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卑詩北本拿比中學(Burnaby North High School)讀第12班的陳綺樂,準備報考明年9月卑詩大學(UBC)理學院,但不表樂觀。正焦急等待12班成績的她說:“去年UBC理學院平均入學分數91。雖然我的最後成績還沒出來,估計也就是八九十分。但我聽說比我分數高很多的同學也準備報考;看來今年UBC要求分數更高,也就更難進入了。”
加國《麥克琳》(Maclean's)雜誌最新編製大學排名榜上,UBC和西門菲沙大學(SFU)於不同組別都名列前茅。隨着名氣增大,不少報讀者大嘆這兩所大學越來越難進,要求平均入學分數也越來越高。
校方稱不會只看分數,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其他成就也是考慮因素。而才藝生、殘障生或體育生則可根據自己情況,通過不同申請方式報讀。
不建議學生只關注分數
UBC學生入讀申請部副主任阿里達(Andrew Arida)指出,雖然分數要求有一定程度提高,據他提供資料,文學院2002年平均入學分數84,2011年升為87;理學院同期也由90分升至91分,但他不建議學生只關注分數。
他指出在今年9月入學申請中,校方採用了展示學生校內外經歷的“個人陳述”(Personal Profile),並把它作為和分數同等重要的考慮因素。
個人陳述更重視活動參與
他說:“一些申請人雖然分數稍低,但在個人陳述中所展示綜合能力很強,UBC也歡迎這種學生。”
UBC國際招生部負責人安德森(Aaron Andersen)在YouTube通過短片方式介紹,個人陳述包括兩方面:一是列出5項參與的活動,並詳細陳述其中一項(200字內);另一是寫2至4篇短文(視乎申請學系而定),表現申請人在活動中的能力,例如領導能力、思考能力和解難等。
對於個人陳述的審核標準,阿里達說:“雖無統一標準,但我們更希望看到學生的回答經過深思熟慮。好像展示領導能力一項,學生可列出各項活動,關鍵在如何表現所具備的或學到的領袖特質。”
強調多元領域成就
而在SFU方面,雖沒有在全部入學申請都要求個人陳述,但比迪商學院(Beedie Business School)從2010年起要求申請人完成綜合考量錄取(Broad Based Application),證明在例如義工或社區活動等方面經歷。
比迪商學院副院長葛米諾(Andrew Gemino)指出,因為綜合考量錄取方式得到積極迴響,SFU其他學系也有興趣跟進採用。而SFU文學院和計算機學系的申請人,也可通過多元資格申請項目(Diverse qualifications),從中展示:第一、在其他領域的成就,例如學生列舉所得獎項或榮譽;第二、在逆境中的學習經驗,像SFU就建議殘障生描述他們在所處困境中的挑戰。該校每年新生中,有10%通過多元資格申請項目而錄取。
報讀UBC的殘障生,可陳述身體不便對學習的影響,校方視情況決定是否免除第二語言成績等要求。
表現獨立思考能力
輔導學生申請工作多年的教師指出,申報大學的同學撰寫“個人陳述”時,最好列出與申請學科相關的活動,或足以表現獨立思考能力的經歷,而提供推薦人的資料也要準確。
“學生應該深入描述在各種活動中學到的東西,以及如何學到,勿只空洞地陳列所有活動資料,而所列出活動最好與申請學科有關。”據富蘭克林英文學院(Franklin English Language College)負責人繆其玉表示,像報考醫學院的人,就可以把重點放在曾參與的社區診所或老人院等義工活動。她提醒申請人:“關鍵是在這個活動中的思考,在老人院幫助長者過程中,對長者健康問題或者家庭問題,你有怎樣的認識等。”
宜同一時間申請多家大學
在等候校方錄取通知書時,不少申請者指有關大學無法給予具體日期。有專家建議學生,應該申請不同層次的大學,以提高成功錄取的機會。
據SFU助理副校長拉伊利(Tim Rahilly)表示,大學錄取通知書以滾動方式發出(Rolling Offer of Admission),所以無法明確告知學生何時收到,“尤其對在候補名單上的學生而言,等待空位的時間會更久些,但是學校會告訴他們最終是否錄取”。
UBC也表示並無固定時間表告知錄取與否,學生要耐心等候。
據輔導學生申請大學逾十年的專家陳紹炎表示,經常聽到學生抱怨等待時間長,“9月開學,但是8月中旬才收到通知書的事情已經不是新聞了。”
他建議,報讀學生在申請大學時須注意:多申請幾所大學,並且可申請不同層次的學校。
他說:“對分數並不十分突出的學生來說,所申請學校集中在前幾名的大學,並非明智選擇。其實也可以考慮申請一些學院,以後也有機會再通過轉學分最終進入大學的。這樣做的申請成功率,也會相應提高。”
陳紹炎指出,學生申請大學時須先考慮想學的專業。他特別提醒:“很多人都把重點放在考哪所大學,而很少考慮是否真正有興趣學哪個專業。要知道,在這邊,大學淘汰率很高,如果好不容易考入了大學,卻對所讀的專業興趣不大,那樣學起來就會很費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