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八路軍第三縱隊史略
( 2012-11-30 )



      1937年10月14日,國軍第五十三軍第三八八旅第六九一團團長呂正操(中共黨員)在率部南撤途中,脫離國軍序列,在河北省晉縣舉行抗日誓師,改稱中共領導的人民自衛軍,呂正操任司令員。
      在此期間,冀中軍民挫敗日軍對冀中地區的第一次春季“掃蕩”,並參加破擊平漢鐵路的作戰。
      冀中抗日根據地逐漸鞏固:共建立了38個縣的抗日民主政權和各種民眾抗日救亡組織;人民自衛軍發展到12個團、1個游擊師、3個游擊支隊,河北游擊軍把較穩定的部隊編為9個團、1個游擊師、4個路,兩支部隊共6.6萬余人。
      1938年5月,人民自衛軍與河北游擊軍等部在河北省安平縣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兼冀中軍區,歸晉察冀軍區指揮。呂正操任第三縱隊兼冀中軍區司令員,孟慶山任副司令員,孫志遠任政治部主任。
      縱隊轄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支隊以及回民教導總隊等部,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支隊依次兼冀中軍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軍分區。8月,王平任第三縱隊政委(1939年1月程子華繼任)。9月,組建獨立第一支隊(後兼第五軍分區)。10月,第三縱隊編為5個支隊、17個大隊、4個團、1個回民教導總隊及縣、區游擊隊,共6萬余人。
      1938年11月至1939年1月,第三縱隊挫敗了日偽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的第一、第二次圍攻。
      1939年4月,第三縱隊進行整編整訓,所轄部隊編為警備旅和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支隊、南進支隊及回民支隊,共15個主力團。其中警備旅及第八、第九、第十、第六支隊分別兼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軍分區。
      9月至12月,第三縱隊部分部隊在新成立的整軍委員會領導下,採取“戰練結合”的方針進行整訓,使部隊軍政素質得到較大提高。整訓期間,還進行了冬季反“掃蕩”作戰。
      1940年春,第三縱隊以5個團、回民支隊2個大隊及津南自衛軍組成南進支隊,以第六軍分區機關組成指揮部,由政委程子華率領開赴冀南參加討伐國民黨頑軍石友三部的作戰;呂正操率警備旅參加晉察冀軍區組編的南下支隊,挺進晉東南,進行反擊國民黨頑軍朱懷冰、龐炳勳部的作戰;留在抗日根據地的部隊進行了春季反“掃蕩”作戰。
      1940年7月,第三縱隊組建抗日軍政大學第二分校第三團。8月至12月,第三縱隊參加了百團大戰。1940年11月至1941年9月,第三縱隊分三批進行政治整軍。   
      1942年春,由於條件艱苦,第三縱隊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實行精兵簡政,部隊縮編為12個主力團、13個地區隊及回民支隊。他們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與民眾一起,運用地道戰、地雷戰、村落防禦戰、麻雀戰、交通戰等靈活多樣的游擊戰術,進行艱苦的抗戰。
      第三縱隊遭受嚴重損失,主力大部轉移到北嶽區,回民支隊等部轉移到冀魯豫軍區,並編入其建制。9月以後,留在冀中區的部隊和游擊隊仍在根據地作戰。
      1943年2月,第三縱隊再次進行精簡整編,部隊編為6個主力團和11個地區隊(有的仍保留團的番號)。警備旅劃歸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建制,新編的6個主力團臨時分別編入晉察冀軍區第一、第三、第四、第十一軍分區。3月,部分地區隊返回冀中地區,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
      1943年6月,呂正操奉命率6個團赴晉西北,後編入中共晉綏軍區,呂正操任軍區司令員。
8月24日,中共晉察冀分局與晉察冀軍區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撤銷第三縱隊暨冀中軍區番號,其機關於9月併入晉察冀軍區機關。
      文:王桂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