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貝加爾湖之秋
( 2012-12-21 )





      蘇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國幾乎婦孺皆知:公元前100年漢中郎將蘇武奉武帝之詔出使匈奴被羈,至西元前81年始放歸。其間蘇武曾在朔風與冰雪肆虐的北海邊上牧羊,“貝”與“北”發音相近,“北海”即如今的貝加爾湖。作為東亞地區一些民族的發源地,原土著居民為鄂溫克人,後突厥、匈奴、鮮卑、蒙古人,加上中原的漢族人和從歐洲來的俄羅斯人,在歷史上先後相互角逐,經過數度變遷,貝加爾湖現屬俄羅斯聯邦伊爾庫茨克州。據說毛澤東主席第一次訪蘇時,乘火車沿西伯利亞大鐵道途經伊爾庫茨克,蘇方人員曾請他下車看一看。因為貝加爾湖曾是大唐帝國版圖的一部分,而俄羅斯人直到17世紀中葉才翻越烏拉爾山脈染指於此,所以主席幽默而又意味深長地說:“這裏就是我們的家嘛,用不着看了。”蘇方人員面露尷尬,中國同志馬上在旁邊打圓場:“天下布爾什維克都是一家。”
      貝加爾湖大約形成於2500萬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它又是現在世界上最大和最深的淡水湖,南北長約636公里,東西平均寬約48公里,湖底最深處達1620米。由於狹長如半月形,所以又稱“月亮湖”;湖水特別湛藍,有“西伯利亞的藍眼睛”的美譽。蘊涵的淡水量相當於北美五大湖的總和,足夠全世界的人飲用100年。1996年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遺產,是俄羅斯也是世界上的著名旅遊勝地之一。
      中俄文字之交與人員往來自上世紀日益頻繁和密切,貝加爾湖、伊爾庫茨克等地方不時出現在有關的記載中。1920年12月中旬瞿秋白受北京《晨報》派遣赴俄訪問,他在《餓鄉紀程》中曾這樣描述道:
      “七日一清早,朦朧睡夢初醒,猛看見窗外一片蒼白,天地凍絕,已到貝加爾湖邊。蜿蜒轉折的長車沿着湖邊經四十多個山洞,拂掠雪枝,映漾冰影,如飛似掠的震顫西伯利亞原人生活中之靜止宇宙,顯一顯‘文明’的威權。遠望對岸依稀淒迷,不辨是山是雲,只見寒浸浸的雲氣一片淒清顏色,低徊起伏,又似屹然不動,冷然無盡。……離湖邊稍遠,剩着一片一片水晶的地氈,澈映天地,……”
      這是貝加爾湖之冬的景象,而且是近一個世紀以前的貝加爾湖之冬。
      茅盾1946年12月訪問蘇聯也是恰逢冬季,所過之處銀裝素裹,樹木皆積濃霜,遠看像開滿白花。夜間行車更是什麼風景都見不到。他在18日的日記中不無遺憾地寫道:“列車昨夜繞着貝加爾湖走,這在夏季,便可觀賞貝加爾湖的風景。可惜今在冬天,又是夜間,有負此名勝之區。”
      胡適比瞿秋白和茅盾要幸運多了。1926年7月他赴英國倫敦出席中英庚款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沿西伯利亞大鐵道經過貝加爾湖和伊爾庫茨克。一邊是湛藍的平寂如鏡的湖水,一邊是巉巉的岩石,胡適忍不住在日記中讚美了一句:“車行貝加爾湖邊,風景絕佳。”
      七月系盛夏季節。胡適說貝加爾湖之夏“風景絕佳”,其實風景最佳的乃是貝加爾湖之秋。
      貝加爾湖地處北緯50度以北,最北端超過北緯55度,每年9月就已進入濃濃的秋季了。這是貝加爾湖和伊爾庫茨克最美的季節,正所謂“一年四季景不同,尤數秋來色最佳”:湖邊山上路旁,白樺林一片金黃,間有深綠的松樹,紅亮的楓葉,真真是美景無限,蔚為壯觀,令人目不暇接。坐在旅遊列車上沿貝加爾湖岸徐行,那種美的極致感覺比當年胡適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一邊確是巉巉的岩石,但上面長滿了白樺與樟子松;一邊確是湛藍的平寂如鏡的湖水,但在湖水與車廂之間又加上了連綿不絕的巨幅彩色畫卷──那是長在岸邊的樹木在秋陽的映照中盡情地在展示它們的光彩。人在車上望,車在畫中游。尤其讓人讚不絕口的是,在從湖邊一小鎮開往伊爾庫茨克途中,山巒起伏,夕陽西照,滿山滿樹金黃且有葉子泛紅者在秋風中搖曳,簡直就像是繽紛的湖水在微微蕩漾……如此的絕佳美景盡收眼簾,全車廂的人都禁不住歡呼雀躍起來!
