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融入溫哥華友善社區
( 2012-12-28 )



筆者參與健行會行山團行雪山。

      從香港移民溫哥華一年半,由學車到考路試都有中文翻譯,體會到這真是個友善的社區。加拿大每年約吸納25萬新移民,當中落腳溫哥華的有4至5萬人。溫哥華天氣冬暖夏涼,冬季下雪日子大概是一兩星期,甚至不下雪。駕車去北岸雪山僅一至兩小時即達,難怪在2010年舉辦冬季奧運會。去年冬天,靠着衛星導航系統,駕車往遊北岸四座不同雪山,大開眼界;對生活在亞熱帶的香港人如我,別具新鮮感;特別是初雪如綿的雪白“仙境”或者朦朧飄雪,別有一番景象。參加了健行會行山團,擴闊對各區郊野公園的認識,同時也參與保健活動。
      這裡春夏秋都鮮花盛放。年初最先綻放水仙,然後鬱金香、百合、櫻花、玫瑰等,排隊盛放,可見天作之美。這是我從前在香港生活時不會留意的。學習園藝是這裡生活的基本工夫,但一些華人和印度人卻把屋前屋後草地改鋪上水泥,被鄰居視為環境破壞。這裡的地價越來越昂貴,舊屋會被收購重建大宅,可賣得好價錢。


      不諳英語也自在生活
      華人人口增多,華人餐廳和超市例如大統華(一統大陸、香港、台灣和東南亞食品),廣受歡迎。華文報紙除了收費的《星島日報》、《明報》和《世界日報》以外,每天還有免費報紙;另有兩個中文電台和中文電視台。電視台走向數碼化,高清台與3D電影也逐漸普及。華人在此縱使不諳英語也能自在生活,卻比香港和大陸享受到更好的空氣、偌大空間和綠化環境。一些從大陸來溫多年的人很滿意這裡生活,不願回中國大陸了。
      我用“大陸”和“內地”形容中國大陸,但大部分內地人往往用“國內”和“國外”形容他們的處境,似不當加拿大是自己的國家。最近加拿大有公司從中國引入臨時礦工,但中國的中介機構卻收取礦工1.6萬元人民幣及其他雜費等,引起傳媒和加拿大人的不滿。有中文報紙形容為排華,認為即使礦工不被中國人剝削,也會被加拿大人剝削,為什麼大驚小怪?


      不少家長重視學校排名
      華人社區間中爆出倫常命案,有華人就認為這是加拿大太自由的社會風氣造成,但對中國“維穩”踐踏人權的事卻保持緘默。這裡學校教育不用“填鴨式”,華人家長往往形容這裡有教師愛偷懶。華人家長對學校排名榜向來重視,子女入不到美國常春藤等名大學,就批評大學取錄機制不透明及帶歧視。有些強國心態的華人用陰謀論看白人社會,卻享受這裡的福利,例如懷孕生育,夫婦可共享一年產假,還有牛奶金等,但又不願“回國”及放棄加拿大籍,帶着仇恨心態生活。
      這裡基督教會不少,應該說各族裔的教會林立,且有粵語、台灣閩南語、普通話、東正教、天主教、以及文化混合式教會等。我和妻子去了多間教會探路,終於落腳離家五分鐘車程的尼爾遜街社區教會。這是中型教會,會眾二三百人,主要是荷蘭人後裔和本地白人,三代甚至四代“同堂”式。也有華人信眾三十多人,以說普通話為主。
      荷蘭人種身體高大,多六呎高人。二次大戰後荷蘭國窮,凡願意移民海外的,荷蘭政府津貼移民乘船落腳費,許多人就移民加拿大,其中有些做了建屋。現在教會有一班義工,每年都去墨西哥貧民區為窮人建屋。
      教會牧師高六呎,四十多歲的帥哥,有一子一女(好字),在中國收養了一小女孩,又收養了另一被本地華人遺棄而患唐氏綜合症的女嬰。本應他們可讓自己子女上學,可能為着方便照顧兩小 (共四個孩子),牧師太太(不稱師母)採家庭教育(加拿大是合法的home schooling,須跟教育局課程和評核進度)。若非上帝的愛,很難罷?


      呈現文化融合的社區
      教會中有熱心華人會友充當文化橋樑,介紹中國節日、食品及獻唱中文聖詩等。而西人又很欣賞月餅、新春美食和餃子等。最近參與教會聖誕聚餐和獻詩,除了中文聖詩,有二胡伴奏,有用中文、英文、西班牙文(有南美哥倫比亞裔移民)和荷蘭文獻唱《平安夜》,具體呈現一個文化融合的社區。
      華人社區及一些華人教會認為,加拿大崇尚自由,人人自我中心較強,對基督教傳統價值觀有很大衝擊,例如學校教進化論、尊重同性戀、建議大麻合法化等。去年6月15日溫市史丹利盃冰球賽引發街頭暴動,但同日晚上及翌日早上有一萬五千個市民自願協助清潔災後街頭。這是何等強烈的公民意識,與中國人那種各家自掃門前雪與袖手旁觀心態,成很強烈對比。
      溫哥華各區教堂林立,多過香港的米鋪;政府對教會用地和神職人員有稅務優惠,可見加拿大政府對教會政策仍是很尊重和優惠的。
西方民主、自由、人權和法治的普世價值觀,與基督教的博愛與平等(人皆有罪,認罪悔改才獲上帝赦免)價值觀,相輔相成。這裡也有濫權的公職人員、官場醜聞等,但社會還有監察機制。那些懷著親疏有別與陰謀論社會觀的華人,若不抱着融入加拿大多元文化社會的心態,很容易對社會看不順眼,畫地為牢,自我感覺良好地生活。


      感恩曾給幫助的同事朋友
      筆者在港從事藝術教育,來溫哥華後曾與一班香港華僑藝術家參與聯展。筆者不甘於以往所畫的風景與抽象題材表現,而提供具實風格畫作;其中一兩幅參展作品帶有暗諷中港政治題材,展場單位據說怕強國領事不滿,畫友就怕影響日後展出有麻煩,結果“被自律”不容許敏感題材的展品參展。
      這明顯與表達自由的人權與民主的加拿大社會價值觀,背道而馳,也遠離上帝公義。這令我深深體會到,鐘祖康在他所着《來生不做中國人》書中的遠見。

      撰文:余樹德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