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兩大製造企業“相看兩相厭”
( 2012-12-21 )





離開湖南,遷往北京!——三一重工,這家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製造企業,就在中共十八大結束後不久,繼控告美國總統奧巴馬之後,扔下一枚“重磅炸彈”,這家企業出人意料地宣布,決定將總部遷離長沙;並稱,此舉是因為遭遇同在湖南的競爭對手中聯重科的打壓,甚至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的家人也屢遭“戕害”,“被迫出走”。一石激起千層浪。

      11月30日,作為三一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三一重工發布公告,稱將總部從長沙遷往北京的主要原因是“規避惡性競爭”。公告中稱,搬遷與湖南省投資環境沒有任何關聯,三一對湖南省政府“永遠心存感激”。在三一重工發布公告的前一天,中聯重科發布聲明稱,當日《環球企業家》雜誌發布的《三一恨別長沙 梁穩根的內心獨白》報道“嚴重違背事實”。
      在三一重工宣布計劃將總部遷往北京後不久,梁穩根接受了《環球企業家》(Global Entrepreneur)雜誌的採訪,指責中聯重科在長沙製造了一個“非理性惡意競爭環境”。兩家公司對對方的指控包括:竊取商業秘密、間諜活動以及其他各種骯髒的老把戲。中聯重科則在其網站上發表文章說,保留對上述惡意中傷者法律追訴的權利。


      “同室操戈”
      《新京報》刊登了一篇署名“華化成”的文章,說:“且不論爆料內容之真假,僅憑兩家同處一省、國內頂尖的機械龍頭企業,在公共輿論平台上‘同室操戈’至如此境地,就足以令人唏噓。”
      美國的《華爾街日報》在報道中說:“中國兩家主要建築設備生產商之間的醜陋口水戰在持續升溫。……雖然(也許正是因為)兩家公司離得很近,但它們卻相看兩相厭。兩家公司的高管常常在報紙和新浪微博等微博平台上相互攻擊、指責和謾罵。”
      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之間持續發酵的緊張關係在最近的上海工程機械寶馬展(bauma China)上即已明顯表現出來——這是中國最大的建築設備博覽會。據中國媒體報道,在展會上,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意識到他正走近競爭對手中聯重科的展區時,突然轉了個身,向另一側而去。


      市場惡化
      在報道三一重工與中聯重科的“是非恩怨”時,《華爾街日報》提到了中國龐大的建築設備市場迅速惡化的局面。
      “自2011年第二季度以來,建築設備銷售的大幅下滑使經銷商的庫存保持在很高的水準。據建築管理咨詢公司英國工程機械咨詢公司(Off-Highway Research)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史楊估計,中國未售出的挖掘機最多達5萬輛。他說,通常情況下,一年的銷售量最高為15萬輛。政府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大規模刺激支出開始枯竭時,建築行業喜人的增長態勢戛然而止。
      《華爾街日報》在文章的結語寫到:“不清楚中國這兩家重型機械設備生產巨頭之間的最新爭鬥何時會結束,甚至是否會結束;但鑒於數十家中國競爭者覬覦在側,加上卡特彼勒(Caterpillar Inc.)和沃
      爾沃建築設備(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等全球巨頭更大力度地進入中國較低端建築機械設備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可能最好休戰,將精力放到業務上。”

      不平靜的“三一重工”
      “行賄門”
      2011年4月19日,一自稱“行賄改變世界”的網民在各大網站發帖、爆料,稱三一重工新疆分公司涉嫌在業務採購中有行賄行為,並曝光《2011年中字頭及水泥行業客戶春節公關費匯總表》,直指三一重工在2011年春節期間,涉嫌向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佑錕(注:劉佑錕實為副總經理)等多家“中字頭”的企業領導送了不少公關費。
      “裁員門”
      2012年7月5日上午8時30分,90多名上海三一重機的研發工程師,因為被告知要轉崗到一線車間當鉗工、下料工、焊工,齊聚奉賢區四團鎮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要求當地勞動監察部門給個說法。同樣的一幕,還發生在瀋陽、昆山、長沙三地的三一集團相關企業。裁員共涉及約800多名工程師。
      起訴奧巴馬
      這場訴訟的原告方是三一集團與其關聯的羅爾斯公司(Ralls), 2012年7月, Ralls在美國經營的風電廠項目被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禁止;9月28日,奧巴馬也以同樣理由簽發了禁止該項目的行政命令,並要求Ralls90天內撤出全部投資。Ralls公司隨後把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告上法庭,並將奧巴馬追加為被告。
                                             

