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客家發祥地 長汀內外美
( 2012-10-26 )



■圖為數千名遊客在長汀現場體驗客家“千壺宴”。“千壺宴”始於康熙年間,迄今已有300餘年歷史。壺寓意着福,盛宴中裝着客家人的熱情和淳樸,豐碩與祝願。中央社

位處福建西南的長汀縣是閩、粵、贛三省的邊陲要衝,是客家首府。它是福建新石器文化發祥地之一,全縣有200多處新石器遺址。漢代置縣,唐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建汀州,成為福建五大州之一。自盛唐到清末,長汀均為州、郡、路、府的治所,現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汀與湖南鳳凰一起被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之一”,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於一體。

      長汀地處武夷山南麓,南與廣東近鄰,西與江西接壤。這裏千山競秀,群巒疊嶂,是福建的邊遠山區,繞城而過的汀江被喻為客家人的母親河。長汀城,如金甌安放在閩粵贛三省交界處山谷鬥絕的盆地中。四周沃野平疇,城內臥龍山,一峰突起,不與群峰相連。而依山沿河修築的古城牆,把半個臥龍山圈進城內,構成了掛壁城池,形成城內有山,山中有城的獨特格局。那汀江更像一條飄逸的白練,穿城而過。這樣,山城枕山臨溪,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汀江之畔。宋朝汀州太守陳軒將之形象地描述為:“一川遠匯三溪水,千嶂深圍四面城。”
      長汀歷史悠久。據考古發現,舊石器時代,這裏就有人類活動,至新石器時代,古閩族人在此繁衍生息。4000年前,這裏是古越族人休養生息的地方。在大量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中,西周的陶印拍、商周的陶尊、唐代的多角蓋罐、宋代的陶穀倉等,都屬中國文物寶庫中的珍品。
      汀州,作為以客家先民為主設置的州,在大唐盛世中誕生,是福建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闤闠繁阜,不減江、浙中州”。 據《讀史方輿紀要》,唐置長汀縣。“天下之水皆東,惟汀水獨向南,南,丁位也。”縣名得自長汀村,因縣治遷此,故名。長汀村以境內有長汀溪為名。
      源於長汀的汀江水滾滾南流,出福建,匯韓江,入南海。正是汀江兩岸的沃土哺育了一代代客家兒女,奮發圖強,事業有成。
      作為汀州附郭的長汀,是客家人最具有代表性的聚居地之一。汀州對客家民系的形成與發展所產生的影響是至深的,因此被眾多客家鄉賢譽為“客家的發祥地”、“客家首府”。
      據學者考證,從東漢末年開始,成千上萬中原漢人為躲避戰亂、災荒,紛紛南遷,幾經跋涉來到閩西汀州地域,客居於崇山峻嶺之中,在這“世外桃源”的境地裏繁衍生息,開拓創業,漸漸造就了中國漢民族中一支獨特的民系——客家。
      “沒有客家先民,就沒有汀州”。正是客家先民如潮水般湧入汀州,帶來中原一帶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加之人口的增長,汀州得以發展。汀州至宋代已成為客家聚居的最大城市。隨着歷史的推移,客家人又沿着汀江流域不斷向外遷徙。
      宋元之間遷往廣東一帶的居多,明清間又有大批的客家人漂洋過海,開拓賴以生存的空間。
      在抗戰爆發前的國共十年內戰時期,長汀是中共控制下的中央蘇區的經濟文化中心,由於水路交通方便,是中央蘇區主要的物資來源和交通要道,被譽為“紅色小上海”。1932年,第一個福建省蘇維埃政府、中共福建省委、福建軍區等機構在長汀成立,長汀成為福建革命運動的政治、軍事中心。

