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通車不剪綵 其實更出彩
( 2013-01-04 )



      南京長江四橋,中國首座三跨吊懸索橋,被譽為“中國的金門大橋”。沒有剪綵,沒有儀式,在南京市領導簡短地慰問建設工作者、上橋檢查後,24日上午10:00靜靜地通車了。據介紹,這個簡樸的通車儀式花費尚不到2000元。
      剪綵是個舶來品,據說起初只是美國一家商店的無心之舉,後來卻逐漸風靡世界,演化為一項司空見慣的活動程序。或許迎合了中國人圖吉利、好喜慶的心理,但凡建築物落成、展覽會開幕、道路橋樑通車,一些地方和部門總喜歡搞個風風光光的剪綵儀式。在鮮花彩旗映襯下,領導和嘉賓一字排開,從禮儀小姐的託盤中接過剪刀,手起花落,剪斷紅色緞帶。霎時,掌聲雷動,禮砲齊鳴,儀式氛圍達到最高潮。
      然而,看似隆重熱烈的剪綵儀式背後,卻暗藏兩大問題。其一,造成不小的資金浪費。眼下,剪綵儀式越來越奢華,搭個像樣的展台動輒數十萬元,還不算拱門、氣球、紅地毯、禮儀小姐等“標配”開支,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其二,影響有關部門和人員的時間、精力。
      一個剪綵儀式看似幾十分鐘,主辦方卻要提前好多天開始準備,聯繫禮儀公司,邀請領導來賓,安排迎來送往。為了確保儀式不出差錯,往往還要事先進行走場彩排,反復演練。
      在這一背景下,南京長江四橋正式通車取消剪綵,讓人眼前一亮。此次通車儀式只有8分鐘,費用不到2000元,主要用於製作南京長江四橋建設成果展示牌,而這些展牌以後還可以重複使用。
      一些地方和部門熱衷於剪綵圖的是造聲勢、出形象,殊不知不剪綵的儀式其實更出彩。一方面,淡化官本位,讓建設者成為真正的主角,是一種可貴的理性回歸。與其用剪綵製造喜慶,不如讓工程品質說話。建築落成、大橋通車,這些都離不開勞動者心血和汗水。
      此次南京取消剪綵改為給建設者頒獎,是對其勞動成果的肯定和褒獎,讓人備感振奮。刪繁就簡、不求奢華,讓公眾看到了務實重幹的清新之風。這也折射出有關部門不搞形式主義、講求工作實效的為民理念。與節省下來的真金白銀相比,這種觀念轉變更是一筆無形的財富,引領政府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
      近日,黨中央出台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提出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不妨讓不剪綵成為規定動作,少一些空談,多一些實幹;少一些花哨,多一些質樸;少一些鋪張,多一些簡約,使得各級部門和全社會得以從繁文縟節的儀式和程序中解脫出來,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到更需要的地方。

      張楓逸

      本版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與本報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