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氣候轉寒——如何防治頸肩腰腿痛
( 2012-11-16 )



      最近頸肩腰腿痛來就診的病人比之前多出兩成。此值秋冬交替,晝夜溫差大,天氣陰晴不定,氣溫忽高忽低,可謂是關節病多發的“多事之秋”。此時,人體也處陽消陰長過渡期,對一些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本來就有頸腰關節痛及身體較弱之人,一時不能適應,往往會致舊病復發或加重。大家所熟知的在“秋後算賬”的疾病中,最典型的就是的“空調病”,即夏天貪涼受寒埋下病根,入秋之後發病,頸、腰椎病及各類關節炎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
      與二十年前比,骨關節炎(亦稱退行性關節炎)如頸、腰椎病、膝骨關節炎等退行性病已不再是中老年人及藍領的專利,隨着電腦一族、手機一族、開車一族、空調一族的出現,其發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輕化、白領化趨勢。這與我們平時工作、娛樂中常保持“強迫體位”有關。所謂“強迫體位”即長時間保持單一姿勢或反復同一動作,這勢必造成肌肉或骨骼的損傷,也稱“靜立性損傷”。 靜立性損傷初期表現的症狀一般都是肌肉的問題,此時,如不注意休息和適當治療,勞損日積月累,繼而造成肌肉韌帶張力下降,彈性減弱或局部充血或纖維化,最後累及骨骼造成頸、腰椎生理彎曲改變、關節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
      女士喜歡穿高跟鞋,也增加了對膝關節的壓力,加劇了關節面軟骨及其周圍支援結構的勞損或退變,穿短裙、露背裝使關節長時間受涼,更易誘發和加重膝關節炎。病人常主訴早上起來或久坐後,頸、腰、膝關節僵硬,活動關節有“喀、喀”響聲,受寒遇冷則頸、腰、膝明顯疼痛,這是典型的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最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對骨性關節炎,治療宜早不宜遲,通過預防和綜合性治療,可減輕症狀、縮短病程、防止疾病進一步發展。
      目前,西醫對骨性關節炎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保守治療主要是口服或外用消炎止痛藥及物理治療。相比西醫對症治療,中醫治療手段多樣,更強調整體觀和辯證論治。根據其疼痛性質、關節腫脹程度及兼症辯證治療,以針灸為主,輔以推拿及藥物等綜合治療措施,制定適合個體的綜合治療方案,分別施以溫針灸、電針灸、刺絡拔罐、溫灸及中藥熏洗等不同方法;推拿是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通過放鬆軟組織、松解粘連、解除交鎖,增加關節活動度,改善關節應力狀況,為軟骨的修復創造有利條件,能明顯改善疼痛、腫脹、行動不便等症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當然,對頸腰椎病及退行性關節病變,我仍強調“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結合,防重於治”的觀念,平時養成良好習慣,糾正不良姿勢,避免“強迫體位”,提倡在站立勞動時,採用脊柱及膝關節保持微屈的“保護性體位”,以減少腰部肌肉、韌帶的勞損。
      冷刺激是骨性關節炎主要誘因,應注意頸、腰、膝關節的保暖防寒,其次進行合理的鍛煉,一些老人常以半蹲姿勢做膝關節前後左右搖晃動作,這種鍛煉方式是不可取的。因半蹲時髕骨壓力最大,搖晃則會加重磨損,更加重骨關節炎發生。對於中老年人而言,散步和游泳等對頸腰椎及膝關節病變是較為適合的運動,但運動之前,不忘做熱身運動,使關節做好準備,以減少關節損傷的發生。
      飲食上,多食富含鈣和維生素D食物,增加多種維生素及必需脂肪酸攝入。此外,減肥也非常關鍵,肥胖不僅增加對膝關節的壓力,促進膝關節勞損和退變,還會影響軟骨和軟骨下骨代謝,加劇關節炎。

      周俊青主任中醫師
      電話:778-868-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