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僑民‧居民‧公民 ──從加拿大華文新詩窺探加華詩人的自我身份定位
( 2012-11-16 )



韓牧

       1. 洛夫
      洛夫“二度流放”加拿大後,創作頗豐,最重要的作品當推新世紀初的長詩《漂木》,簡政珍的序文《在空境的蒼穹眺望永恆的向度》說得概括:“《漂木》是人間在形上世界的對話,是意義的哲學思考。”【10】洛夫在《關於《漂木》》一文中自述:“只想寫出海外華人漂泊心靈深處的孤寂與悲涼......”【11】
      如果按此窺看詩人內心,再細讀一些詩句,常常見到對故國歷史和現狀的關切。第一章《漂木》的第二節起,開始寫到台灣,“颶風”、“選舉”、“兩國論”、“蘭陽平原的風”、“紅葉少棒”、“總統府”,如:
      兩國論。淡水的落日
      總統府。廣場上傲視闊步的鴿子第幾代了?
      在第三節寫到大陸,“外灘的鐘面”、“黃浦江”、“蘇州河”、“大字報”、“北大學生”,第四節仍然如此,“十年浩劫”、“一胎政策”、“廣場上”。第五節又轉回台灣,“寶島林木”、“國會與棒球”、“淡水河邊”等。
      而早些歲月
      廣場    一度傾斜
      那年    串聯進城去看北京的基督
      還聽到一卡車一卡車的萬歲
      人民日報。手搖留聲機
      沁園春。彭德懷身上的蝨子都全部餓死
      以上引句,正是洛夫在“《漂木》創作記事”中所自述。“對大陸現實的批判”。【12】
      第四章的《向廢墟致敬》,再來對大陸“文革”的回憶,“跳忠字舞”。
      形容台灣為“多慾之島”、“貪婪之島”具體到兇殺案、綁票、撕票等。
      此書除了哲學的思考,全是對廣義的中國的描述和批判,這正是熱愛故國的表現,與故國國內同胞心態是一致的。
      書中並無涉及加拿大(鮭魚非加拿大獨有),反而強調“漂泊”、“流放”,比中國本土沒有移民的同胞的愛國感情,更為熾熱。既已僑居,那就是自我定位為“僑民”了。
      在現實生活中,洛夫的自我定位又如何呢?在一次訪談中答記者問時說:“鄉愁就像是身影跟着我走四方。離家的遊子,斬不斷的是鄉夢,卸不掉的是鄉愁。”“就像和所有的海外華人一樣,究竟家在哪裡?但是我知道,我的根始終在中國。”“我的中國詩心永遠不移,我的中國語言永遠不改,我血管裡嘩嘩流淌的華夏血液永遠不能改變,我是台灣詩人,但我更是中國詩人,我的文化身份,我的中華詩魂永遠不變。”【13】
      徐學清在《衝突中的調和:現實和想像中的家園》中說:“詩人(指洛夫)常常被『自我存在』的強烈意識和『自我定位』的虛浮之間的不協調而困擾,......”【14】
      在一次座談會上,洛夫說不滿在中國大陸時,被介紹為“台灣詩人”而非“中國詩人”,問:如何為作家的身份定位?【15】我想:定位可以有幾個層次,一個人往往有兩三個身份的。
      2. 和平島、李保忠、咚咚
      和平島多產,有著名的組詩《輪渡》,是巨製,偶然可見其自我定位,如《輪渡‧端午節在異國吃粽子》:“端午節 / 在異國 / 我吃的不僅僅是粽子”,以加拿大為異國,可見自我定位為華僑了。另一首《輪渡‧熊與熊》特殊:“我們的國家有熊貓 / 眼黑,鼻扁....../ 我們的國家有黑熊和灰熊 //食肉,嗜血,行俠 / 於路基山脈......”雖是擬早年華工的口吻,其實代入了中、加都是“我們的國家”。
      《火龍》【16】約長1500行,寫北京奧運聖火傳遞:“我要站在古劇院遺址的中心 / 演奏中國的國歌 / 聖火台點燃 / 五環旗升起 // 五星紅旗吧吧吧 / 我要演奏兩遍,我熱淚盈眶的 / 《義勇軍進行曲》 / 我要你聽聽 // 北京的天氣真好 / 我想說的是 /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 但我沒說,我怎能說出 / 這麼響亮的口號呢 // 但我真的是在 / 喊,跟在他後面 / 我發自肺腑地,我聲嘶力竭地吼”
      評者對《火龍》有以下的評語:“是海外遊子的思鄉懷國之大作”“智慧之光的中國心”“更厚更多的炎黃情和赤子心”“愛國主義情懷的意識流動”“難以抑制的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17】
      李保忠《我和吳邦國委員長握了手》,詳細記錄了這一件事,儼然歷史大事。充滿激動、興奮、口號,是絕頂的“愛國華僑”:“09年9月1日這一天 / 時間是上午8點3刻 / 吳邦國委員長微笑向我走來 / 他那溫暖的手和我早已激動的手緊緊相握 / 中國人大委員長是中國最高領導人 / 這個職位代表着中國 / 握委員長的手就是握祖國的手 / ....../ 我才發自內心的呼喊:委員長好!祖國萬歲!萬歲祖國!/....../我再一次振臂高呼祖國萬歲!萬歲祖國! ”
      咚咚《步行邳州歌唱奧運》:“讓我們像升起太陽一樣 / 升起五十六個民族的期望 / 讓我們如播種春天一樣 / 播種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理想 // 開始了 / 一次前所未有的祖國的繁榮昌盛 / 啟程了 / 一場波瀾壯闊的民族的偉大復興”
      3. 韓牧
      韓牧於1989年12月自香港移民加拿大,居烈治文市,登陸一個月,寫出第一首詩《冬暮》【19】,末二節:
      抬頭   北美半圓的朦朧月特別大
      滿空暗雲漏詭秘的天光
      正懷疑自己走進了深夜
      迎面駛來一匹匹黑獸
      雙雙巨眼運來了殘霞
      民航機  用突發的爆炸聲起飛
      驚動老柳梢頭
      一隻呆在中國神話裡的烏鴉
      金烏拍翅射向我雙眼
      全身是炫耀的  太陽的黑色
      這詩,雖然前半段是家居生活的自述,但從它結尾豐富的、多重的象征意味。:“民”航機“突發的爆炸”“中國神話裡的烏鴉”“炫耀的太陽的黑色”,可見所關切只是當時中國的現實,可視為自我定位為“中國人”,也就是“僑民”了。
      登陸後兩個月,韓牧寫了第二首詩《聽鳥之前及之後》【20】,詩中可見,相對於一個月前,定位已急速改變:“是第一個沒有桃花的春節 / 踏着濕雪到中山公園去 / 隔着上了鎖的鐵閘窺探 / 一樹杏花 / 也許只是櫻花 // 昨宵是元宵 / 妻與我並坐寬大清冷的客廳 / 守一灣盞方方的花燈閃亮到午夜 / 到‘國泰’電視播放完畢 // 掩上唐詩    再走進唐人街 / 中午藍天懸一盞唐代的圓燈 /....../ 這個春天在北美    不在北京”
“一隻留鳥 / 想像遠去的父輩和閃光的稻田 / 一隻旅鳥 / 關切那個十年和想像中的異國 / 那雌鳥悲鳴 / 悼念死去的人和死剩的人 // 從亞熱帶飛來了寒帶 / 我是追求溫暖的候鳥嗎?”
      這詩處處對中國懷想,從歷史到現實,從古代的愁怨到現代的悼念,卻是以移民身份為本位的,曲折表示自己不是“追求溫暖的候鳥”,也就是自我定位為“居民”了。(之三)

