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追風踏浪 青島揚帆遠航
( 2012-11-16 )



◆青島膠州灣大橋2011年6月通車,成為國道主幹線青島至蘭州高速公路的起點段,大橋全長36.48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長的跨海大橋。新華社

青島位於山東省半島南端、黃海之濱。該市東南瀕臨黃海,東北與煙台市毗鄰,西與濰坊市相連,西南與日照市相接,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青島是中國重要區域性經濟中心與航運中心,國際濱海旅遊度假勝地。深厚的齊魯文化底蘊與現代西方文明在青島交流碰撞,孕育出獨特的青島文化現象。

      青島市地處山東半島的咽喉部位,瀕臨黃海,環繞膠州灣,山海形勝,腹地廣闊。青島地區歷史悠久,著名文化遺址有:岳石文化遺址(平度大澤山鎮東嶽石村,距今3500至4000年)、北阡遺址(即墨金口鎮北阡村,距今7000年)、三裏河文化遺址(膠州城南三裏河村,距今5000年)、琅琊台文化遺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外,李滄區古城頂遺址,距今也有3000年歷史。
      西周時期,青島境內建立了夷國(今藍村)、莒國(都城計斤,今膠州)等諸侯國。東周時期,即墨(今平度古峴鎮)為齊國第二大都市,東部統治中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唐朝時期,密州板橋鎮(膠州)成為著名貿易港口,設立了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海關),宋朝更是與廣州、泉州、明州並稱為四大市舶司。1891年6月14日,登州鎮總兵府(當時山東共設三鎮總兵)從蓬萊遷到青島,為青島建置的開始。
      19世紀末,中國陷入歐美列強瓜分勢力範圍的漩渦。1897年11月,德國以“巨野教案”為借口派兵佔領青島。康有為因此上書光緒,引發戊戌變法。1898年3月,簽署《膠澳租界條約》。11月,德宣布青島為自由港。次年,大港碼頭、膠濟鐵路相繼開工。1911年,清朝二品以上大員七十多人以及恭親王等人移居青島,兩年後發動癸丑復辟失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青島成為亞洲唯一戰場,11月,日英聯軍佔領青島。1919年,巴黎和會將青島租界主權讓給日本,成為“五四運動”導火索。1922年12月,中國收回青島主權。
1931年,沈鴻烈以東北海軍司令兼任青島市長,1932年正式擔任青島市長,主政6年,抓教育、建學校、定規劃、興建設、促民生、鬥日寇,奠定了青島發展的堅實基礎。自沈鴻烈任市長後,盡量採用外交手段,避免與日軍發生正面衝突。而日本方面出於保護在青日資的目的,也不希望青島出現動亂,因此青島“秩序井然,政局既少變動,勞資亦無紛擾,本埠工商固得相安,內地農業亦趨繁盛”。
      1930年代,青島迎來了文化高峰,康有為、沈從文、聞一多、老舍、洪深、梁實秋、王統照、蕭軍、蕭紅、舒群等眾多文化名人先後定居青島,臧克家、吳伯蕭、王亞平、于黑丁、崔嵬、孟超等新秀在青島文壇脫穎而出,大批優秀作品在青島完成。蔡元培先生關於在青島而不是在濟南設立國立大學的理由,說得很明白,“濟南為華北通衢,兵家必爭;青島遠離戰亂,自然條件優越”。
      青島港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先進的碼頭設施,被譽為“中國海岸線上最優良之貿易港”和“華北第一良港”。從1929年到1937年,青島港對外貿易額穩定保持在中國總額的5%左右,1934年位居全國第三,超過廣州,僅次於上海。
      1949年6月2日,解放軍攻佔青島。青島改為山東省轄市,1984年5月4日,青島市成為全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青島是中國舉辦大型賽事和國際盛會最多的大都市之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2009年濟南全運會分賽場均設於青島。

