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愈演愈烈的中國礦工風波
( 2012-12-21 )



      近來圍繞在卑詩煤礦工作的中國礦工風波不僅沒有停息,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這是因為這場表面看來只是工會對礦主的鬥爭,但其背後有卑詩省和聯邦政壇乃至大國間博弈的政治背景。現在雙方將戰場延伸到了法庭,工會方要求暫停引入中國勞工,而一名中國礦工則在煤礦的支持下向加拿大人權委員會抗議工會主張中的種族歧視問題。
      種族歧視在歷來重視人權的加拿大自然是一項嚴重的指責,不僅工會一口否認,連支持工會的省新民主黨党領狄德安也急於聲明撇清。但在工會網站的宣傳文章中,清晰地列出了中國煤礦招收中國的煤礦工人、要求卑詩省長對中國礦工說“不”等內容。在當前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聽多了這種言論,難免使人不產生要歸罪於中國人的印象。聯想到多年前的排華事件,也是源於本地人指責華人搶了他們的工作。
      事實上中國勞工只占來到加拿大的外國勞工中極小的一部分,但工會仍是開口閉口拿中國人做文章,新聞報導也充斥着類似的內容,實在令人失望。
      雖然各級政府都再三說明,引入臨時外國勞工的主要目的是要填補某些急需勞力而本地人無法迅速勝任的市場,而不是向大公司企業傾斜,為他們榨取便宜勞力的行徑大開綠燈。法律規定,外國勞工的權利應該和本地勞工一樣得到保障,但現實就是外國勞工的薪酬偏低,同時因為雇主不需要支付額外的退休金等福利,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不僅如此,由於外國勞力沒有本地聯繫,不少雇主更以提供食宿為由變相壓低工資,更有仲介公司從中收取斡旋費用。
      重重盤剝之下,處於最底層的勞工卻是敢怒不敢言,因為一旦表示不滿,雇主馬上解除雇傭關係,使他們失去留在加拿大的合法身份。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最近加拿大廣播電視臺就揭露了幾個在速食業發生的類似故事。由此可見,工會的策略應該把外國勞工當作團結而不是排斥的對象,為他們爭得同樣的權利才對。只要實現了同工同酬,所謂便宜勞力的說法自然消失,外國勞工也不會對本地市場形成威脅,只是有用的補充而已。可惜現在工會的所作所為只是流於“阻止中國礦工”的表明形式,反而容易引起種族矛盾。
      整個事件中政府角色的缺失也不容忽視。聯邦以及卑詩政府的表現令人生疑,原來政府早已批准了中國勞工的引進計劃,直到礦工事件被揭露出來之後,他們才紛紛表態要嚴格把關,認真調查,實在難以想像他們真的對此一無所知。無論如何,卑詩的經濟振興不能以低廉的外國勞力和族裔矛盾衝突為代價。

      王 胡 

      本版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與本報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