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曾經滄海 太行深處尋古國
( 2012-12-21 )



■位處太行深處的長治自然風光神奇壯美,旅遊資源豐富。圖為第三屆中華祈福文化旅遊節”開幕式前不久在山西長治天下都城隍廟景區舉行。新華社

近來,電影《一九四二》成熱門話題,有不少地方因而名聲大噪。這部電影講河南的事,卻未在河南拍攝。導演馮小剛考察後說,河南事發地已經變得既沒有過去也沒有現在,反倒是藏在太行山深處的山西長治有着厚重的歷史感,除了那些古老守舊的村子和手工藝,還有上黨門雕刻精美的圖案標識着長治曾經的富庶。

      長治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地處晉冀豫三省交界處,東倚太行山與河北、河南兩省為鄰,西屏太岳山與臨汾地區接壤,南部與晉城市毗鄰,北部與晉中地區交界。這裏地處黃土高原東南部,是山西農業較發達的地區之一。
      長治古稱上黨,歷代郡、州、府首腦機關的駐地主要就在今長治市的城區。上黨之名最早見於戰國初;對於“上黨”的含義,東漢劉熙在他的訓詁名着《釋名》中是這樣解釋的:“黨,所也。在於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各類地理文獻也認為這裏“居太行之顛,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上黨為天下之肩脊的感受,對於久居於此的人們來說可能體會不深,但若從河北回望山西,便立覺山高萬仞,如在雲天,有不識上黨真面目之慨。
      而正是此地,曾誕生過一個神秘的王國,它的輝煌被掩埋在黃土之下,它的存在被排斥在記錄之外,它的一切猶如風過曠野,甚至沒有給後人留下一塊文明的碎片。它就是西燕,在上黨大地上迅速崛起又迅速消失的神秘王國。
      發鳩山是上黨盆地西部的天然屏障,山頭霧罩雲騰、翠奔綠湧。黑虎窯是一個腳踩三市的地界:南望是晉城的十裏鄉,西瞰是臨汾的杜村鄉,東攬就是上黨盆地。對於曾在這片土地上存在過的西燕王國,大多數村民都搖頭表示根本不知道。但是,村民王老漢給來訪者們講了一個神秘的現象:這個地方的人對於蛇,既怕又畏,既敬又懼。
      王老漢說,只要家有牲口,免不了就要被“草掛”。所謂“草掛”,就是被蛇咬傷。以前沒有蛇傷藥的時候,被草掛了,就得請法師收傷。他還介紹了:收傷的部分咒語:“天上金雞叫,地下玉雞鳴……南斗六郎北斗七星,太上老君急急敕令。”有人估計,這些咒語不排除就是神秘的古王國留下來的讖語。
      “帶好你的弓箭,穿好你的甲胄,上天派我來主宰西燕,士兵們,我和你們在一起戰鬥,保衛我們的家園。”公元384年,鮮卑族慕容泓在長子縣建立了他的王國。然而,西燕沒有能像他的統治者期望的那樣長命,公元394年8月,后燕大軍攻克長子,斬殺了西燕最後一個皇帝慕容永。這個王國,從此就突然消失在了一團迷霧之中。
      在石哲鎮慕容村,村負責人吳海玉說,慕容村原來叫“墓穴村”,相傳西燕被滅後,慕容永被殺後葬身於此地。而考古發現表明,慕容村往東10公里,就是西燕王國的都城。西燕王國國都古城址位於今長子縣雍河、嵐水河支流的南岸,現存東北角城牆、北城、西城牆和西南城,遺存清楚地反映了西燕的存在。
      在慕容永的“墓地”,76歲的孫崇文說,墓地原為一個下陷的大坑,下面有個墓穴,全部為石製。人們用墓地的石門做成了現在的牆壁。但無論是尺寸、規模,還是工藝、雕飾,都不足以證明它屬於一代帝王——即使一個亡國之君,也不該是這般寒酸。村民曾在“墓地”前面不遠處的菜地,整地的時候不小心挖出了一座磚砌的墓葬,他們懷疑發現了真正的慕容永墓穴。大家發現這座墓葬具有典型的金代特征。隨後趕到的文物專家證實了大家的判斷:這是一座金代墓葬。稍後,大家在一戶農家發現了一尊石獸,它的雕刻風格非常簡單,專家肯定這尊石獸比此前發現的金代墓葬更久遠。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古老的西燕王國消失得如此徹底,才被擋在了中國文明史冊五胡十六國之外,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文物出土,昭示着這片土地上埋葬的秘密,將會越來越清晰地展現給世人,揭開西燕古國的神秘面紗。