      【註釋】
      10. 同註7,頁16。
      11. 同註7,蔡素芬《漂泊的天涯美學──洛夫訪談》,又見同書龍彼德引文。
      12. 同註7,頁255。
      13.  2005年4月,玉林師範學院“新世紀華文詩歌研討會暨第三屆現代詩年會”期間。記者為黃綿寅、閉世忠。
      14. 《楓華正茂:加華文學評論集》,加拿大華裔作家協會出版,2009,頁216。
      15.  2011年7月,“加華作協”接待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劉俊,劉俊回答:“說你是台灣詩人,並非否定你是中國詩人,甚至可以是世界詩人。只是台灣是你的特殊經歷,假如一直留在大陸,寫的詩就一定大不相同,還可能是個右派分子了。”
      16. 《北美楓》文學期刊,北美華人文學社主辦,和平島總編,總第5期,2008。
      17. 山城子:《赤心奔騰的文化意識長流:鑒賞和平島君長詩《火龍》》。
      18. 咚咚,即着名律師詩人黃冬冬,多產,有詩集《漂泊的孤帆》。
      19. 溫哥華《大漢公報‧加華文學》第2期,1990.1.15.  又見於《明報‧明筆》,後收入詩集《新土與前塵》。
      20. 《大漢公報‧加華文學》第7期,1990.5.15. 後收入詩集《新土與前塵》。

      作者﹕韓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