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歡聚在武漢
( 2013-01-04 )



本文作者林婷婷為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副主任委員、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

      2012 年金秋氣爽花好月圓的十月天,在這古今多少詩人雅士為之賦詩吟頌的時節,我們“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應湖北省作家協會的邀請,將於十月十二至十五日在武漢市召開第十二屆會員雙年會議。這是自2006年由周芬娜會長在上海承辦的第九屆年會以來,本會在中國大陸舉辦的第二次會議,也是女作協與國內的重要文學團體首次的合作。
      以“千湖之市”著稱的武漢是華夏楚文化發祥地的歷史文化名城,由楚文化聯想到屈原和楚辭,再聯想到辛亥革命武昌起義,這次會議便有了更深層的文化歷史意涵。
      新世紀以來,海外華文女性作者的作品倍受到關注和重視,許多重要有關文集相繼出現,譬如2006年由周芬娜主編,上海三聯書局出版的《旅緣》和台灣唐山出版社出版的《旅味》,2007年白舒榮主編的《環肥燕瘦》及2011年出版的《海海人生》,2008年吳玲瑤和呂虹合編的《女人的天涯》(正簡體二版),2009年由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策劃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由劉慧琴和林婷婷合編的《漂鳥——加拿大華文女作家選集》及2012年的《歸雁——東南亞華文女作家選集》(正簡體二版),2010年由石麗東主編台灣九歌出版社出版的《全球華文女作家散文選》及秀威出版社的《全球華文女作家小傳及作品目錄》,還有本屆2012年會議文集《芳草萋萋——世界華文女作家選集》正簡兩版等等,均展現了無論是生長在海外,或者是移民海外當代華裔女性作者們的豐富多元的創作,將她們不同時期的作品匯集,建立了頗富歷史性的女作家文庫,可以說為海外華文文學、女性文學、和世界華文文學的比較研究提供了不斷更新的重要資料。在這些出版品的作者當中,雖說不全是,但可以說大部份都是“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的成員,而大多數的文集,也都是為配合本會幾屆雙年會的出版品。因此,我們很自豪地說,二十多年走來,“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在世界漢字文學的長河裡,,已經一步一腳印地留下了印記,為中華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傳承與發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女性文學”有別於“女性主義文學”。我們這個組織並非為提倡女性主義文學而設立,陳若曦會長1989年創會時就強調:本會的宗旨乃是為了團結海外的女性華文作家,提供一個聯誼的橋樑,讓來自全世界不同地方的會員們每兩年有機會見一次面,到不同的國家和城市交流寫作成果和經驗,互相激勵,也有機會一起遊覽各地的名勝古蹟,讓彼此心靈碰撞出更美麗的文學火花。我們是非牟利團體,除了微薄象征性的會費外,每次開會經費經常是來自熱心會員們的捐款以及由不同國家的會外機構贊助。沒有固定的會所,我們開會的場地曾經在會員家裡,也借用過佛寺、餐廳、或旅館。赴會會員們的機票旅費都是自理、除這次會議例外,以往我們會議食宿費用也都是自掏腰包。每次開會,不論從西半球到東半球,或是東方到西方,參與的會員們都是滿懷熱情,千里迢迢地赴約,精神實在可敬可佩!見面時文學姐妹們互相擁抱,洋溢着驚喜與雀躍的笑聲。文學女人親切的話語就這樣溫暖了每一個風塵僕僕的旅人。
      在這個文學的大家庭裡,彼此互勉,創作不輟,以女性獨特的筆觸勾畫她們的生活風貌,傾訴心中所感,寫出愛的篇章,為建立一個更和諧的世界而共同努力!因此今年會議將探討“二十一世紀女性文學作品的女性意識及生活風貌”,正是當今社會所關注的議題。
