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好人”讓人不是滋味
( 2012-11-23 )



趙俊方老人。 網上圖片

      中國河南省濮陽60歲的農民趙俊方,今年8月以來5次奔赴唐山,替400多位農民工討回了60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血汗錢。此前,趙俊方同這些農民工素不相識,僅是一個求助電話,他就踏上了助人討薪之路。
      “好人老趙”早已成名。2005年趙俊方被評為首屆感動中原十大傑出人物,河南省首屆教育新聞十大傑出人物;2007獲得貴州省中國農民工之杯,2008年獲四川省抗震救災百名優秀志願者、感動雲南人物、河南省十大愛心人物,獲“中華慈善獎”;2010年,曾成為“感動中國”候選人。
      他這次奔赴唐山幫助河南農民工討薪,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政府的參與。這件事引起了唐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並為此成立了調查組,河南農民工的薪資才有了着落。
      被困在唐山的180多名工人,感覺處境已是“走投無路”,無意間,工頭從網上看到了趙俊方以前幫助人的事蹟,抱着試一試的心態打了電話。趙俊方到唐山後和農民工代表一起找開發商、建築商討說法,奔波幾天事情沒有明顯進展,五進唐山之後,當地政府才有了反應。
      縱觀事件過程,感覺怪怪的:
      其一,本來依法、論理都不成問題的問題,若不經“成名好人”持之以恆地頑強努力就解決不了。
      其二,被困工人“急來抱佛腳”,無意中遇到並搬來的救兵是和解題全無關係的非官方、專業人員。
      其三,一群付出勞動而拿不到報酬的工人,再加上勞動法和工會、法院等機構,全部力量竟然還不如一個外地的“成名好人”。
      當地政府為什麼轉變態度,這不難理解。“好人”因擁有一定知名度,很可能招來傳媒聚焦和輿論關注,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勞資糾紛和討薪問題,將上升為行政難題並影響地方形象。
      趙俊方是個普通農民,為了當好人,過得很苦,做得很累。
      平時吃飯捨不得放油,連一件新衣服都捨不得買,多年來助學、幫醫、募捐、救災,聲譽鵲起卻家計難安。他的孫子小時候因不慎掉進油鍋燙傷需多次植皮,也沒錢做手術,別人捐助了手術費,他又捐給了別人,這曾招致家人理所當然的不滿。
      老趙初次名聲大振,是因為吉林出了一位逆子,他千里迢迢送逆子父親的屍體返鄉,因而“感動吉林”。這兒,好人感動他人,有不少是在社會救助機制不良、道德水準低下的情況下,好人犧牲自我“越俎代庖”的結果。
      很多“中國式好人”的共同點是過得很慘,可能他們自己並不這麼認為。被褒揚的“好人”,確實給社會帶來感動,然而他們的生活情景也讓人不是滋味。將感情、熱情與理智投放於公共領域,促進公權機制、專業機制的改造與進步,這才是擴張社會正能量的主要途徑。

      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