,對此帳號即將發佈的聲明以及今後所有內容,將不負任何責任。僅僅兩分鐘後,南方週末官方新浪微博便拋出新年特刊封面導言系報社負責人草擬,網上有關傳言不實的重磅炸彈。
      隨後,南周一些記者個人以及經濟部採編人員聯合發表微博聲明稱:“十萬火急!經過一天的攻防過後,南方週末官微失守!所做聲明不能代表南方週末採編人員的態度,為有關當局施壓南方週末管理層的結果。”
      緊接着,晚10點27分,南周包括常務副總編汪小峰在內的一百多位編輯、記者和編委會成員實名利用尚掌握的“南方週末經濟”這一官方帳號,發佈緊急“共同聲明”,指南方週末新浪官方微博已被強行收繳,已發表的《致讀者》,並非真相。
      1月7日上午,南週新聞職業倫理委員會發佈第二份聲明,詳細陳述 2013年南方週末新年特刊出刊的全過程。聲明說,“五天來,要求沒有得到任何層級的回應,反而持續遭遇諸多不公,甚至被蓄意抹黑。鑒於此形勢,南方週末採編員工出於及時披露真相的目的,以嚴謹客觀的態度自行製作調查報告並向社會公佈。我們再次呼籲:為徹底還原真相,需要以深具公信力的方式成立中立調查組,完成調查報告,以不負公眾。 ”
      1月7日晚間,多位媒體人指接到宣傳部門指令,要求轉發《環球時報》評論。1月8日,微博曝光中宣部“關於南方週末新年獻辭出版事件的緊急通知”的密件全文,引起各界對主管宣傳工作的高層劉雲山等猛烈炮轟和嘲諷。“中宣部:關於南方週末新年獻辭出版事件的緊急通知”為:各級主管黨委和媒體,對於此次事件,必須明確以下三點:一,党管媒體是不可動搖的基本原則;二,南方週末此次出版事故與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同志無關;三,此事的發展有境外敵對勢力介入。各主管單位必須嚴格要求其部門的編輯,記者和員工不得繼續在網路上發言支援南方週末。各地媒體、網站明天起,以顯著版面轉發《環球時報》的社評《南方週末“致讀者”實在令人深思》。
      而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1月8日連夜開會商討事件,終解決爭端。

      《南方周末》新年獻詞被刪事件,連日來越演越烈,成為坊間關注並熱議的焦點話題。本報特將被刪改前及刪改後的兩篇獻詞刊出,改前的文章題為《中國夢,憲政夢》,改後的一篇是《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全文刊出,供讀者參考。

