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時尚點綴 老南寧更添神韻
( 2013-01-04 )



青秀山曾被列為南寧八景之一。觀音禪寺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時期,夾在青山秀水間,平時一直香火旺盛,每年接待佛教信眾和國內外遊客近百萬人次。 資料圖片

南寧古稱邕州,是廣西第一大城市,北部灣經濟區核心城市,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澱。邕城老街是南寧千年來歷史文化積澱的視窗,承載着無數市民的記憶和夢想。“貨船江面排鱗似,萬桿桅檣數不清”,清代詩人黃體元曾作《邕江雜詠》感歎邕城當時的繁華景象。雖然現在的南寧“青山環城、碧水繞城、綠樹融城”,但不少人還是“比較喜歡老南寧的味道”。

      被稱為“三街兩巷”的興寧路、民生路、解放路和金獅巷、銀獅巷是南寧僅存不多的老街區。舉目望去,不少明清民國時期的老建築、老字型大小、老宅院與名人故居等錯落其間,一些建築仍保持和延續着明清時期的傳統風貌,走在街頭巷尾,觸摸斑駁的歷史遺跡,這些傳統街區好似一個建築藝術的“露天博物館”,而錯落其間的建築就是見證歷史的“活化石”。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帶着嶺南傳統文化印跡的騎樓傳到廣西,成為城市主要的建築形式。這些“騎在公共人行道上的樓房”,不僅具有合適的空間尺度,而且天生有着全天候的商業功能和休閒功能。透過厚重的木門、飛簷斗拱,鏤空雕花,亦可以想像,當時這些街道上車水馬龍摩肩接踵的生活場景以及生活市井氣息,比如沿街叫賣的商販、納涼消暑的居民,日夜不停歇的街市。
      作為南寧歷史文化的發源地、人文生活的珍貴影像膠片,更是千年城市滄桑演變的真實縮影的“三街兩巷”,分布着新會書院、兩湖會館、萬國酒家等眾多讓人耳熟能詳的舊址及老故事。但令人扼腕痛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歷史老街保護的速度遠遠跟不上破壞的速度。一些老建築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原生態的老街面臨着大拆大建、磚瓦木樓漸行漸遠的困頓局面,取而代之的是毫無生機的鋼筋水泥牆磚和鱗次櫛比的高樓,唯一不變的是,這些老街區依舊熱鬧繁華如昔,而且增添了不少時尚氣息的元素,酒吧、西餐廳、品牌服裝店等。
      地道的南寧人每每碰到初來乍到的旅人,還是會帶來有草莽風格的中山路走一遭。他們建議客人們挑選周末時間行遊老城區,上午看邕劇、中午吃小吃逛商場。老城區解放路上的新會書院可欣賞難得一見的邕劇,屬於地方戲曲的邕劇比京劇來得俏皮,又富含豐富的武打身段,即使是戲曲門外漢也會看得樂不可支。
      雖然戲是早上9時開演,但8時多就有許多老太太、老爺爺來新會書院報到佔位子,對他們來說,周末9時到11時的邕劇是每周最大的娛樂。一位邕劇學者說:“邕劇起於清嘉慶年間,到了1960年就沒落了,直到2000年南寧興起復興邕劇的運動才把古老的邕劇找回來。”
      在新會書院看邕劇,戲迷的舉動也很“可觀”。演員唱到激動處,老太太們要硬塞紅包給心儀的演員,一點都不覺得妨礙演出。日前的一天,剛好碰到得到大陸戲曲界最高榮耀梅花獎的知名邕劇演員梁素梅登場,她以丑角的方式扮演慈禧太後,俏皮的演了一折“歪打正着”博得滿堂彩,當然也是紅包滿場飛。
      “要吃南寧小吃一定要到中山路走一遭”。南寧女孩黃紅說,在舊城區小吃街,可以品味地道風味。
      不可錯過的就是“老友粉”,粉的口感獨特,裏頭加的佐料有豆豉、酸筍、辣椒、肉末、蒜末、胡椒等,或湯或炒,吃起來酸酸辣辣讓人大汗淋漓,當地人都認為老友粉有助於舒緩感冒症狀。

      奇山拔地起 靈水玩刺激
      廣西省的石灰巖地貌豐富,除了桂林的山水景觀,在南寧武鳴伊嶺巖也有拔地而起的奇山景觀,在高速公路上就會被一個個像饅頭山般的翠綠風景所吸引。
      伊嶺巖風景區有一個長達1100公尺的石灰巖洞,裏頭的石筍、石柱面貌豐富,造就出像靈芝、珊瑚的造型,引發旅人無限想像。洞外則是介紹壯族文化的村寨,透過歌曲、舞蹈、建築、傳說、酒文化傳遞壯族的風情,有助於旅人對壯族文化的初步認識。
      伊嶺巖周邊綠意盎然的靈水是天然泉水湖,長年溫度23度,每逢夏日是在地人最喜歡消暑的天然游泳池,有的人划着橡皮船優遊、有人痛快的在清洌的湖水中游泳、膽子大的遊客更是從兩層樓高的巖石上一躍入水,享受跳水的刺激感。每個周末都會來靈水戲水的小周說:“這潭水真的很神奇,終年恆溫,夏天可以來避暑,到了冬天就可以來當溫泉泡,相較於冬季10度的低溫,靈水在冬日還會發散溫暖的霧氣,非常舒服。”

