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新中國邊境戰爭系列(四)教訓越南 戰況激烈 官兵死傷多 中國懲越 代價慘重
( 2012-11-09 )





中越邊境近年又趨緊張。早在一九七九年初,中國和越南已曾爆發異常激烈的邊境戰爭(中國稱“自衛反擊戰”),中國人員傷亡重大,只能慘勝。此役暴露了文革後中國經濟、社會的千瘡百孔,間接為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創造機會。隨後中越零星邊境衝突持續長達十年,直至蘇聯解體,中越關係才改善。
——編者

      中共在一九四九年建政後,一直支持胡志明領導的越南共產黨進行抗法抗美戰爭,中越關係是“同志加兄弟”。但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國際格局發生變化。一九六九年中蘇爆發珍寶島衝突,此後中蘇持續處於敵對狀態,而中美關係則開始正常化。蘇聯為了牽制中國,七八年拉攏越南簽訂《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支持越南在中南半島的擴張。


      越侵高棉更排華
      在蘇聯默許下,一九七八年十萬越南“志願軍”入侵中國盟友柬埔寨,推翻波爾布特控制的“紅色高棉”政權;同時在越南國內進行大規模“排華”行動,將大部分華人持有的私人企業收歸國有。不少越南華僑喪失了財產,甚至遭秘密逮捕。這些動作令中國極為不滿及警惕。
      中越交惡後,領土及海洋主權糾紛從未間斷。
      中越的陸地疆界長達一千三百公里,在蘇聯的支持下,越南在中越邊境集結大量軍隊,不時製造邊境衝突。中方認為“上述種種舉動威脅了中國的邊境安全和影響了東南亞的局勢穩定”,“為了捍衛主權,懲治侵略者”,決定發動“自衛還擊戰”。


      鄧小平明言“打屁股”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八日,中央軍委下達作戰命令,開始部署二十萬大軍到邊界備戰。一九七九年一月鄧小平訪美,被問及對越政策時,胸有成竹地說:“小朋友不聽話,該打打屁股了!”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人民日報》發表《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評論,正式宣告將與越南在有限的時間、空間、規模“進行自衛反擊、保衛邊疆的戰鬥”。同日,二十萬大軍隊分別從廣西(東線)、雲南(西線)攻入越南北部邊境,東線指揮官為廣州軍區司令許世友,西線指揮官為昆明軍區司令楊得志。
      由於解放軍戰鬥質量、武器裝備都受到文革的破壞,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經過激戰,最終佔領了老街、高平、諒山、同登等越北城市。
      諒山戰事最為慘烈,中方集中三百門火砲,三十分鐘落彈幾萬發,許世友下令:“拂曉攻擊開始後,諒山一間房子也不能留。”


      諒山戰事最慘烈
      三月五日,中國政府宣布已達目的,開始自越撤軍。十天後,全軍撤回國境線。中越雙方都宣稱取得戰爭勝利。中國官方通報軍隊陣亡近七千人,近萬五人負傷。越南方面估計,有超過八萬軍人死亡。

      零星衝突持續十年
      通過中越戰爭,鄧小平奠定其黨內領導地位,為其後的改革開放鋪平道路,也開啟了中國軍隊現代化的大門。解放軍許多現役高級將領,都參加過對越戰爭,包括國防部長梁光烈、總後勤部長廖錫龍、二砲政委張海陽、瀋陽軍區司令張又俠、原濟南軍區政委劉冬冬等。
      不過解放軍撤軍後,越南軍隊又相繼佔領了中越邊境老山、者陰山等地區,不斷對中國境內進行騷擾,零星衝突持續十年。一九八四年,中方發動爭奪老山和者陰山的兩山戰役,經過三年的反復戰鬥,中國獲勝,並最終佔領這兩個地區,包括一些原屬越南境內的山峰。


      海上邊界爭議升溫
      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越南失去蘇聯支持,促成中越關係逐步走向正常化。至今,兩國政府都避免提及當年的軍事衝突。
      越南駐華外交官楊銘怡曾說:“中越兩國間有一個很深的創傷,只有兩國人民致力於真誠地醫治才能瘉合。我們不想談論那場戰爭是為了中越兩國共同的利益,不是因為我們越南人害怕提及或是已經忘掉了那場戰爭。”
      中越戰爭也加快了中國與西方接軌的步伐。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認為,中越戰爭使中國領導人真正意識到,在紛繁複雜的國際關係中,意識形態不是一個靠得住的標準,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強大,需要廣交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朋友。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場戰爭更加堅定了鄧小平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
      經過多年談判,一九九九年,中國和越南簽署了邊界條約,勘定了兩國的陸地邊界,但兩國的海上邊界爭議至今未解決。近年隨美國的介入,中越在南海主權的爭議,再度升溫。