      中國夢,憲政夢
      天地之間,時間綻放。
      這是我們在2013年的第一次相見,願你被夢想點亮。
      2012年,你守護自己的生活,他們守護自己的工作。守護這份工作,就是在守護他們對生活的夢想。
      2012年,廟堂之上發出的憲政強音嗡然迴響:“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我們期待憲法長出牙齒,憲政早日落地。唯如此,才能成就這個滄桑古國的艱難轉型;唯如此,國家與人民,才能重新站立于堅實的大地之上。
      今天,已是能夠夢想的中國,今天,已是兌現夢想的時代。經歷過憲政缺失的“文革”夢魘,我們花費三十多年的時間來逐漸回歸常理與常情。從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到個體戶、鄉鎮企業到“民企”,稍稍歸還國人自主安排生活的權利,我們便創造了繁華城市,收穫了滿倉糧食。
      我們重新體認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是其是,非其非;我們重燃對公義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面對暴虐強力,我們雙手相握,一起走過艱難時刻,迎接生活轉機。
      今天,我們終於可以從厚厚的歷史塵埃中挺起胸,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抬起頭,重走先輩的憲政長征,重溫先輩的偉大夢想。
      一百七十多年前,我們開始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醒來。先敗于英,後敗於日。百姓越加民不聊生,恥感深深刺痛中國士人。保國!保種!由洋務而君憲,由立憲而革命。從器物到制度再至文化,激憤者不惜徹底打倒“孔家店”,決絕地將自己的文明連根拔起。
      辛亥革命後,清帝退位,先輩們終於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但是,一個自由、民主、富強的憲政中國並沒有隨之而來。
      國家內外,戰爭連連;人群內外,殘酷不斷。
      一度,民眾遠離仁,遠離義,遠離天道,遠離對自由的堅守。
      一度,民眾認錯為對,指鹿為馬,萬千生靈生機斷絕。
      美夢與山河,齊齊破碎。自由與憲政,雙雙消隱。
      度盡人世劫波,深味人性幽暗,我們依然是能做夢的人,有顆能做夢的心。
      今天,我們斷斷不只夢想物質豐盛,更希望性靈充盈;我們斷斷不只夢想國力能強盛,更希望國民有自尊。新民和新國,救亡與啟蒙,誰也離不開誰,誰也不能壓倒誰。而憲政便是這一切美夢的根基。
      兌現憲政,堅守權利,人人才能心如日月流光溢彩;鰥寡孤獨才能感受冬日暖意而非瑟瑟發抖;“城管”與小販才能談笑風生;房屋才能成為自己與家人的城堡;
      兌現憲政,限權分權,公民們才能大聲說出對公權力的批評;每個人才能依內心信仰自由生活;我們才能建成一個自由的強大國家。
      兌現憲政大夢,每個人才能做好個人的美夢。而這需要我們就從手邊做起,就從守護此時此刻的生活做起,而不要將重任留給子孫。
      很多人一直深深懂得這一點,很多人早就努力踐行這一點。
      不是傑出者才做夢,是善於做夢者才傑出。
      你的天賦權利就是可以夢想,並且兌現夢想!
      為你的夢想鼓掌,為這個國家的夢想加油,這就是很多新聞人的夢想,是他們不大不小的野心。他們忠於新聞,更忠於內心。願你也有個玫瑰色的美夢;自由成就自己,完成天之所賦。
      總會夢想人人都可以做一個有尊嚴的人,不論身居高位,還是街頭賣藝;
      總會夢想人人內心有愛,即使罪犯也未必窮兇極惡,總有惻隱之心自由閃動;
      總會夢想階層只是引人自由流動的動力,而不再是相互猜忌和仇視的天塹;總會夢想這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為改善人類的現代處境,捧出一掬甘冽清泉……
      兌現這一千一萬個夢想,才能撫平這一百多年的刻骨痛楚。
      兜兜轉轉一百七十年,美夢成真何其難!一百七十年後,依然有人渴望良知萌新芽,重溫天命之謂性;依然有人堅持要求權利一一落地,政治複歸於正,公義自在流淌。
      依然有人相信,不管多難,夢想終會落實為憲政良制,風行為敦敦美俗。
      先輩們篳路藍縷,踐義成仁。如今,後人承繼其志,燃燈前行。
      兌現夢想,自然要借鑑前賢智慧,與古人的信仰、習俗和情感和解。儒釋道法墨,百家皆是源泉;周漢唐宋明,代代皆有可取。
      但這決不是要復古,古人不能給予今天所需的一切。只是不再輕易貶損先輩,平心靜氣地吸收轉進,以讓中華文明開新花,結新果。
      兌現夢想,自然要吸取世界經驗。所以要認真審視希臘民主,羅馬法治,借鑑英美憲政,追趕現代科技文明。
      但這也不是僅僅作一個西方文明的優等生,西人有西人演進的軌跡,同樣未必能直接給予我們今天所需的一切。
      我們要站在自己的大地上,與各國人民一起,生活出一種古今相融的新生活,文明出一種中西合璧的新文明。在古今中西的激盪中,要遵循人類共通的價值,也要不憚於做自己的新夢。
      稱美古人,讚揚鄰居,不是因為他們足夠完美,而是因為我們熟悉他們眼中洋溢的快樂,心底流淌的自由。
      中國人本應就是自由人。中國夢本應就是憲政夢。
      憲政之下,才能國家持續強盛,憲政之下,才有人民真正強大。兌現憲政夢想,才能更好地外爭國權,維護國家的自由;才能更好地內爭民權,維護人民的自由。而國家的自由最終必得落腳於人民的自由,必得落腳於人人可以我口說我心,人人可以用心做美夢。
      生而為人,誰能不熱愛自由?這自由,不僅是權利針對權力而言,也是寬恕針對報復而言,是般若針對無明而言,是仁愛針對暴虐而言,是有道針對無道而言。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萬物自在,各正性命。這就是古人的夢想,先輩的夢想,也是今天很多人的夢想。
      中國夢,自由夢,憲政夢。
      萬物速朽,但夢想永在。萬物誕生,因夢想不滅。夢想就是生生之幾,就是當你失敗了一百次,那第一百零一次充實你內心的不死之希望。
      依然有人傾聽你的夢想,期待你敢於做夢。你從苦難中爬起,他們為你加油;你嘗盡人世冷暖,他們為你加油;你收穫美好生活,他們為你加油……他們別無所資,唯有對夢想的執着;他們別無所長,唯有對真相的追求。
      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還重,一個夢想能讓生命迸射光芒!
      (本文是《南方周末》2013年新年獻詞原版,作者係南方周末資深評論員戴志勇。)