      崑崙關 兵家必爭之地
      崑崙關是中國十大名關之一,位於南寧市邕寧縣崑崙鎮與賓陽交界處,距廣西首府南寧市50公里。相傳崑崙關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所建,是南寧市門戶和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歷代軍事家所重視,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戰時發生在這裏的一次戰役,改變了二戰的東方戰線進程。
      1938年10月,日軍拿下武漢與廣州,重要對外通道僅剩西南一線。日本軍部展開南方作戰,1939年11月派第5師團從廣西沿海的防城港登陸,一路推進到崑崙關,當時駐守崑崙關的國軍200師600團傷亡過半,團長力戰殉國。
      當年12月18日,第五軍軍長杜聿明率軍反攻。由於中方部隊是仰攻山頭,加上日本有海南島飛來的攻擊機助陣,戰鬥非常艱辛,經常耗費幾百條人命打下來的山頭,沒過幾小時又被奪回去。日軍第5師團號稱“鋼軍”,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為日本陸軍大學畢業,這支部隊的士兵大多是山口縣人,作戰的確非常驍勇。 中方軍事力量不足,又不據地利,使用戰術包圍無法湊效,後來切割日本根據地,將敵分為兩部分,才逐漸轉進有利位置,直到1940年1月1日,犧牲13000多人,平均每天戰死1000人,用人命拿下崑崙關。這是抗日戰爭中一個重要的關鍵戰役,中村正雄也在指揮作戰時中彈身亡。
      此役後,杜聿明派下屬一個工兵營建立紀念碑,並為能找到姓名屍骨的士官兵,立了3個大墓坑。杜聿明所率師旅營連長有許多是桂系人馬。桂系將領白崇禧時任軍事委員會軍訓部長兼桂林行營主任,親撰碑文寫下“關山無恙、壯士不歸”等語,催人淚下。
      2005年,南宁市政府劃定十余平方公里紀念景區,建立崑崙關戰役博物館。根據統計,現今的崑崙關戰役景區各牌樓碑塔,擁有蔣介石以下16名高級將領的題字與碑文,仰山而上的石階331級,坡陡且急,拾階而上,可以想像當年強攻山頭的艱辛。
      古驛口有座關帝廟,自古就是人們膜拜之處,這裏風俗特別,每年農曆五月十二、十三兩天為“關公磨刀誕”,會有近10萬人湧入祈福燒香,同時會到崑崙關大捷紀念塔前燒紙錢、燒香,緬懷這些英勇保衛南寧的烈士。
      山腳下有位姓歐的農民,自稱守關第四代,祖上從清朝光緒年間就是守關衛兵,他們家根植於此,既守崑崙關,也守崑崙關大捷紀念塔。據聞,崑崙關大捷後,每當風雷雨電之夜,半空常傳兵馬倥傯之聲,當是先烈英靈不遠。

      橫縣茉莉香 優遊賞花趣
      南寧市區高樓林立,然而一離開市區,走到郊外則有豐富的地貌與人文景觀,往往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可以看到恬淡宜人的南寧風貌。
      可能受到“茉莉花”歌詞的影響,總覺得茉莉花是代表浪漫的花種,然而走進南寧所轄的茉莉花小鎮橫縣,才發現茉莉花其實是汗水花。造訪小鎮正值烈日當空的夏日,但茉莉花田裏好多婦女小孩頂着烈陽搶摘茉莉花。橫縣茉莉花產業管理局局長蒙宗健說:“採摘茉莉花一定要在太陽最大的時候,太陽大才能減少花朵的水氣,而且動作要快,只能摘茉莉花蕊,茉莉花一旦開花就不值錢了。” 茶商收購的茉莉花蕊約在晚上八九點就會開花,至時是茉莉花香氣最濃的時刻,茶商必須迅速的把花香與綠茶結合,染出清香的茉莉花茶。蒙局長指出,南寧橫縣是全球茉莉花單位面積產量最大的地區。



■南寧人民公園,又稱白龍公園,因白龍湖而得名。 網上圖片

由南寧崑崙關戰役遺址保護管理委員會主辦的紀念抗戰勝利兩岸將軍、抗日老兵書畫作品展前不久在南寧舉行。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