      海軍首次離岸保衛疆土  西沙海戰小艇贏越艦
      中越除了在一九七八年發生大規模陸上邊境衝突外,一九七四年也曾經在西沙群島爆發著名的西沙海戰。這是解放軍海軍首次離岸作戰,中國以小艇力敵大艦,最終獲勝,取得西沙多個島礁的實際控制權,對中國在南海的戰略影響深遠。


      中國取回島礁控制權
      西沙海戰的由來,是當時南北越簽訂了停戰協議後,南越政府趁陸戰局勢的穩定,積極展開在南海搶佔戰略要點。從一九七三年八月開始,南越軍艦在西沙海域不斷驅趕和抓捕中國漁民,佔領島嶼。
      反觀當時的中國,正陷在文革的泥沼之中,中方無意捲入戰事,但到了一九七四年一月,南越政府宣布要在西沙地區勘探石油,逼得中國外交部不得不發表聲明強烈抗議。但南越行動不斷升級,甚至把戰鬥艦隊直接開到西沙。
      中國當時沒有海戰用的大型艦艇,只能派出掃雷艇、獵潛艇等六艘小型艇,趕往西沙。一月十九日清晨,越方首先開火,戰事爆發。
      雖然越方軍艦火力強,但其大口徑火砲發射速度慢,中方艦艇則小巧、攻擊面細。越南軍艦不但發揮不了火力優勢,反被中方小艇狂轟猛打。結果,南越10號艦的彈藥庫被命中爆炸沉沒,中方獲勝。
      西沙海戰越南海軍有備而來,志在必得,不料吃了當頭一棒。戰後,中國獲得了西沙群島大部分島礁及其周邊海域的控制權。

      習近平夫人 當年勞軍
      持續十年的中越邊境衝突,對許多中國人而言,是難以忘懷的集體記憶。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等軍旅歌唱家,當年也曾到越戰前線勞軍。紀念陣亡士兵的《血染的風采》,則成為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
      現任解放軍藝術學院院長彭麗媛回憶道:“多年軍旅生活中有意義的事特別多,數不勝數。刻在記憶中總不磨滅的算是一九八五年去老山前線的時候。”
      當時她剛從濟南軍區前衛歌舞團調到總政歌舞團,其弟彭蕾也在老山參軍。


      《血染的風采》成經典
      彭麗媛說:“那些戰士們脫下衣服來讓我簽字,胳膊上、背上、帽子上,全都給他們簽上,一一滿足要求。因為戰鬥很殘酷無情,很多人可能今天活在這兒讓你簽字,明天你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誰了,他也不知道他去哪兒了,所以我盡量滿足他們。給他們唱歌、簽名、拍照,反正特別累。”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歌曲《血染的風采》創作於一九八七年,以紀念在中越戰爭中犧牲的解放軍。一九八七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在戰爭中失去一腿的徐良,與歌手王虹合唱《血染的風采》,一砲而紅。
      由謝晉執導、唐國強等主演的《高山下的花環》,也是紀念中越戰爭的經典電影。由作家李存葆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青年軍人在中越邊境為國犧牲的故事。

      中越戰爭時序
      1978年9月 : 邊境糾紛引發中國交惡,越南國內掀起排華潮。
      1978年12月 : 越軍進攻柬埔寨,推翻與中國友好的紅高棉政權。
      1979年2月17日 : 解放軍東西線共20余萬人,由廣西及雲南邊境攻入越南,戰爭爆發。
      1979年3月5日 : 解放軍攻陷越南諒山,中國宣布已達目的,開始自越撤軍。
      1979-1990年 : 中越零星邊境衝突持續,包括著名的兩山戰役,解放軍獲勝利。

      西沙海戰
      時間:1974年1月19日
      地點:西沙群島
      結果:中國取得對西沙群島及附近海域的控制權
      參戰方      中國                          越南
      指揮官     魏鳴森                       何文鍔
      兵力        2艘6604型獵潛艇        2艘巡邏艦             
                   2艘6610型掃雷艦        1艘護航艦 
                  2艘037型獵潛艇          1個突擊連隊
                   4個海軍陸戰連隊         1個爆破隊 
                                                 1個民兵排
      傷亡        4艘戰艦損毀             1艘艦艇沉沒
                   18人陣亡                  53人陣亡

      中越戰爭(又稱“對越自衛反擊戰”)
      日期: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
      地點:越南北部
      結果: 中國獲勝後撤軍
      參戰方          中國                越南
      指揮官          許世友             黎筍
                        楊得志             范文同
                        楊得志             文進勇
                        張銍秀             武元甲
                        楊得志
      兵力            20萬以上          10萬陸軍          
                       400輛坦克         15萬民兵
      傷亡            6954人陣亡      3萬人陣亡
               

         

 



■一九八五年,彭麗媛曾到中越邊境探望官兵(左圖)。鄧小平(右圖)。

■中越零星衝突持續至八十年代末。■一九七四年西沙爆發海戰。■參戰的中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