      白樺林是貝加爾湖之秋的主角。由它決定了貝加爾湖之秋的主色調──金黃。在俄羅斯的文學、繪畫和歌曲中,有許多讚美白樺林的作品,來到貝加爾湖就知道俄羅斯人為何對白樺林情有獨鐘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白樺林是俄羅斯的兩個自然符號。
      貝加爾湖周長達2000公里,面積有31494平方公里,置身湖上岸邊有如臨海一般廣闊。奧列紅島是湖中最大的一個島,原來是犯人流放的所在,著名的俄國十二月黨人,以及布爾什維克的重要人物捷爾任斯基,都曾經在這裏流放過。貝加爾湖魚類資源豐富,茅盾在訪蘇日記中就說過:“此處有貝加爾湖特產之白魚,燻後出售,味甚腴美。”蘇聯時期島上建有魚類罐頭加工廠,但早已廢棄了。現在的奧列紅島似乎一切都保留着“原生態”的模樣:草原上、山巒間點綴着一處一處的村落,居民用木材建屋,有的在尖尖的木屋頂上還設有“雙頭鷹”的標誌。木柵欄裏餵養着牛和馬。盛氣淩人的狗和搖尾乞憐的狗三五成群。村中土路坑窪不平。整個島上也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仿照魯迅先生一句名言的話語模式:草原上本沒有路,走的汽車多了,汽車壓過去就成了路。然而遊人卻免不了要飽受顛簸之苦了。儘管條件簡陋,但來島上遊玩的人仍絡繹不絕,尤其是在夏秋兩季,包括中國人、西歐和美國在內的外國旅遊者,以及來自俄羅斯發達地區的人們,爭相到奧列紅島旅遊度假,為的就是盡情享受貝加爾湖的美麗風光,體驗一下當地人的“原生態”的生活方式。為適應旅遊的需要,島上的居民將住屋作了某些修整以接待遊客,美其名曰“木質度假別墅”。並增設了餐館、酒吧、桑拿浴室。看上去就像是我們國內的“農家樂”。
      在伊爾庫茨克大街上,在貝加爾湖和奧列紅島,除了俄羅斯人,還能見到不少布裏亞特人,他們屬於蒙古人種,同我們一樣長着黑頭發、黃皮膚。與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人不同,布裏亞特人信奉薩滿教(喇嘛教的一種)。為便於管理和實行少數民族自治,俄羅斯聯邦政府專門設置了一個布裏亞特共和國,與伊爾庫茨克州分列在貝加爾湖東西兩面。不過布裏亞特人並不承認自己是成吉斯汗的後裔,這可能是因為當年蒙古鐵騎橫掃俄羅斯時結怨太深,他們擔心如今的俄羅斯人歧視性的報復。給我們開車的司機就是一位布裏亞特人,既會說本民族語言,也會說俄語,看樣子他和俄羅斯人相處很融洽,彼此顯然都視為一國之手足同胞。這位布裏亞特司機對中國遊客也很友好,帶着我們一路搖晃着、顛簸着──有時甚至是“跳躍”着──從草原上、從金黃的白樺林中間穿過,來到一處處景點參觀遊覽。
      合波角:島之最北端,懸崖峭壁,聳立湖中。舉目西望,一山狀如人臉,故稱“人臉山”;朝北則煙波浩渺,儼如大海。
      海鷗島:海鷗聚集、生息之所。遊人每乘船過此,必將事先準備好的“列巴”(黑麵包)掰成碎塊投擲水中,成群的海鷗便立刻爭先恐後飛來覓食,在湖面上飛上飛下,或一頭紮入水中。這是近距離觀察和拍攝海鷗的最佳時機。
      鱷魚島:狀如一條鱷魚半伏在水中。其實是僅僅高出湖面不多的一堆石頭,故只宜遠眺,而不宜近觀。
      海豹島:觀賞海豹的去處。這就讓人奇怪了:海豹是生活在海洋裏的動物,貝加爾湖是淡水湖,怎麼會有海豹呢?對此有兩種解釋:一是這一帶遠古時期本為大海,由於造山運動,致使大海遠去,只留下了一個貝加爾湖,海豹也就跟着留下來了;二是安加拉河從貝加爾湖流出後,匯入葉尼塞河,最終流入北冰洋,北冰洋的海豹逆流而上,經葉尼塞河、安加拉河進入貝加爾湖,並逐漸適應了淡水湖的生活環境。
      三兄弟山:險峻的懸崖之下,有三個小山包似的大石頭孤零零的立在湖岸邊,任憑風吹浪打。傳說貝加爾湖生有七個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叫安加拉河離湖遠去。父親命三個兒子把妹妹叫回來,三個兒子去後沒有能讓妹妹回頭,貝加爾湖一怒之下,便將三個兒子變成了三個石頭以示懲罰。
      我們下榻的松林別墅,就坐落在安加拉河的出湖口,離伊爾庫茨克市中心驅車大約有20分鐘的路程。在白樺林和松樹林的掩映中,一棟棟俄羅斯風格的木質建築錯落有致,環境優美而又安靜。
      每當清晨,安加拉河上飄起薄霧,如像柔漫的輕紗;而初升的太陽又將金黃的白樺林鍍上了更加耀眼的光亮。

      作者﹕桑逢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