      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夢想
      夢想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夢想是我們對應然之事的承諾。這是我們第一千零五十七次和你相見,也是2013年的第一次。過去、現在以及將來,你守護你的生活,我們守護這張報紙。讓我們彼此祝福,願你我都能夠在新的一年離夢想更近一步。
      夢想是我們對自己的期許,而這期許常新。我們曾創造燦爛古國延續千年,但1840年的炮火驚醒天朝舊夢,我們始覺昨日之弊。開眼看世界,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肇始於此;變法維新肇始於此;革命共和肇始於此;五四吶喊肇始於此;而南湖遊船上的暢想、天安門土的宣告、改革開放的號角,亦肇始於此。我們對自己的期許從來不能脫離時代的進程;“苟日新,日日新”,唯有融入文明進步的潮流,期許才不會退化為桎梏。夢想是我們對應然之事的承諾,而我們必須對自己一諾千金。農民從種子裏收穫一個好年景是應然之事,孩子從學校平安歸來也是應然之事;先賢所謂“老有所終,壯有所用,鰥寡孤獨皆有所養”是應然之事。
      在2012年年末,夢想的火焰又一次被點燃。新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着近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的探索奮鬥,蘊藏着中華民族固有的“家國天下”情懷,更包含着中國走向未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站在新年的起點,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夢想。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夢想,是因為“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這樣的時代強音,因為憲法正是國家對萬千生民的夢想所簽署的契約。
      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夢想,是因為“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這樣的民生承諾。“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民族復興之夢必須將廣大人民個人小夢串聯彙聚,把國家與人民真正連為一體的承諾正是彙聚的閘門。
      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這個夢想,是因為今天的我們已處於能夠兌現夢想的時代。我們夢想權利一一落地,公義自在流淌;我們夢想國家的強大成為人民福祉的保障,讓每一個人都從國家的發展中收穫自己應得的成果。
      兌現這一千一萬個夢想,才能祭奠那無數捨身成仁的亡靈;兌現這一萬一億個夢想,才能撫平這一百多年的刻骨痛楚。令人欣慰的是,從新中國“站起來”,到改革開放“富起來”,再到新世紀“強起來”,我們的夢想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
      萬物速朽,但夢想永在。我們傾聽你的夢想,我們期待你敢於做夢:不是傑出者才做夢,而是善做夢者才傑出。我們別無所倚,唯有對期許的追求;我們別無所長,唯有對承諾的執着。
      (本文是《南方周末》2013年新年獻詞刪改版,署名南方周末編輯部。)

