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First Position
( 2012-12-07 )





      最近看了一出紀錄影片《First  Position》,講述的是六個6-19歲的孩子參加美國著名芭蕾舞比賽Youth America Grand Prix的過程,六個極富天賦的孩子為了贏得勝利在訓練過程中經歷了傷痛、挫折,以常人無法想像的艱苦訓練最後取得勝利。
      這是一部非常有啟迪意義的影片,可惜中文將其片名翻譯成《起點》。First Position是芭蕾舞的術語名為“一位”,是指兩個腳的腳後跟靠近,腳指尖朝兩個相反方向分開成為一字的站位。
      “First Position”作為片名,很好地點出這是一部關於芭蕾舞的影片,同時它又具有所有舞者要爭得第一的內涵。
      從該影片我們可以看到中美兩個社會培養精英的根本不同之處。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因為芭蕾舞團到學校選拔人才,也差一點就成為專業的芭蕾舞者,但在被選拔之前我對芭蕾舞是一無所知的。中國的精英培養制度是一種種子——種植——護養——成熟——成果的模式。
      雖然中國的培養制度也在不斷改變中,但我們不能完全否認這種模式,從中國培養出那麼多的奧運冠軍就可以看到這種模式的成功之處。
      美國的精英制度(不能加“培養”)則是一種成熟——成果的模式,整個社會和家庭一起承擔了種子——種植——護養的過程。相比較而言,這種制度應該更科學一點。
      當我懷着要將兒子培養成偉大的高爾夫球手的夢想來到加拿大,第一次帶他去見他的教練的場景和過程還歷歷在目。
      來加拿大之前我兒子已經有六年的球齡了,並在國內也有一些成績。
      所以等教練看完他的揮杆動作後,我略帶驕傲的問教練:“你覺得他怎樣?”教練的回答可以算一盆冷水:“有天賦的孩子很多,可是只有那些真的能為高爾夫球瘋狂的才會成功。”
      的確是啊!中國的父母可說是個個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有時會迷失在這個過程中完全忽視自己的孩子是否具有從事某項運動的天賦,即使有天賦,他/她又是否那麼為這樣運動着迷而瘋狂呢?
      在中國運動員的目標可以說非常明確——奧運冠軍,但在美國和加拿大,我們的目標變成更加真實和可達——大學獎學金。(上)

      作者﹕嬡沅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