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岳陽公安警方在微博上稱處理了一件“價值16萬元”的核桃仁糖果糾紛,所謂核桃仁糖果就是俗稱的切糕。該微博發布後引發網友熱議,僅在新浪微博上就引發了超200萬條的討論。
強買強賣在全國各地的車站、港口、旅遊區等都不同程度存在,岳陽的“切糕事件”就性質來講並沒有很特殊的地方,之所以引發潮水般的圍觀和吐槽,是警方處理此事的結果和涉事人員的地域族群背景。損壞的切糕值不值16萬?毫無疑問,肯定遠遠不值。恐怕岳陽警方也知道不值,但為什麼這麼一個具有敲詐性的要求竟然得到了警方的支持?這和事件當事一方的民族身份有關。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來,在中國發生的涉及少數民族的案件,都會讓當地警方和政府頭痛,而在處理的過程中,由於擔心引發“民族問題”,往往採取一些不能堅持原則和法律的做法來息事寧人。
而一旦被披露,就會引起民眾的強烈反響,網絡上的討論很快從對事件本身的討論轉變為對少數民族的謾罵、對民族政策的質疑和攻擊,繼而引發不同民族網民間的對罵,到後來已經無人關注事件本身是什麼了。這次的“切糕事件”,網民們倒表現得較有幽默感,沒有一味攻擊少數民族,而是專心吐槽這“天價的切糕”,以及強烈質疑岳陽警方對此事的處理方式。其實這些事情的背後反映出的是中國警方和地方政府對國家的民族政策缺乏足夠瞭解以及在工作中缺乏處理涉及與少數民族有關事務的經驗。像此類事件在新疆也會發生,但絕對不會是這種結果。新疆在處理類似案件時的原則是“是什麼問題就按什麼問題處理,不把與少數民族有關的事都作為民族問題”。
改革開放初,人員流動性低,在中國很少見到新疆少數民族,去中國的新疆少數民族人員也相對簡單,但現在,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員的流動性急劇增加,去中國的新疆少數民族也是魚龍混雜,與中國漢族發生衝突的概率也大幅上升,這是一個客觀事實。
在國內民族交流日益擴大的情況下,中國的政府部門也需要認真掌握國家的民族政策以及提高處理涉及民族事務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不在發生涉民族案件時手足無措,“反暴力、講法律、講秩序”應該成為不論在任何地方處理涉民族事件的基本原則。
為維護新疆和維吾爾族的公眾印象,不論是政府還是維吾爾族仍然有許多事要做,無論如何,個別敗類的行為都不可能真正影響到新疆的形象和與中國的民族關係。
吐爾文江.吐爾遜
本版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與本報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