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鄧小平一家和劉伯承一家合影。
提要:
陳毅不幸離開人世。噩耗傳來,劉伯承精神上遭到巨大打擊。這時,他已年屆80,左眼完全失明。他恨自己雙目失明,不能再親眼看看老友的遺容。他顫巍巍地走近床邊,俯下身子,用手一寸一寸地撫摸着陳毅的遺體,從清瘦的面頰到腹部。嘴裏一遍遍地呼喚:“陳老總呀,我劉瞎子離不開你這根拐杖呀!” 來源:光明日報
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後,劉伯承雖然擔任了中共中央軍委戰略小組組長,實際已經賦閒了。
賦閒未敢忘憂國
1966年“文化大革命”狂潮沖天而起。他把陳毅叫到家裏來問情況。
剛聽到陳毅下車的聲音,劉伯承就摸索着迎到書房門口:“是陳老總來了吧?快講講,城裏怎麼樣了?聽說國防部大樓也被衝了,這還了得!還有賀鬍子,你這幾天見到他沒有?小平同志的情況怎麼樣?”
陳毅不想談這些煩心事,岔開話題問:“怎麼樣,老同鄉,最近身體可好?”
劉伯承搖着頭,嘆息着說:“不行嘍,啥子也看不清了。看樣子,我這只左眼也快要瞎了。”
“瞎了好。俗話說,眼不見心不煩嘛!”陳毅心裏窩火,語氣也衝,說完往沙發上一坐,重嘆一口氣。
劉伯承與陳毅心靈相通,他明白摯友的感受,接過話:“就是我們又瞎又聾了也不成,我們還有一顆熱心呀!你還是說說小平同志的情況吧。”
陳毅說:“小平的日子不好過,林彪、江青給他安上了‘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政治帽子,看樣子,凶多吉少。”
劉伯承痛心疾首地說:“這怎麼得了!這怎麼得了!”
不久,鄧小平被打倒,後流放江西。劉伯承基本上閉門不出,偶爾到陳毅寓所串串門。
1972年1月6日,陳毅不幸離開人世。噩耗傳來,劉伯承精神上遭到巨大打擊,沉浸在撕心裂肺的悲痛之中。
撫遍陳毅遺體 悲失拐杖
這時,劉伯承已年屆80,左眼完全失明。在秘書的攙扶下,他來到醫院。人未進門,哭聲已經響起。他恨自己雙目失明,不能再親眼看看老友的遺容。他顫巍巍地走近床邊,俯下身子,用手一寸一寸地撫摸着陳毅的遺體,從清瘦的面頰到腹部。嘴裏一遍遍地呼喚:“陳老總呀,我劉瞎子離不開你這根拐杖呀!”
此情此景令在場的護理人員無不潸然淚湧。就在這時,他更加思念自己的老伙伴鄧小平。
1973年以後,劉伯承喪失了思維能力。兩年後,他又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儘管多年來,劉伯承基本上是在病床上度過的。但鄧小平1975年再次面臨被打倒時,從北京傳出一個政治消息,無翼而飛,不脛而走,迅速傳遍全國各個角落:劉伯承說,“我死了之後只要一個人為我主持追悼會,那就是老鄧。”
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後,圍繞解放鄧小平,中國政壇再次傳遍了劉伯承的遺囑。這次是日本學者首先披露,然後流傳一時。
日本學者竹內實等人撰文說:劉伯承對前來看望自己的華國鋒說:“我死後只提一個要求,就是要鄧小平主持追悼會,否則決不進八寶山,讓我的兒子把我的屍體扔進荒郊野外去算了。”
如非鄧主持追悼會 屍體扔野外
劉伯承的預言沒有落空,人民選擇了三起三落的鄧小平作為自己的領袖。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終於走完了他94年的人生旅程。7天后,中央在京西萬壽路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禮堂前廳舉行了遺體告別儀式。
那天,鄧小平率全家子孫最先來到靈堂。卓琳與劉帥的夫人汪榮華抱頭痛哭。
鄧樸方搖着輪椅來到劉伯伯面前,給這位自己的老前輩送別。
鄧小平向劉伯承三鞠躬,然後長久地佇立在遺體前,凝視着,深思着,淚水無聲地順着臉頰流了下來。
這是跨越了時空的宣洩,經過了近半個世紀的醞釀。它是聖潔的祭禮,獻給師長和戰友。幾乎所有在京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所有的軍隊高級將領,還有仰慕一代元帥的各界人士都來為劉伯承送行。
10月16日,劉伯承的追悼大會在首都人民大會堂舉行,3000多人聚集在一起,追思緬懷這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軍事教育家。追悼大會由他同行近半個世紀共同打下新中國的老搭檔鄧小平主持。
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的13年間,鄧小平和劉伯承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搭檔:一個是政委,一個是師長;一個是政治委員,一個是司令員。
兩人所統領的軍隊被稱為劉鄧大軍,兩人的密切關係在人們的心目中享有盛譽。在鄧小平看來,劉伯承是一位大軍事家,指揮有方;在劉伯承眼裏,鄧小平文武雙全,從善如流。他們倆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共同的理想追求使他們結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誼。
鄧小平長期與劉伯承共同領導和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晉冀魯豫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共同負責晉冀魯豫、中原和西南三大戰略區。儘管鄧小平是以政治領導者的身份主管政治工作,可他特別尊重劉伯承在重大軍事決策方面的意見,大力支持劉伯承對戰役的指揮,還主動參與軍事決策,與劉伯承共同實施戰役指導。在此期間,他們共同指揮了40余次重大的戰役,導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戰爭話劇。
翻開劉伯承、鄧小平共同實施戰役指揮的畫卷可以看出,凡是劉伯承作出的戰略決策,鄧小平都堅決維護和緊密配合,從來沒有出現過推諉、埋怨與扯皮的現象,特別是在戰役指導的一些重大問題上,更沒有拆臺的現象。
劉鄧搭檔 重在互信
即使是軍情緊急,來不及研究商量,只要劉伯承作出了決定,鄧小平就會堅決支持,並採取有力措施予以實施。重視維護軍事主官決定的權威性,幫助軍事主官指揮部隊從勝利走向勝利,在這方面,鄧小平為政治工作者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革命戰爭年代,劉鄧大軍之所以能夠在艱難複雜的環境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勝利,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就是鄧小平和劉伯承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一位在一二九師工作過的老同志說,凡是劉師長表過態的,去問鄧政委時,他必定說:“按師長講的辦。”
有一件事特別令人感動,那是1946年夏天,劉鄧率部向隴海路出擊的過程中,劉伯承瞭解到要將野戰軍指揮所及其通訊設施運走只需5輛大車,可到了濮陽城後發現具體經辦人卻向當地政府要了25輛大車。劉伯承來不及同鄧小平商量,就召集軍區和各縱隊幹部開會,對此事進行嚴肅的批評。
按理說,像這類關係到軍政、軍民的政治工作,是鄧小平同志分管的。可鄧小平認為,對於這等大事,軍事幹部出面管也是正確的。因此,鄧小平不僅和大家一起認真聽取了劉伯承的嚴肅批評,而且表態說:“師長剛才的批評很重要,必須認真研究傳達,保證不重犯這樣的錯誤。”簡明的一句話,不僅表達了鄧小平對劉伯承的尊敬和工作上的支持,而且也是對劉伯承權威性的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