      孫中山祖先曾定居汀州
      客家人不是單獨的一個民族,而是漢民族的一個分支,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範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
      來自中原的客家先民,是歷代因戰亂從中原大規模直接遷徙而至,或輾轉遷入,或官宦、貶謫、經商等原因而落居。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嘉應州、贛州、汀州。據資料顯示,中國現有約4500萬客家人,在海外客家人當中,大多數居住在亞洲的一些國家,其中馬來西亞約125萬、印尼約40萬、泰國約37萬、越南約30萬、新加坡20萬、緬甸10萬,其他分布在美洲、歐洲、澳洲等地。
      據統計,台灣至少有六十多個常見姓氏的三百多萬人口源於汀州,香港有兩百多萬客家人傳自汀州,明末輔佐鄭成功收復台灣的重要將領劉國軒是汀州人,清代畫壇巨匠上官周是汀州人,孫中山的祖先曾在汀州定居,著名愛國人士江庸的祖籍地也在汀州,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寫道“五百年前,我的祖先是福建汀州人”。截止2009年7月,客家人已達一億人之多,遍布世界各地,他們的祖先大多在汀州留下過生存與奮鬥的足跡。長汀的傳統文化由於中原文化的播衍輸入,歷代外來文化的滲透以及與本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長汀客家傳統文化的鮮明特色。
      已故全國政協委員姚美良,生前一次次來到長汀,發起了隆重又而影響深遠的世界客屬公祭客家母親河大典活動。一年一度的公祭大典,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海內外客家後裔長途跋涉、不辭辛勞回到長汀尋根謁祖,旅遊觀光,投資興業。

      吃穿住行美藝 展現獨特民風
      客家人創建了汀州,也創造了獨特的客家文化。走進長汀,只要留意一下這裏的建築、飲食、民風,就不難感受以它獨特的魅力。
      長汀的傳統民居建築是客家建築文化的另一特色,它繼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築風格,沿中軸線兩邊展開,層層遞進,前後左右對稱,布局嚴謹。這種民居規模大的可容納一個家族幾十戶人居住。有的前設門樓,後有閨閣繡花樓,並建有“美人靠”弧形欄座椅,十分典雅別致。這類客家民居建築,以長汀圍屋最為典型,它和客家土樓一樣,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
      雲驤閣,是典型的南方古代樓閣建築。它建於唐大歷年間,集奇山、碧水、古木、橋樑、樓閣於一體,充分體現了當時汀州先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築藝術。
      類似這樣保存完好的古建築在長汀幾乎抬眼就見,隨處可及。唐、宋、明、清的古城門,氣勢恢宏的文廟,雕樑畫棟的天后宮,金碧輝煌的廟宇,奇特的雙陰塔,唐宋古街區……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長汀的客家美食,種類繁多,製作技藝精湛,獨具地方特色:咸鮮辛辣,原汁原味;主題新穎,構思嚴謹;造型脫俗,色調和諧;雕工精細,圖案清晰。長期以來,長汀人把傳統方法與現代科學結合,繼承與發揚相輔相成,烹調出風味獨特的“地方菜”、“客家菜”,並自成一種系列。“食在長汀”的讚語已被越來越多前來觀光旅遊的海內外來賓所公認。
      長汀物產資源豐富,世界五大名雞之一的河田雞肥嫩鮮美,善鬥稱雄,唐代曾選送長安,列為鬥雞之一;“閩西八大幹”之首的豆腐干,加工精細,代代相傳;圓金柑甘甜可口,被列為優質水果;玉扣紙聞名遐邇,遠銷海內外;具有500多年歷史,被譽為“濟世聖品”的“驚風化痰丸”遠銷東南亞;紅娘酒、毛邊紙、紅菇、香菇、筍干、板栗、咸梅、柿餅、蚊香等特產,更是名不虛傳。
      長汀文物古跡遍布全縣,包括地下、地面的遺存,寺廟建築、古墓葬、古城牆、古城門、古器物、古街區民居、古碑刻、古驛站等,都極為豐富。                 



■來自馬來西亞、泰國、加拿大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知名人士及世界客屬鄉親聚首“客家祖地”長汀縣,公祭有客家母親河之稱的閩西汀江。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