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莫言獲諾獎測試人們心態
( 2012-10-19 )



      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意味着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考察莫言的過程已經結束,同時這也意味着又一項中國人心態測試活動已經啟動,即中國人能否用正確的心態來看待首位中國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怎樣的心態才是正確的呢?筆者認為以下三種心態比較可取。
      其一,祝福心。長期以來,中國人就有諾貝爾獎情結,總希望有本土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現在莫言摘取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桂冠,無論如何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如果這種肯定能讓其他中國作家看到希望,給他們以繼續堅守文學的勇氣和力量,讓久已低迷的中國文壇多出幾分生機,那麼這無疑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其二,平常心。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一件可喜之事,但是人們同時亦要有所警惕:一方面要警惕對此事過度闡釋,另一方面還需防止對莫言本人形成捧殺之傾向。諾貝爾文學獎雖然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文學獎,但它也僅僅是一個文學獎項而已。歷史上有不少一流的作家就曾與它失之交臂,是否得到過諾貝爾文學獎不是衡量一位作家成就大小的唯一標準。莫言成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這也絕不意味着莫言就是中國作家中的NO1。“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如果僅因為莫言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就把莫言立為中國文學的“頭牌”,就將所有的掌聲和鮮花都給他,造成“莫言熱”與“文壇冷”的反差,那顯然是不恰當的。
      其三,包容心。所謂包容心就是不要苛責別人,不要求全責備。作家能兼做思想鬥士當然最好,若不能兼之,僅僅做一個優秀的作家也已足夠。作家需要寬鬆的創作環境,營造這種寬鬆環境不只是與官方有關,民眾的理解和包容也十分重要。總之,官方不要因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身份就捧殺莫言,民間也不要拿一時一事擠兌莫言,不“捧”不“罵”才是正確的心態。

      鄭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