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上古文學概述
( 2012-12-29 )



      中國的上古期文學包括先秦、秦漢。中國文學的各種體裁幾乎都孕育於這個時期。散文可以追溯到甲骨蔔辭;詩歌可以追溯到《詩經》、《楚辭》和漢樂府;小說可以追溯到神話傳說,《左傳》、《史記》等歷史散文,以及諸子散文中的寓言故事;辭賦可以追溯到《楚辭》。駢文中對偶的修辭手法,在這個時期也已出現;就連戲曲的因素在《九歌》中也已有了萌芽。其次,中國文學的思想基礎也是孕育於上古期的。特別是儒道兩家的思想影響着此後幾千年作家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三,中國的文學思潮以儒道兩家為主,儒家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道家注重文學的審美價值,這在上古期也已經形成了。影響着整個中國文學的一些觀念,如“詩言志”、“法自然”、“思無邪”、“溫柔敦厚”等等,都是在這個時期提出來的。
      第四,從文學的創作、傳播、接受來看,士大夫作為創作的主體和接受對象,文字作為傳播的主要媒介,中國文學的這個基本格局也是在上古期奠定的。直到宋代出現了市民文學,才使這個格局發生了變化。
      上古期的第一段是先秦文學。在這個階段,文學的創作主體經歷了由群體到個體的演變,《詩經》裏的詩歌大都是群體的歌唱,從那時到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詩人屈原出現,經過了數百年之久。
      上古巫史不分,史從巫中分化出來專門從事人事的記錄,這是一大進步。而士的興起與活躍,對文學的發展又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先秦文學的形態,一方面是文史哲不分,另一方面是詩樂舞結合,這種混沌的狀態成為先秦的一大景觀。
      所謂文史哲不分,是就散文這個領域而言,講先秦散文,無法排除《尚書》、《左傳》、《國語》、《戰國策》等歷史着作,也無法排除《周易》、《老子》、《論語》、《孟子》、《莊子》等哲學著作,那時還沒有純文學的散文。
      秦漢文學屬於上古期的第二段,戰國時代游說於列國的士,聚集到統一帝國的皇帝或諸侯王周圍,形成若干作家群體,他們以歌功頌德或諷喻譎諫為己任。如武帝時的司馬相如、東方朔,吳王劉濞門下的枚乘、鄒陽。
      《詩經》那種四言的軀殼,到漢代已經僵化了,楚辭的形式轉化為賦,漢代樂府民歌卻以一種新的姿態,先在民間、後在文人中流行,並由此產生中國詩歌的新節奏、新形式,這就是歷久不衰的五七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