      報社外成戰場 左右叫陣當局為難
      一朵朵新鮮的菊花,順次放在大門口的鐵柵欄前。保安不斷地移走,人們不斷地添加。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千余,激情澎湃地擁擠在兩邊的人行道上。人們一個接一個站出來演講,帶領大家高呼口號:“新聞自由!憲政民主!”多數人手裡都拿着標語牌,寫着“聲援南方週末”等字樣。這是1月8日發生在廣州南方日報大樓前的情形。
      《南方週末》事件在中國輿論中迅速引發一場維護新聞自由,反對新聞審查制度的討論與聲援活動。在各種公開信連署表達支持的同時,自1月7日起,《南方週末》所屬的《南方日報》總部樓前,連續三天有市民網友集會,聲援南周記者和他們的罷工抗爭。


      集會者最多時曾達到上千人
      據法廣報導稱,7日參加集會者最多時曾達到上千人。8日,上百支持者曾繼續集會聲援,並與少數指責南方週末為漢奸媒體的毛派人士對立遊行。
      9日是每逢週四出刊的新一期《南方週末》送版印刷的日子,《南方日報》大樓前再有近三百人集會,有毛派人士,也有南周支持者。
      1月8日,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週末報社總部大門口又出現了一些前來聲援南週報社雇員的支持者,但是人數明顯比一天前減少。據到現場旁觀的前南方都市報編輯記者吳明良(網名浪子)估計,8日白天陸陸續續有人來去,人數最多時有一百多人,而現場穿制服的警察也超過一百人,此外還有許多趕來採訪的香港和國際媒體記者。
      接連兩天都到現場聲援的廣州街頭抗爭的民主活躍人士袁奉初對美國之音表示,在場的聲援者有時人多,有時人少,不時有人發表演講,要言論自由、人權、民主、憲政。他說:“一百來人在南方週末門口,演講自由民主思想,要爭取人權、自由、憲政,各方面自由。然後拉橫幅,舉標語,發傳單給過路人。”
      曾因在公園舉牌參加民主活動而遭到強制遣送的袁奉初說,在場執勤的警察沒有干預這些在其他時間、地點可能招致牢獄之災的行為。


      左派支持者十多人示威
      前南方都市報記者吳明良表示,當天在南方週末報社門口車道對面還出現了高舉毛澤東畫像和稱南方週末為漢奸媒體的另一支示威隊伍,大約有十多人。這些多半為中老年的示威人士據信是左派網站烏有之鄉和毛澤東旗幟網的支持者。一段被放在網上的現場實拍視頻顯示,一些扛着鐮刀斧頭中共黨旗的人罵一位正在用英語接受西方媒體採訪的年輕人是漢奸,並說沒有漢奸的言論自由,雙方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隨後被在場維持秩序的警察分開,沒有發生肢體衝突。
      同日,一位叫“三木一了”的微博網友在嚴密監控的新浪網發帖表示,“今天289大院門口比昨天更好更有意義,舉著毛肖像和標語的民眾也來了,呼喊憲-政的人群與喊著毛萬歲口號的人群,在大門左右兩側安營紮寨,互相示威,吶喊,偶有衝動者往對方處走動,警員會立即上前分開,雙方保持和平對壘。”


      多地現聲援南周活動
      聲援活動也在廣州之外繼續,河南5名網友在鄭州二七廣場上舉牌呼籲新聞自由,但杭州異議人士呂耿松和毛慶祥則因為討論南周事件而遭警方傳訊。