現代科技尤其是電腦網絡的發展一日千萬裏,讓我們一掌之中可讀萬卷書,一鍵便可穿越時空,把我們的作品瞬間傳送給讀者。二十一世紀文學創作也必然要跟緊時代的脈搏前進,作家們的作品無論是人文的關懷、文字的技巧、表達模式、寫作的工具……等,都逐漸展現出新的風貌。
      記得2007年我參加的一次國際筆會亞太會議上,筆會會長在開幕式就風趣地說國際筆會(International PEN)其實應該改名為International Mouse(即國際鼠標會)。國際筆會原來的標誌是一支羽筆交叉在一把劍上的圖案,寓意文字強於刀劍(武力),可是最近筆會用了將近90年的標誌已改為一個由各分會國文字所組合成的球,也就是地球村的象征。羽筆已被淘汰,刀劍也消失了,全球的作家們都眾圓同心地團結起來,共同為創造一個和諧的地球村而努力。
      是的,從爬格子到鼠標寫作,從鉛字到電子出版,從郵寄到電郵投稿,從書刊報紙到網路微博,海外的文學姐妹們都已一起走過。如今讓我們再次跟進大時代的腳步前進,從不同的地域,帶着各地多姿多彩的種族文化,攜手走向一個邊界正逐漸消失的地球村,讓我們的作品超越種族、超越文化、超越疆界,超越離散和尋根,達到“人文終極的突破”。
      噴射機年代交通的發達縮短了地理的距離,移民已是今日地球村世界一個普遍的現象。詩人洛夫把他移民加拿大的“二度流放”視為“只不過是換了一間書房”。作家陳之藩先生曾經把移民海外的中海人比喻為“失根的蘭花”,菲律賓已故作家林忠民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卻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今日海外的華人,看似失根,確非無根。”,他認為一代又一代的華族移民,雖然被移植,“失去本土的膏壤,卻因為根植五千年文化的內涵而充滿生機”,在新的土壤落地生根,逐漸向下紮根,如今正是向上開花的時候。
      這次會議能如期順利召開,要感謝的人很多。我們深深感謝湖北省作家協會所給予我們經費的贊助和工作上的支援,尤其是方方主席和作協朋友們不辭辛勞為我們作如此美好的住宿和旅遊的安排。
      這屆會議我們的文集《芳草萋萋》繁、簡兩版能順利出版,要感謝台灣商務印書館和廣州花城出版社,他們都不惜投入巨資成本,毫無條件地支持我們再度完成了一項美麗的文學工程。
      這屆文集除了展示來自20個國家103位會員作家們優秀的文學精品外,還贈闢了一個“世界各地華文文學剪輯”的欄目,對美國、加拿大、歐洲、日本、馬來西亞和東南亞的華文文學概況,作了鳥瞰的評介。也是我們為海外華文文學關心者多梳理了一份資料。
      我們感謝知音傳媒集團的盛情,為我們安排了半天的參訪交流活動和晚宴,為能多獲得如知音胡勳壁董事長和范承玲副部長等朋友們的相知相惜、關愛、和重視,我們感到無比欣慰和鼓舞。
      這兩年來會務的推展,我們感謝創會會長陳若曦、現任會長石麗東和幾位前任會長們的指導和鼓勵,感謝趙淑敏、喻麗清和吳玲瑤三位審核委員,不辭辛勞嚴謹細心地閱讀每一位申請者的作品,批准了十四位新會員入會。感謝捐款贊助這次會議的會員們,感謝我們文學姐妹們對我們服務不周之處,給我們的支持、配合和最大的包容。會務順利的推展更要感謝本屆秘書長兼財務的劉慧琴和副秘書長王海倫,兩位除掌管秘書處工作也負責了文集編輯的許多工作,會訊主編申慧輝、網站主任李安、和為我們接洽安排這次知音活動的公關主任汪文勤,她們都是都是展現實力無私奉獻的文學義工。在此容我謙恭地向諸位致謝,謝謝,謝謝!
      李白黃鶴樓送別孟浩然詩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會議後,我們有各自的歸程,別情依依,願湖北作協和我們海外華文女作協所結下這份珍貴的文學善緣,能透過更頻繁的交流,開出豐碩的花果。我們將面對武漢朋友們溫馨的友情,滿載而歸,武漢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留在我們的書寫中。

      作者:林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