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蔣介石“密囑”引發西安事變
( 2012-12-14 )



蔣介石

      1936年12月12日爆發的西安事變,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事變發生前的12月9日,蔣介石寫信給陝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密囑《大公報》發表剝奪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剿匪”兵權並由蔣鼎文取代的消息。
      此時張學良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兼代總司令,楊虎城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兼第十七路軍總指揮,軍事上歸張節制。蔣介石的“密囑”內容如下:
      力子主席兄勳鑒:可密囑駐陝《大公報》記者發表以下之消息:蔣鼎文、衛立煌先後皆到西安。聞蔣委員長已派蔣鼎文為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為晉、陝、綏、寧四省邊區總指揮。陳誠亦來陝謁蔣,聞將以軍政部次長名義指揮綏東中央軍各部隊云。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他記者,西安各報亦不必發表為要。


      中正十二月九日
      邵力子及時向《大公報》記者傳達了蔣介石的“密囑”內容,決定於1936年12月12日《大公報》在要聞版刊出該報駐西安記者按蔣介石“密囑”內容撰寫的專電,四行標題:《陳誠指揮綏東軍事、蔣鼎文負責剿共、任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為晉陝甘綏四省邊區總指揮》。《大公報》用大號字“蔣鼎文負責剿共”做主題,點明了蔣介石“密囑”的主要意圖。電文初稿如下:
      蔣委員長派蔣鼎文為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為晉、陝、甘、綏四省邊區總指揮。陳誠日內赴太原,將以軍政部次長名義,指揮綏東國軍各部隊。邵力子、楊虎城十日晚在新城大樓宴來陝將領,邀各界作陪,到六十余人,盡歡而散。陳調元十日晚到西安。蔣鼎文對剿匪總司令職表示謙辭,但願短期內在陝幫助進剿。據聞殘匪之消滅僅屬時間問題。
      蔣介石常用通過在國內外有很大影響的民營報紙《大公報》,事先發布解除軍政人員職務的消息,在輿論上造成既成事實。1933年,蔣介石要解除楊虎城陝西省政府主要職務,《大公報》即先於1933年5月1日刊載:“(上海三十日十時專電)各省主席調動確內定……邵力子主陝。”楊虎城突然獲此消息,立即向行政院提出辭職。
      1933年5月5日,《大公報》發表《國府任命陝甘兩省主席行政院昨開臨時會》:“(南京四日下午六時發專電)四日行政院臨時會議,議決准楊虎城辭陝西省政府主席職,並任命邵力子繼任陝省府主席。”“(南京四日下午六時發專電)國府四日命令……陝西省政府委員會兼主席楊虎城呈請辭職,以便專理軍務,情詞懇切,楊虎城准免陝西省政府委員會兼主席。此令。……任命邵力子為陝西省政府委員。此令……任命邵力子兼陝西省政府主席。此令。”
      蔣介石和《大公報》總編輯張季鸞有特殊關係,張季鸞被稱為蔣介石的“布衣宰相”。蔣介石每有重大舉措,張季鸞多有參與。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由洛陽返回西安,準備在西安召開西北“剿共”軍事會議,部署西北“剿共”,南京政府一批軍政要員陳誠、蔣鼎文、衛立煌、陳調元、朱紹良等陸續到達西安。
      12月5日,張季鸞到華清池訪蔣,告以西安謠言甚盛,流行的政治氣氛以“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為標誌。蔣說:“我來西安的目的,就是要平息東北軍、西北軍的分歧論調。”從6日起,蔣介石依次召見陝西省主席邵力子及東北軍、第十七路軍軍師長以及高級將領,而張、楊並未邀請參加,致使張學良、楊虎城產生疑懼。
      張學良、楊虎城與《大公報》有密切的聯繫,當張、楊獲悉《大公報》將發表蔣介石剝奪他們兵權的“密囑”時,經緊急密商,決定12日凌晨對蔣委員長實行“兵諫”,於是發生了西安事變。
      文:鄒世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