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體:

到底是誰的家?
( 2012-10-12 )



      付女士的兒子特別出息,大學畢業以后沒几年就找到年薪10萬以上的好工作。他雖然是在中國大陸出生的,但是5歲就被帶來了加拿大。到現在生活了超過20年,中文几乎一個字都不認識,倒是一口流利的英文,并且自認為是加拿大人。
      付女士并沒有很在意這件事情。本來么,都移了民,當然就是加拿大人。再說兒子從小長在這里,一身的加拿大習慣也是自然。直到最近兒子買了房子。
      在買房之前,兒子一直是跟父母住的。不過他的公司離家有點遠,所以就想買一套離公司近一點的房子。那房子付女士和老公也幫忙參謀了不少,最后全家都滿意,決定買下。
      首付款兒子還差一點,剛工作沒多久的孩子么,手上能有多少現金?老兩口稍微添補了一點點。這樣已經令他們很驕傲了。這個年紀的孩子,很多還不能自食其力呢,而他們的兒子卻非常獨立。
      搬家的那天,付女士在兒子的行李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沒用過的被子、褥子和一些餐具。兒子有些奇怪的說,“媽媽,這些東西我自己早就買好了,不需要你再拿了。”
      她笑着說,“這些東西不是給你准備的,是給爸爸媽媽准備的,將來我們過來住的時候,總不能沒有被子褥子啊。你肯定沒買我們那一份吧?”
      兒子愣了一下,慢慢地說,“媽媽,那是我的家,你為什么要來住呢?”
      付女士嗡地一下懵住了,即刻非常生氣地說,“什么你的家?你的家爸爸媽媽就不能來住么?那你這20年來是不是一直住在爸爸媽媽的家里?我們說過這不是你的家么?”
      兒子似乎有點理虧,沒再說什么,就默默地搬家。當然那些被子褥子還是被搬過去了。
      第二天,付女士找我喝咖啡的時候,特別傷心地說起這件事情,眼睛里還有淚水打轉,“你說說,你們年輕人是怎么想的?你的家就不再是你父母的家了么?是我的要求太過份了么。”
      “我……我當然覺得我的家就是我父母的家啊,可是我跟你兒子不太一樣吧。”我仔細想了一下。
      首先我不是在加拿大長大,中國的傳統對我影響深刻;其次我是個女兒,不是兒子。男人女人在贍養父母這件事情上的分歧恐怕還是很大的。所以我很自然地覺得我的家就是我父母的家,就算他們沒來,我也很自覺地在家里准備了他們的臥室和全套用品,并且滿心歡喜地盼望他們來住。
      可是兒子們也會做同樣的事情么?我有些懷疑。
      “唉!”付女士兩個小時里不知道嘆了多少次氣,“我總以為兒子是我教出來的,就算有加拿大的影響,但總還是會保留一些中國的傳統美德。真是沒想到。唉!”

      文:孟衍文