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發熱未必是發燒
( 2013-01-04 )



      孩子發燒時,不少父母都會焦急萬分,馬上讓孩子吃藥或者上醫院。其實,父母對孩子發燒存在許多誤解,如孩子感覺發熱不一定就是發燒了,切忌過於緊張而給孩子胡亂用藥。
      兒童感覺到熱的原因有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剛從溫暖的被窩中出來,或在熱天處於戶外等,都會使身體發熱。但這些情況下,孩子的皮膚溫度在10至20分鐘內就能恢復正常。當以上原因被排除時,如果孩子仍感到發熱或不舒服,則有80%的可能是真的發燒了。
      據《生命時報》報道,在為孩子量體溫時,注意不同的身體部位有不同的標準,如量肛門、耳朵或顳動脈時,38攝氏度及以上代表發燒;口腔則是37.8攝氏度及以上為發燒;而腋窩的溫度呈37.2攝氏度及以上時為發燒。
      此外,發燒對身體並非完全有害。發燒會啓動身體的免疫系統,是身體保護機制之一。普通發燒(37.8至40攝氏度)可以幫助生病兒童抵抗體內感染,通常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還有,有些家長認為如果不及時退燒,體溫會一直升高。其實,這是錯誤的。大腦內有恆溫調節器,所以由感染引起的發熱,體溫常會在39.5至40攝氏度達到最高點,而很少會超過40.6至41.1攝氏度。即使是後者,身體也並不會因此而受到損害。
      另外,體溫降不下來,並非導致感染的原因很嚴重。事實上,對藥物沒有反應的發熱可能是由病毒或細菌造成的,與感染源的嚴重性無關。而且,體溫降下來後,並不代表不會再反彈。因為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通常會持續二至三天。所以,當藥力逐漸減弱,體溫就會回到原來的水平並需要再次治療。只有徹底制服了病毒時,發熱才會消失。
      再有,很多家長認為口腔溫度在37.1至37.8攝氏度是低燒。其實,在這範圍內的溫度是正常的。體溫在一天之中是有變化的,它一般會在下午和傍晚時達到最高點。而低燒的真正範圍是37.8至39攝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