      社會公器必須回歸人民
      廣州《南方週末》被黨官以新聞審查方式刪改新年獻詞,釀成舉國聲援受打壓編輯、民眾敦促落實憲法所列新聞及言論自由、網民人肉搜索刪稿者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家族,從網絡罵戰鬧到上街抗議,漪歟盛哉。南周被刪稿事件,更引發中南海是否真心實意進一步改革的疑慮。事情並且迅速轉化成民間捍衛新聞自由呼聲,相信非北京權力中心始料所及。
      擾攘了多天,經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介入後,達成初步調解方案:對南周不再實施事前新聞審查、報社結束罷工、對採編人員不會秋後算賬、總編輯黃燦下臺、新一期《南方週末》如期週四出版;而暴風眼中心人物庹震,據報道在稍後調離現職。一場隨時可擴散為民眾反體制的社會運動,在當局嚴控互聯網動員資訊(大量刪貼)配合下,在萌芽狀態即嘎然夭折。
      《南方週末》新聞從業員目下在國際注視下,得以擺脫事前新聞審查的枷鎖,但中國其他傳媒也享有如此“免審查”的“特權”嗎?權力中心今天不必字字審查你,但背後的“大阿哥”倒可逐批逐批人員換入,那時,掌權者安插靠得住的代理人散佈採編部門,要寫什麼都行,還用那撈什子的刪稿下三濫動作?
      同屬南方報系、位於北京的《新京報》社長,近日因違抗上司命令刊出支持中宣部觀點的《環球時報》社論無效,即時口頭辭職。無論如何,這現象都顯示支持南周的傳媒人,有所為更有所不為!都什麼時代了,北京權力中心繼續在發春秋大夢,眷戀千人一面、萬人一口的“忠字舞”,那麼以往三十年改革開放日子豈非白過?


      沉重枷鎖  亟待解放
      令人深思的絕不只是文字的刪改與變換,而是頭腦如冬烘般的“革命化石”,在21世紀走過十多個年頭、辛亥革命百周年紀念剛慶祝不久,仿彿借屍還魂般,肆意地遊走在中華大地上……這些反潮流的力量披着革命外衣,卻實行反對人民力量的勾當。還記得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去年3月在人大記者會上突爆出文革復辟仍有可能的一番話,對照今天地方黨官針對傳媒大搞倒退的驚天行為,實不能不警惕再三。
      中國傳播媒體業者戴着沉重枷鎖跳舞,已經超過六十年了。今後傳媒業者心中的自由王國,絕非只是一家《南方週末》免於事前審查的“獨立王國”,而是全中國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從憲法條文中真正得到“解放”。所以今天極有必要呼喚中國認真落實新聞自由,讓獨立民營傳媒為民發聲,取代官媒挾民脂民膏卻替權柄者撐腰的惡質體系。


      獨立蒼茫  民意沖天
      正如《南方週末》那篇“被槍斃”的2013年新年獻詞所述:“我們期待憲法長出牙齒,憲政早日落地。唯如此,才能成就這個滄桑古國的艱難轉型;唯如此,國家與人民,才能重新站立於堅實的大地之上。”
      獨立蒼茫,民意沖天。中國大陸要實現偉大的轉型,關鍵在於作為社會公器的傳播媒體,必須統統回歸人民手裏;只有百姓是主場,黨官退了場,中華的復興才可看到真正希望。

      中宣部令轉環球時報社評 媒體對抗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屬下的《環球時報》就《南方周末》事件刊發的一篇社評,似乎成為中國媒體對官方態度回應的分水嶺。在中宣部下令要求全國所有報紙和網站轉載《環球時報》社評後,卻不是所有媒體服從命令。有的即使轉載了,似乎也盡量表現出自己的迫不得已。
      BBC報道,據多位媒體人士在微博透露,中宣部要求媒體在8日刊發《環球時報》社評:《南方周末“致讀者”實在令人深思》。該文指責,整個事件看來在最初階段就被擴散者造了假。社論還提出:希望所有喜歡《南方周末》的人配合風波的平息,別逼一份中國報紙扮演它承擔不了的對抗角色。該社評發表後,立即被眾多媒體轉載。
      騰訊新聞網在全文刊登此文後,聲明寫道:刊登此文並不意味騰訊網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新浪以“媒體稱陳光誠涉及南方周末新年獻詞事件”為標題刊登了這一社論。網易7日轉載社論時將標題改為“南方周末官微:特刊封面導言係本報一負責人草擬”,並在隨後重發《 南方周末》2006年新年致辭:一句真話能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同屬南方報業集團的《南方日報》上,沒有刊登《環球時報》的這一社論。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以及共青團中央屬下的《中國青年報》也沒有轉載。


