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中國 微雕 藝術
( 2012-12-22 )



橄欖核微雕“歡樂童年”,長4.3釐米,高2.0釐米,通體金黃色,有玉質感。 網上圖片

      微雕是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中最為精細微小的一種,顧名思義,這是一種以微小精細見長的雕刻技法,歷來被稱為“絕技”。
      中國微雕歷史源遠流長。遠在殷商時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現微型雕刻,歷代以來持續發展。清朝張潮編的《虞初新誌》中描述明朝微雕家王叔遠的“核舟”,就是中國歷史上微雕藝術的經典之作。一個長不盈寸的桃核,刻而成舟,生動地表現了宋代文壇上的一個著名掌故——“大蘇泛赤壁”,即蘇軾泛遊赤壁的情景。舟上五人,鬚眉畢見,形神畢肖;其他如:箬篷、窗、楫、壺、爐等,無不應有盡有;還有34個字,勾畫了了,真可謂巧奪天工。
      篆刻邊款藝術是微雕藝術產生和發展的基礎。明、清以來,不少文人雅士在印章篆刻的方寸之中,用鐵筆題書作畫,寄託情趣,自娛自樂。及至壽山石成為印章材料之後,壽山石的微雕藝術便開始出現。
      微雕根據所用材質不同,有石雕、核雕、骨雕、牙雕、竹雕、發雕等類型。微雕特別講究選材,其材料質地要求絕對精純,必須軟硬適中、表面光潔、質地細膩、純潔無瑕,容不得有半點砂格和半絲裂紋,因為半個砂點就可能刻十多個漢字。
      微雕藝術以其精緻細微的特種技藝取勝,有平雕、浮雕、圓雕、透雕等之分。微雕的刀具也是特殊的細刀,既要尖細,又得鋒利。
      微雕藝術“藝在微,技在精”,愈是細微,越需要雕技功力,方能產生精品,價值也愈高。微雕十分講究畫面和章法的藝術,要有特別精熟的書法和國畫功底,雕刻的時候才可進行“意雕”。雖然微雕細微到無法用肉眼辨認,但在放大鏡下仍然十分精美,如大幅的書法精品。自身色彩斑斕、紋理萬千的特點,配以山水、花鳥、人物,首創了熔金石書畫於一爐,又有別于金石書畫的藝術。
      微雕的雕刻面積極小,雕作時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釐千鈞,一氣呵成。
      運刀要“穩、准、狠”,只有這樣,才能使書法和刀法筆意達到完美的統一。
      通常人們把“刻”說成“陰雕”,而“雕”則指“陽雕”。“微雕”之不同於“微刻”,最主要的特點是有立體空間的呈現,“微刻”是凹進去的,有裝飾性,少立體感;而“微雕”則是雕刻出精微細小的立體畫面,是一種富有立體感的陽雕微觀雕刻藝術。
      微雕藝術以刀代筆,意在刀先,將書法、繪畫藝術與運刀技藝融為一體。

      作者:謝官興



巴林石微雕《出師表》。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