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羊的傳人” 專家自娛自樂
( 2013-01-04 )



      中共南通市委黨校教授、圖書館館長黃楊提出相較“龍的傳人”,中華民族更應是“羊的傳人”。他稱被視為中華民族血脈的羌族,其名“羌”是甲骨文中最早記識族號的唯一文字。而在甲骨文中,“羊羌同義”,因此羌人又被稱為“羊人”,其圖騰就有羊。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張明敏一首經典歌曲,道出國人以“龍的傳人”為豪的民族認同感。如今,黃教授通過潛心研究、引經據典,“理直氣壯”地宣布:中華民族更應是“羊的傳人”。這自然引發國人的震撼與詫異,中華民族長期秉持的精神篤信與圖騰崇拜難道真是一個謬誤?
      以“羊的傳人”取代“龍的傳人”,黃教授給出三大理由。其一,羌族是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一,與“羊”同義的“羌”是甲骨文中最早記識族號的唯一文字。其二,“龍”說法不一,難以確定。而“羊”作為民族圖騰歷史可考。既隱含於漢文字,又隱匿於中國歷史。其三,代表“黃河文明”禮儀之邦的吉祥物不應是表征帝王皇權的張牙舞爪的“龍”,而應該是象征道德、形象和藹可親的“羊”。
      不過,這種看似“有理有據”的說辭卻不值一駁。圖騰本身就是一種虛無。很多時候不過是寄寓人們希冀的一種象征物,是一種約定俗成的歷史傳承而已。“龍”的形成,實際上是記錄了古代民族發展的聚合過程,是融合崇拜各種圖騰的諸多部落的集大成形象。人頭蛇身的女媧氏和伏羲氏是遠古圖騰時代最早傳說的人類祖先,隨着馬、鹿、魚等圖騰部落的加入,最後拼合成中華民族共同崇拜的以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的綜合形象“龍”。這是部落融合、民族團結的象征,並非某個族群的崇拜物,更非真正的人類起源。
      自詡“龍的傳人”,旨在精神傳承。“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這既是“龍的精神”,更是華夏子孫民族特征。儘管中華民族不乏寬厚仁慈的道德傳統,但致力自強不息、民族振興應該是歷史的主流。
      “龍的傳人”的民族認同無人撼之,關於“羊的傳人”,我們權當專家們的自娛自樂吧。

      張玉勝

      本版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與本報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