      點燃五四火炬 創主權回歸先例
      五四廣場是青島的地標。它北依市府辦公大樓,南臨浮山灣,總佔地面積10公頃。五四廣場因青島為中國近代史上的五四運動導火索而得名。
      五四廣場分南北兩部分,分布於中軸線上的市政府辦公大樓、隱式噴泉、點陣噴泉、“五月的風”雕塑、海上百米噴泉等富有節奏地展現出莊重、堅實、蓬勃向上的壯麗景色,在大面積風景林的襯托下更加生機勃勃,充滿現代氣息。
      廣場主體雕塑“五月的風”高30米,直徑27米,採用螺旋向上的鋼體結構組合,以單純洗煉的造型元素排列組合為旋轉騰升的“風”之造型,從遠處看,又像是一尊熊熊燃燒的火炬,充分體現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張揚騰升的民族力量。
      眾所周知,1919年爆發的中國“五四運動”的導火索是青島的主權問題。自1897年德國佔領青島後,中國人民就一直為收回青島主權而努力。
      1914年日本取代德國佔領青島後,引起全中國人民強烈反對。1918的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19年1月,在法國巴黎“和平會議”上,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會議,提出了收回青島主權等正當要求,卻遭到英、法、美、日等國的拒絕,並強行將青島主權轉讓給日本。
      消息傳來,舉國震驚。4月20日,濟南舉行空前規模的國民請願大會,聲討日本帝國主義霸佔青島、山東和北洋軍閥政府出賣山東主權的罪行。大會明確提出了“外爭青島,內懲國賊”、“廢除非法的賣國條約”等口號,成為全國五四運動的先聲。
      北京學生於5月4日舉行遊行示威,強烈要求拒絕簽約,高呼“誓死力爭青島主權”,“還我山東,還我青島”等口號。學生的愛國行為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在舉國反對聲中,中國北洋政府被迫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粉碎了日本企圖永久侵佔青島的陰謀,1922年12月12日青島主權被收回,成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先例。
      鑒於青島與“五四運動”這一特殊的關係,青島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新建廣場命名為“五四廣場”。

      德日青島攻堅 陸空全較量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日本對中國青島垂涎已久,在英國支持向德國下最後通牒,以將膠州灣租界地全部“交還給中國”為由,要求德國必須在8月23日正午前無條件地將青島交由日本“暫管”。被拒後,日本對德國宣戰。青島成為一戰中亞洲唯一戰場。
      德國自1897年強租青島後經營多年,到1914年青島戰役爆發時在青島設有內外四道防線,有6座主要的砲台,總兵力約為5000多人。1914年9月2日,日軍先遣部隊在龍口登陸,德軍因為兵力有限沒有出擊。隨後幾天日軍主力陸續到達,陸軍總兵力達到5萬多人。海軍方面,日本第2艦隊的60餘艘軍艦將青島港圍得水泄不通。面對10比1的絕對優勢,日軍放言:“只需6小時就可攻下青島!”
      9月12日,雙方首次陸上交火。9月18日,在狗塔埠(今紅埠)北側的白沙河左岸的激戰中,雙方的前線指揮官均戰死。最終,該地區的德軍陣地逐一被攻陷,日軍大致完成了對於青島的包圍。
      9月19日戰鬥打到青島郊外,人數劣勢的德軍因抵擋不住日軍的猛烈攻擊而撤退,在撤退時縱火燒毀了嶗山灣柳樹台有“艷驚嶗山”之稱的著名的“邁克倫堡”療養院和附近橋樑。27日,雙方發生了亞洲歷史上的首次空戰。
      9月28日,日軍開始向德軍內線發起全面攻擊。德軍不甘示弱,各砲台開砲還擊,戰鬥十分激烈。這時德軍經營多年的堅固要塞顯示了威力,日軍的強攻未能奏效,加上連日大雨,戰鬥開始呈現膠着狀態。
      10月18日,德軍魚雷艇S90(400噸)冒死攻擊日本海軍二等海防艦“高千穗”號得手,“高千穗”號沉沒,包括艦長在內的271名官兵戰死,僅13人倖存。 經多日激戰,德軍彈藥日漸匱乏,火力逐漸減弱,各砲台、堡壘損毀日增。11月5日,德軍開始自行炸毀砲台。11月6日晨,中央堡壘失守後,德軍最後的防禦線全面崩潰。次日,德國總督邁爾瓦德克見大勢已去,命令余部炸毀防禦設施,在信號山(現觀象山)掛起白旗。德日青島戰役前後共歷時67天,德軍傷亡817人、被俘4869人、自沉艦艇10余艘;日軍傷亡2399人,被擊沉艦艇5艘。



◆海上橋墩淺筑施工,旁邊是長達10公里的鋼制施工棧橋。

◆五四廣場是青島的地標,主體雕塑“五月的風”創意非凡。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