      大多數黨報機關報沉默
      與大多數黨報機關報的沉默相比,各地方媒體和網站是否刊登這一社論更為網民關注。據網民轉發到微博上的報紙頭版顯示,8日轉載了《環球時報》社評的還有廣州《新快報》、《信息時報》和深圳《晶報》等。《京華時報》也用摘編的方式轉載社評,但其網絡鏈接後來被移除。
      媒體不聽主管部門中宣部的話意味着什麼?在香港的著名社會學者丁學良教授對BBC說:“這是一些勇敢的中國新聞從業者對於十八大後的習、李新政寄予很高的希望,利用這一事件來嘗試推動給中國媒體、特別是主流媒體以更多言論空間。”丁學良指出,中國的新聞工作者們在推動言論自由的同時,仍然是走一步看一步,他們“想看看不轉載的話會發生什麼,想用這一方式來試試中宣部在十八大後是否比以前的中宣部稍稍開放一點,講理一點”。


      “不等同中國政改走向”
      另外,除了上周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稱中國沒有新聞審查制度,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官員對南周事件表態。
      丁學良認為:“這說明中國政界已經有了進步,說明高層官員明白十八大後的中國應該與十八大之前不同,所以不願在這一事件上讓自己成為十八大前很壞做法的延續,這就說明他們心裏還有是非觀念。”
      他還指出,只能在非常有限的意義上把中國的政改與處理南周事件的方式聯繫一起,因為中國政改的方方面面中,有許多比媒體的自由度重要得多,敏感得多,比如牽涉到黨內和政府內的基本權力制約等問題。

      環球時報評論 拉陳光誠墊背為庹震辯護
      《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7日發表評論:《南方週末“致讀者”實在令人深思》,為南周事件始作俑者庹震辯護,之後得到中宣部力挺,並要求國內多家報紙轉載,引發軒然大波。
      環時說,通過“自己獨立管道瞭解”,南周的“‘改稿’確實不是廣東省委宣傳部所寫”。環時認為,南方週末微博出現“南周官方微博”和部分南周人員之間相互矛盾或對抗的信表明:事情尚未完全平息,“南周內部似出現分裂”。
      該文說,支持南周的人,有一些以前在南周工作,但如今和該報系“已沒什麼關係。”還有一些微博活躍人士,他們在現實中很分散,通過互聯網聯繫在一起,“他們的最新支持者是遠在美國的陳光誠。”“這些人提出的要求很激烈,表面上是針對具體的人和事,實際上誰都看得出,他們的矛頭指向了和媒體有關的整個體制。”
      環時社評的結論是:不管這些人願不願意,有一個常識是:在中國今天的社會政治現實下,不可能存在這些人心中嚮往的那種“自由媒體”。中國所有媒體的發展只能是同中國大現實相對應的,媒體改革必須是中國整體改革的一部分。 ”環時言辭鑿鑿地說:“媒體絕不會成為中國的“政治特區”。中國媒體,出現任何風波,結局肯定只有一種:“它的大的走向最終一定不會是一個‘意外’。”其結果“一定會展示18大之後中國政治的確定性,而非不確定性。”
      環時說,即使在西方,主流媒體也不會選擇同政府公開對抗。“在中國這樣做,一定更是輸家。”“一直以來有一些週邊人士試圖推動中國個別媒體搞對抗,他們是在坑這些媒體。”

 

 



《南方周末》新年特刊風波引起巨大迴響,有民眾7日到南方報業集團總部外集會聲援。美聯社

民眾聲援《南方周末》。路透社

媒體對抗 各有各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