      “湖南把三一當‘爺’看”
      儘管湖南省副省長韓永文12月2日表示:“我們現在還在做工作,希望三一重工繼續留在湖南發展。”但據悉,三一重工總部搬往北京已經沒有懸念。
      三一重工的一位管理人員說,包括董事長梁穩根在內的高管近日正連續開會,研究哪些部門、哪些人搬遷至北京辦公,以及搬遷的具體步驟,而三一重工在北京昌平區的工業園,完全有能力接待總部入駐辦公,並且能夠解決相關工作人員的住宿問題。
      12月4日,有權威人士透露,三一集團當日下午在總部新食堂四樓召開職能總部全體員工大會,宣布遷都北京事宜。另據企業內部人士透露,企業管理層已正式向北京市政府申請將三一集團和三一重工的註冊地遷往北京,但生產基地將留在湖南。
      此前,三一重工11月30日晚間發布的公告也說,此次搬遷只涉及總部少數部門和人員,泵送事業部、汽車起重機、路面機械以及在湖南的所有工廠和項目均不在搬遷之列,公司在湖南的產值、稅收和就業基本不受影響。湖南將繼續是三一未來發展和投資的重點。
      20多年前,三一把當年的小廠從湖南婁底漣源遷至長沙;20多年後的今天,三一已從當年的一家小作坊成長為一家世界級工廠。據悉,僅2011年,湖南省機械裝備工業規模企業完成銷售產值就有6024.82億元(人民幣),在中國大陸的排位由2006年的第17位上升至第9位。
      湖南一位政府官員說,作為一家私營企業,三一在湖南所享受的待遇非一般國企所能比,湖南把三一簡直就是當“爺”看。根據公司年報,2011年,三一重工獲得湖南省政府財政補助9億元,而中聯重科獲得政府補助僅為1.89億元,前者是後者的近5倍。就銷售收入而言,今年前三季度,三一重工實現營業收入406.99億元,但同比下滑1.46%;中聯重科實現營業收入391.08億元,同比增長17.77%。
      另外,根據萬得數據的統計,截止12月3日,中聯重科收市7.86元,總市值606億,而三一重工收市7.62元,總市值579億元,自2010年以來,中聯重科的資本市場價值再次超過了三一重工,成為工程機械上市公司市值第一。2011年年底,中聯重科收市7.69元,三一重工收市12.54元;2012年,中聯重科股價波動較小,年初至今仍舊有5%左右的上漲幅度,而三一重工同期下跌超過37%。

      一個學院起家 一個草根創業
      自去年以來中國經濟開始減速,房地產又備受打壓,對推土機和挖掘機等機械設備的需求進一步放緩,銷售業績一度陷入低迷,再加上庫存積壓嚴重,迫使重工業企業打起了價格戰,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這兩個重量型玩家開始打破原有的遊戲規則。
      《福布斯》的報道說,這兩家企業不僅商業背景不盡相同,在行事方式上也風格迥異:起跑線不同,簡單單地說,“中聯”是學院起家,“三一”則是草根創業。中聯重科的元老都出自於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1985年後,研究院的運轉資金遭縮減,作為建機院副院長的詹純新帶領7名員工,攜50萬元貸款,於1992年創立了中聯公司。成立後第二年,中聯研製出了中國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凝土輸送泵,市場反應熱烈,當年盈利創300萬元;1994年第二代面世,並於年底實現1100萬元利潤。
      中聯在湖南國資委的保駕護航下,走的是外延式兼併整合道路,在2003至2008年的6年間﹐總共進行了9次收購,且每次收購的企業都在今後為其帶來豐厚的利潤。2008年,中聯重科聯同三家投資方,斥資2.71億歐元,收購了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機械製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100%的股權。
      而三一重工自1994年成立以來,每年50%的增長成績讓業界側目。其實,梁穩根最初和他的幾個創業伙伴,做的是有色金屬焊料的生意,但由於後期新材料行業變得不景氣,開始進軍混凝土機械行業,並生產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程機械產品。《福布斯》在報道中提到,資料顯示,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機械設備產量,總計約佔中國整個混凝土機械行業的80%。雖然產品重疊度高,但兩家企業也各有側重。比如起重機械和環衛機械是中聯重科的強項,而挖掘機械、混凝土機械、混凝土輸送泵、混凝土泵車,則由三一重工佔盡了半壁江山。

      從政策到資源北京有優勢
      分析人士指出,推動三一“遷都”的力量來自三個方面。其一是“規避惡性競爭”,其二是國際化戰略布局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第三點,即北京近年來採取優惠政策,大力吸引高端製造業企業落戶。比如,中關村科技園區對所在企業實施的股權激勵所得稅等優惠政策,就對三一集團管理層有很大的吸引力。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在中國大陸,北京、上海兩個城市,有着其他省市不具備的優勢,有更多的資源配置,更適合企業在這些地方設立總部。三一有關人士曾直言:“三一感受到北京的行政效率,只要蓋一個章就夠了。”而事實上,三一“遷都”選擇北京的更重要原因或許在於,北京各區縣普遍重視發展實業特別是高端製造業,高端製造業項目成了北京各區縣招商引資的重點。
      據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的人士介紹,中關村科技園“一區十六園”擴容方案日前已經獲得國務院批復。這就意味着,北京市16個區縣都擁有一個中關村科技園分園,享受中關村科技園在稅收減免、資金補貼、人才引進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一園區管理人士強調,引進大項目,特別是高端製造業項目,正在成為各區縣園區建設的重要載體。迄今,多家企業正在或者已經將總部搬遷至北京。
      據瞭解,三一集團目前在北京昌平區已經有兩個製造業基地,一是2007年左右投建的北清路三一產業園,另一個是2010年投建的昌平南口三一製造基地。據三一集團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北清路三一產業園目前主要有幾個部門的銷售部,“三一在北京的製造業重點放在南口”。

      拓展生存空間想成為全球一流
      三一重工的負責人說,如果該公司想要成為全球一流建築設備生產商,就有必要將總部遷往北京。
      湘財證券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認為,三一將總部遷往北京,並不能完全解決其與中聯重科惡鬥的問題,畢竟雙方仍然在同一市場中競爭,但三一總部搬遷,無疑會推進其國際化進程。
      梁穩根在中共十八大期間的一場集體採訪中說,“國際化是三一的第三次創業。三一今年的國際化收入只佔到銷售總額的15%,我們希望5年以後,國外市場的銷售額要佔到三一銷售總額的40%~50%。”近年來,三一還加大了海外併購的力度。通常認為,對於正在試圖加快國際化發展的三一來說,將總部遷往北京,有利於其吸引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化人才加盟,將拓展其生存空間。



位於長沙的三一重工泵車生產車間。

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稱:“任何其他解讀都是轉移矛盾和焦點,尤其說三一離開是對政府不滿是惡毒的離間。”

中聯重科的一名技術工程師在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