      最早留學海外 長治人創歷史
      通常說到中國留學史,一般認為發端於1871至1889年間,在容閎的宣導和推動下,清政府遣派120名幼童先後赴美國留學。容閎赴美留學是在1847年,被廣泛地認為是中國留學生史的開端。
      然而,名不見經傳的山西長治人郭儒旺(1743-1817)、郭雅歌(1747-1779)卻於1766年就到了意大利那不勒斯“聖家學院”留學,比起“留學之父”容閎還早84年。那不勒斯“聖家學院”是來華的意大利天主教傳教士馬國賢為培養中國本土神職人員於1732年7月在那不勒斯創建的,在中意交流上起了重要作用。
      馬國賢於1710年從意大利來到澳門,隨即北上北京,成了康熙皇帝的宮廷畫師,經常跟隨皇帝到各地巡視,走遍了大江南北。不幸的是,馬國賢在華期間,羅馬教廷因中國禮儀的問題跟康熙皇帝發生了爭執,雙方關係迅速惡化。馬國賢對於京師越來越敵視外國傳教士的事態發展感到非常擔憂。為了尋找一條發揮自己宗教熱忱的途徑,他開辦了一個學校,教中國孩子文化和基督教信仰,準備把他們培養成教士。
      1722年,康熙皇帝駕崩。雍正繼位後對天主教傳教士們又增加了許多行動的限制。馬國賢感到在中國傳播基督教已經基本無望,他決定帶他的學生回意大利,於1732年正式開辦了專門培養中國留學生的“聖家學院”。根據西方學者奈傑爾.卡梅倫的研究,這座“聖家學院”總共開辦了156年,培養了106名精通拉丁語的中國神甫。歷史學家方豪著的《同治前歐洲留學史略》一書中記載:早在18世紀初中國就派出留學生114人。其中山西佔19名,19人中長治人又佔到6名。
      郭儒旺、郭雅歌這兩位山西最早的留洋者,是貧窮落後的壺關縣安口村人。他倆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結伴而行,漂洋過海,到達意大利“聖家學院”學習。乾隆四十年(1775年)郭儒旺、郭雅歌回國。郭儒旺最先被教區派往陝西省、直隸省、甘肅省傳教,郭雅歌則留在山西。
      他們留洋歸來,除完成他們的傳教事業外,帶回的西方文明特別是辦學思想、建築藝術等對長治地區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族聚村落 連戰尋根
      81歲高齡的連樹文老人在襄垣縣古韓鎮南峰村創辦了“民辦博物館”,用客觀的實物鏈結起了一個村莊的鴻蒙遠影,珍藏着舊石器、新石器、商周和隋唐時期的上下5000年的歷史記憶。
      連樹文說,上個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他發現了這些古人類活動的遺址,隨後襄垣縣和市博物館的專家也來此考察。先後發現了灰、紅、黑陶片,夾層,灰坑等,採集到的標本有陶鬲、瓶、碗、甕和石斧等。專家認定這些意外的發現是新石器時代仰紹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遺存。
      據歷史學者連雲山考證,在遠古時代,連氏家族的祖先主要活動的地帶就在今天的上黨地區。襄垣縣城郊的陽澤河、南峰、南豐溝等幾個村落,自古以來是連氏族聚居的村落。福建省連氏族譜中記載:“福建連氏,來自古之上黨,隋唐時期,上黨連氏南遷,定居福建、廣東等地”。時至今日,連氏祠堂就位於緊挨南峰村的南豐溝村,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南峰村現在全村100餘戶,大多姓連。連氏的開宗,給這個歷史悠遠的小村莊增添了濃厚的人文氣息,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曾於2009年4月6日到連氏祠堂尋根祭祖。



■圖為長治市壺關太行山大峽穀自然風光旅遊區。網上圖片

■位於長治市壺關縣的太行山紅豆峽大峽谷,吸引了眾多的遊客。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